让练笔促进学生潜心会文本

2016-05-14 06:10雷红萍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潜心总分奇石

雷红萍

一、先练笔后会文,激发学生的会文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因此,有时我们可根据文本的特点,安排学生先练笔后会文。如:积累写作技巧

要使文章写出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写作内容和语言的积累外,我们还要重视写作技巧和方法的积累。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不乏精选之作,开发利用教材,有效挖掘文本中的习作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习作实践,形成习作技巧,十分必要。在三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渗透了不少语言表达的规律,我们可以让学生积累和模仿课文的写法。比如,在段落层次安排技巧上,人教版三上《秋天的雨》一课采用“总分总”的叙述方法;人教版三上《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引导学生总结概括,随文仿写,这对三年级孩子语言发展、习作能力提升有很高的价值。我们在教学《黄山奇石》时,也可先出示“仙桃石”这幅图,要求学生先看这幅图,再出示描写图画的书上文字。“就说仙桃石吧。它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让学生边读文,边对照书上的插图,看看书上是如何介绍这块石头的:先说了石头的名称,接着说了石头的形状,最后说了石头所在的位置。然后再读文,与文本对话。这时,老师可以换一张黄山奇石的图片。比如:“仙女弹琴”石,并要求学生仿照文中介绍奇石的写法,自己动手写一写,然后交流。教学高年级练笔会文也可以有的放矢。因此,此刻的会文,学生读的特别认真,效果是显著的。

实践证明:先练笔后会文,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会文兴趣,能让学生主动积极思维的思维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且,学生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能悟到自己试写时在观察。想象、构思、表达等方面的不足,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二、在会文中练笔,促进潜心会文

文本中有许多字洁意丰的词和内涵丰富的句、段,若我们能以它们为“把手”,就能开启潜心会文的大门。人教版三下《荷花》的第二段运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式。教会学生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景物写的活灵活现。又比如,在写作顺序技巧上,人教版三上《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地点转换顺序写的;从文中认识到:写出每处不同地点,不同特色的景物。每处景物动静相结合,用总分,拟人,排比等方式抓住特点,写景物。引导学生潜心会文。设计如下:①先介绍地点,在采取总分写法;②潜心会文用词准确,动静结合;③利用经验和积累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练笔;④交流练笔,并说说写景的依据。

显而易见,这样的练笔,学生不得不潜心会文,深刻领会文章的含意,只有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会文后练笔,进一步促进潜心会文

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为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我们可根据文本的不同特点设计练笔。如学了《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等文后可作如下安排:再读文本,并将它们改写成《枣树和柳树》《橡皮擦和铅笔》等。

这样,出于练笔的需要,学生就会再次潜心会文,从而进一步理解、体验、内化文本,丰富积累。

猜你喜欢
潜心总分奇石
陈佑昌
以画当窗,潜心再学
基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语文教学探究
《中华奇石》2017年杂志征订火热进行中……
奇石欣赏
奇石连环画
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