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6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2016-05-14 10:33黎环王艳丽朱金照
中外医疗 2016年7期
关键词:干扰素抗病毒乙型肝炎

黎环 王艳丽 朱金照

[摘要] 目的 干扰素治疗6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分析。方法 收集2014年1月到2015年9月福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ALT、AST、HBsAg、HBeAg、HBVDNA为:治疗前(58.9±9.2)U/L、AST(45.6±10.8)U/L、HBsAg(4.1±0.6)log10S/CO、HBeAg(213.8±26.4)IU/L、HBVDNA(9.4±2.1)IU/L,治疗后3个月为(43.5±8.9)U/L、AST(36.5±9.)U/L、HBsAg(3.4±0.8)log10S/CO、HBeAg(195.6±18.5)IU/L、HBVDNA(7.2±1.8)IU/L;对比差异显著。另外,患者治疗后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各指标也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随着干扰素治疗时间延长,ALT、AST、HBsAg、HBeAg、HBVDNA值随之明显下降,临床疗效均较好,病毒方面因素是干扰素优化治疗重要因素。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3(a)-0021-03

Analysis of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erferon in the treatment of 60 case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Li Huan1,2, Wang Yanli1, Zhu Jinzhao1

1.Digestive department of liver diseases of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 of Fuzhou City,Fuzhou, 350025;2.teaching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25

[Abstract] Objective Interferon in the treatment of 60 case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Methods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14 to September 2014 in fuzhou of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 clinical data of 60 case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Patients ALT, AST, HBsAg, HBeAg, HBVDNA is: before the treatment (58.9 ±9.2) U/L, AST (45.6 ± 10.8) U/L, HBsAg (4.1 ± 0.6) log10S/CO, HBeAg (213.8 ±26.4), HBVDNA IU/L IU/L (9.4 ±2.1), after treatment for 3 months for (43.5±8.9) U/L, AST (plus or minus 9. 36.5) U/L, HBsAg (3.4 ±0.8) log10S/CO, HBeAg (195.6 ±18.5) IU/L, HBVDNA IU/L (7.2 ±1.8);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comparison. In addition, patients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9 months and 12 months the index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Conclusion Along with the prolonging of treatment time, interferon ALT, AST, HBsAg, HBeAg, HBVDNA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s good, the viru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optimizing therapeutic factors of interferon.

[Key words] hepatitis B virus ;interferon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国,目前抗病毒是CHB的根本治疗方法,而其中干扰素治疗是肯定的[1]。但其疗效是受很多因素影响,如何优化干扰素治疗是目前的难题,笔者收集福州市传染病医院2014年1月到2015年9月收治的60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资料,分析干扰素治疗前后其相应指标的变化,探讨在临床上如何选取患者进行干扰素治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节约社会成本,达到优化干扰素治疗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9月福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其中男 40 例,女20 例,年龄25-49岁,平均年龄(30±5.6)岁;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且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50例有肝脏活检病理检查结果,所有患者为福州市传染病医院2014年住院或门诊干扰素治疗病人。入选时严格按照2012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关于CHB防治指南执行。每个研究对象均做乙肝血清学确诊乙型肝炎,并检查抗HAV-IgM、抗HCV-IgG、抗HDV- IgM、抗HEV-IgM和IgG、抗MCV-IgM和抗EBM- IgM检查。

干扰素治疗的禁忌症: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值2倍;失代偿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重要器官病变(严重心、肾疾患、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神经精神异常)[2]。

1.2 方法

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行治疗初期、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时ALT、AST、HBsAg、HBeAg、HBVDNA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数据,以( ±s)表示计量资料,计量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9个月、治疗后12个月时,各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继续指出,干扰素可用治疗CHB,其可提高其的生化学应答、HBeAg血清转换率,抑制HBVDNA复制有一定的疗效[3]。但鉴于干扰素治疗的有限有效性,且副作用比较多,常见如流感样症状、骨髓抑制等,且费用较高,肝病科医生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干扰素治疗从而达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4]。我们本文中60例患者选用干扰素治疗,从结果中可以看出,ALT在治疗初期与治疗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比较有显著意义P小于0.05,即慢乙肝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即表现出良好的疗效。治疗初期与治疗3个月比较无临床意义P为0.06,可能与抗病毒短期内免疫调节破坏肝细胞有关。AST在治疗初期与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比较有显著意义P小于0.05,即慢乙肝患者在开始干扰素抗病毒后即下降,肝功逐渐恢复。HBsAg清除和血清学转换是CHB患者免疫系统控制HBV感染最直接、最理想的评价指标,被认为是最接近临床治愈的状态,成为观察抗病毒疗效的最重要的方法[5]。而本文中HBsAg治疗初期与9个月及12个月比较P值分别为0.036;0.012,均小于0.05,有临床意义,即HBsAg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9个月及12个月开始明显下降,即在治疗9个月后即出现显著的临床意义[6]。目前,国内指南已将HBeAg血清学转换作为CHB患者重要的治疗目标之一。核苷(酸)类似物可以长期抑制HBV,但治疗2-5年HBeAg的血清学转换率较低(不超过30%),未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患者停药后复发率高,且出现血清学转换者停药后免疫应答不持久,长期治疗存在较多耐药的风险[7-8]。俞喆珺等研究中指出,基 线 HBeAg 水 平 对 NUC 序 贯 联 合Pe g -IFNα -2a治疗CHB患者的 HBeAg消失具有预测价值。基线 HBeAg≤100S / CO 的患者能够较好的实现 HBeAg的 血 清 学 转 换, 而 且 当 HBeAg≤50s /co时, 序贯联 合 PEG -IFN 治疗的患者能够实现57.1%的 HBeAg的阴 转 和46.4% 的 HBeAg 血 清 学 转 换,且能获得更好的 HBsAg的清除。本文中60例干扰素治疗的CHB患者,HBVDNA治疗初期与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比较P值分别为0.115;0.041;0.033;0.034;比较均有显著性临床意义,即60例患者中在治疗3个月后HBVDNA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临床有显著性意义。

总而言之,干扰素治疗疗效还是显著的,可能与治疗初期选择患者有关,治疗前ALT、AST水平升高,HBsAg、HBeAg及HBVDNA低滴度水平等等均有关系,病毒方面的因素是干扰素优化治疗的重要因素。但因为本文例数较少,存在一定的缺陷,今后往增加标本数量,争取询证医学的证据。在选择合适患者,优先使用干扰素治疗,即造福患者,节约经济成本,仍是肝病科医师持续研究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梁延秀,江建宁,苏明华等,HBeAg血清学转换对核苷 (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后复发的影响[J].临 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275-1278.

[2] 宫嫚,辛绍杰,邹正升,等.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 肝炎患者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J].实用肝脏病杂 志,2015,18(6):585-589.

[3] 李坤,沈天白,李莹.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 者血清铁蛋白的变化[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18(6): 620- 623.

[4] 顾冲,吴春成,唐金模,等.中医疏肝健脾方联合仪干扰素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5,18(6):665-666.

[5] 邬亚妙,姜秀浓.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胆红素 升高疗效观察[J].药学实践杂志,2015,33(5):457-459.

[6] 吴登扣.甘草类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J].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13(29):78-79.

[7] 郭晓楠,唐春翊.长效干扰素联合无烟艾灸治疗慢性乙型 肝炎患者ALT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9): 77-78.

[8] 陈素梅.胸腺肽α_1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的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5,13(10): 64-65.

猜你喜欢
干扰素抗病毒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对抗病毒之歌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72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