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只在“心”间

2016-05-14 17:01吴卫新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士汤勺点睛

吴卫新

一、情趣导入

1.先给大家讲这样一个故事:教士请教上帝关于天堂与地狱的问题。

(屏显)

有一天,一个教士问上帝:“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在哪里?”上帝带教士进了一个房间,里面有一口煮饭的大锅,一群人团团围着。他们每人手拿一把汤勺,但汤勺的柄太长,盛起汤来送不到嘴里,十分别扭。因此,尽管锅里山珍海味颇多,但他们只有挨饿。“这就是地狱。”上帝说。接着,上帝又把教士带进另一间房子。这间房子和那间几乎一样,也是一大群人围一口大锅就餐,每人的汤勺柄也是那么长,但他们吃得井然有序,乐在其中。原来,他们是用长长的汤勺互相喂着吃。“这就是天堂。”上帝说。于是,教士恍然大悟—————。

教士恍然大悟,悟出了什么?请你用简练的一句话总结。

(预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凡事都为自己考虑,可能什么也得不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等。)

2.同学们从一个浅显的故事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过程就是感悟。

(屏显)

感悟就是通过对人、事、景、物与生活现象的抒写来表达来自内心的感受与领悟。

3.研究“感悟”构字特点:都和“心”有关,可以浓缩成一句话:都是来自我(吾)心间的感受和领悟。

(屏显)

感悟只在“心”间

二、经典再现

白居易一千多年前在《与元九书》中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中国是诗的国度,在熠熠生辉的诗词中,我们可以随意找出许多能启悟人心灵的名句。

1.分别出示朱熹的《观书有感》《游山西村》《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诗词中经典的 诗句。

2.这些名句字字玑珠,千百年来启悟和教诲着我们。其实,学过的现代文中也有不少这样的语句,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珍珠鸟》《紫藤萝瀑布》《故乡》等文章中结尾处感悟性的文字。

三、他山攻玉

(一)深度解读

1.洞察。

见山是山,不能算是智慧,唯有深度观察和洞察性的解读,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深层感悟和独到的见解。

A.屏幕出示一棵枯树上长出嫩叶的图片,依次问学生看到了什么?请用一个词语来回答。

(预设:执着;坚强;未来;希望;春天等等)

B.解读顾城的诗歌《感觉》。

(屏显)

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之中/走来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

教师补充介绍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特殊经历,然后设置以下几个问题加以引导:

①顾城的这首诗歌名为《感觉》,你读了有什么感觉?(压抑、窒息)

②仅仅是这样的感觉?注意到色彩变化了吗?(有变化,从压抑到看到希望)

③诗歌中的两个孩子可以用老人替代吗?(不能,孩子代表的是未来,是希望)

④作者写这首诗歌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预设: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要灰心丧气,失去希望与信心。)

2.平移。

解读生活有时候需要通过平移的方式来类比阅读,感悟类的文章通常有这样一个范式:在厚实的叙述描写之后,通常都会回到人和做人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上来。

发放学生习作《瞬间美丽》,文章写的是自己先是对天空中的美丽的烟花感到遗憾,因为绽放的时间太短了,后来在父亲一句不经意的话的启迪下,他豁然明白了。

(屏显)

烟花美丽——绽放短暂——曾经美丽过——不要遗憾

人生——生命短暂——曾经努力过——不要遗憾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以期引发学生的思考。

(屏显)

一张深山里公路盘旋而上的图片,要求学生用平移的方式解读“路”“盘旋”等画面信息。

(根据图片,我们可以引申出以下寓意)

路——人生

盘旋——人生经历

陡坡、弯道、山涧——苦难、考验

山顶——成功

3.浓缩。

感悟类写法最大的价值就是带给别人以启迪,而这让人幡然醒悟的文字需要浓缩成力拔千钧的“感悟”。

A看自己学生的作文:陈建莹的《微笑》,讲的是自己在热闹商业场所的一段发传单的经历,开始广告纸一点也发布出去,后来身旁的男孩告诉自己,微笑是最好的名片,事实真的印证了这 一点。

(屏显)

微笑

发不出去————————发出去

最好的名片

B给《篱笆上的铁钉》写一个结尾。

(屏显)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别人吵架以后,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颗钉子。第一天,男孩钉了37颗钉子。以后的日子里,他慢慢学着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得多。终于有一天,一颗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从篱笆上拔掉一颗钉子。”日子一天天过去,最后篱笆上的钉子都被拔光了。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对,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孔吧,它们永远也不可能恢复原来的样子了。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会在心里留下一个伤疤,就像钉子的洞一样。”是啊,———————。

(预设:是啊,你伤害了人家,无论怎么道歉,伤疤总是留在那儿。要知道,心灵上的伤疤和身体上的伤疤一样难以恢复。)

(二)二元结构

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得到了什么收获?找出来,这启悟是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来呈现的?从叙述描写到议论、抒情之间有明显的分水岭,在哪儿?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我们一起来看几篇感悟性的文章。(学生看提前发放的《勒着青藤成长》《美丽瞬间》《那个倒勾》等文章。)

明确:感悟类文章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即描写叙述+抒情议论。

(三)标志过渡

感悟性的文章还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在叙述描写和感悟之间有个明显的分水岭,有标志性的词语。在《勒着青藤成长》《美丽瞬间》《那个倒勾》等学生作文中寻找。

常见过渡语:我惊呆了;我愣住了;我豁然明白 我笔尖一动;我想通了……

(四)点睛启悟

感悟类文章都会在行将结束的时候,将自己的独到感悟点睛一般彰显出来。

1. 齐读雷抒雁的散文《枯树与鲜花》。

2. 学生找描写叙述与感悟的文字。

(屏显)

感悟三步法:

对接性描叙(对应、厚实)

标志性过渡(醒目、自然)

点睛性启悟(契合、升华)

四、小试牛刀

1.看图片《断线的风筝》,让学生去解读画面,让学生要特别关注那只断线后栽倒在树杈上的风筝,然后你会想到什么?你获得了怎样的 感悟?

2.自由讨论:可以主动找一个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一起讨论。如果要写《断线的风筝》,我会如何解读、平移、过渡点睛,准备写出怎样的感悟。

因为剩下的时间不多,教师发下的作文纸上已经给文章开了个头,建议学生可以模仿《枯树与鲜花》写一篇简短而不乏惊喜、给人以启迪的文字。

五、结束语

叶圣陶深有感触地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感悟之于作文,犹如那泉水涌起的股股清流,只要你潜心思考,深度解读,你便可以捧起簇簇感悟的浪花。如果你的文章给人精美语言的享受,同时还能净化启迪人们的思想,既明白了自己,也明白了别人,那你的作文就达到了一定境界了。

(浙江省慈溪市慈吉中学;315000)

猜你喜欢
教士汤勺点睛
汤勺里的你
“配角”也点睛
跟踪导练(一)4
名师点睛(9)
画“狮”点睛
抽烟与祈祷
米粒四射
早期洋教士眼界中的海南——论《海南纪行》中视野的敞开与遮蔽
菜、汤方便分离勺
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