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忽略了……”考场作文讲评

2016-05-14 17:01张治海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门卫甘蔗考场

张治海

【教学背景】

一直以来,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究竟如何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有人说,广泛的阅读是基础;有人说,平常敏锐的观察、感悟和积累是必不可少的;也有人说,好作文不是教出来的……也许各有各的道理吧,但身为语文教师,总不可袖手旁观、听之任之,应该给出适当的指导,使学生有所触发、体悟。这里,笔者以一堂考场作文“我曾经忽略了……”讲评课为例,简单谈一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所做的一点小小的努力。

这个标题“我曾经忽略了……”的重点其实很明确,省略号上要填写的内容是“我”所“忽略”了的,但这个“忽略”又有一个时间限制——“曾经”;换言之,“……”“我”一度将它忽略,但因为某个契机,“我”不再忽略它,它不再是那么没有存在感的东西了,它在“我”的心中变得明晰而不可磨灭。本篇作文重点就在于把它由“被忽略”到“不被忽略”的转变呈现出来,尤其是诱发这个转变的契机需要工笔细绘,纤毫展现。但学生身在考场,由于紧张或者时间紧迫等因素,很容易忽视审题和构思,浮光掠影地过一遍题目,而后就想当然地落笔,进入了书写状态。于是,出现落入窠臼、偏题乃至离题。我以为,本课的目标在于:1.使学生懂得审题的重要性,学会独立审题;2.渐渐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捕捉日常里细小的感动。此二者俱为重点,后者则是难点所在。

本课借助PPT多媒体手段,采用问答式、问卷式、片段写作法及互评法来审视自己及他人在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使作文能力在书写与点评中得到内化与强化。教师需在课前评改所有考场作文,提取出有益于课堂的典型文字,并拟定问卷题;学生则重温自己的考场作文即可。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请一小组学生补全标题。不出意料,以“唠叨”“妈妈”“外婆”“爱”之类居多,不约而同地都打出了“亲情牌”。而后请一或两位学生归纳所填内容的特点及该题题眼所在。不难看出,亲情为主,“曾经忽略”为重。

二、评析案例

出示两段例文,先呈现标题“我曾经忽略了外婆的爱”和“我曾经忽略了门卫”,请学生说说哪个标题更能吸引你的眼球。基本都选择了第二个标题,因其新颖。可见文章出新很重要,可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而不是写来写去始终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没有自己的新发现。

然后依次呈现两段文本:

1.我从小在外婆身边长大,和外婆有深厚的感情,我最喜欢的亲人就是外婆……外婆临走前说不出话来,她躺在病床上,干瘦的手握着我的手,一直望着我,嘴巴艰难地张张合合,输送氧气的塑料管子也随之微微上下颤动。她想要和我说什么,却发不出声音。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流下来。那一刻,我真恨我自己,外婆那么疼爱我,而我却忽略了她给我的爱,到她即将离开人世才察觉。

2.从前,门卫在我眼中是个不起眼的职业,我也没有正眼瞧过我们学校的门卫,他像一个灰扑扑的影子,总是被忽略。但那一件事使我改变了对门卫的看法——”

请学生阅读后思考:这两段例文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地方需要改良。

值得借鉴处譬如,两篇文章都有细致入微的描写,外婆的手与嘴巴的动作、输氧管的颤动和门卫灰扑扑的影子,都刻画很到位。又譬如,第二篇文章的开头很简洁,过渡很自然,肯定是首尾呼应的模式,结构十分清晰。而要提出改良的建议,则更需要细心地阅读和理解。深入思索的学生会发现,前一篇文章其实是自相矛盾的,末尾说自己平时忽略了外婆的爱,开头却直言“和外婆有着深厚的感情,我最喜欢的亲人就是外婆”,可见外婆的爱从未在我的心中缺席,后来的“忽略”其实是为文造情罢了。不真实,不可信。严格来说,这是一篇离题的作文,尽管作者的文笔有可圈可点之处,但还是改变不了低分作文的命运。所以,须谨记细审题,所写内容要切题。

三、体悟亲情

亲情这个话题永远不会老去。既然有那么多学生在考场上选择亲情这个主题,虽不免有重复之嫌,却始终值得人们一再品味。但我们真的读懂了那份最可宝贵的亲情了吗?以父母为例,请学生做一份问卷:

(1)说出爸爸或者妈妈的一个缺点。

(2)说出爸爸或者妈妈一个有趣的地方。

(3)你生病时,会告诉爸爸妈妈吗?

(4)爸爸妈妈生病吗?会告诉你,向你诉 苦吗?

(5)爸爸妈妈会向你抱怨工作的不如意吗?

选几位学生公开他们的答卷,缺点和有趣的地方各有不同,但后三问不言而喻基本一致。父母在生活里的病痛、不如意定然不会告诉子女,而子女却常向父母诉苦、求助。这不对等的模式已然爱意绵长。

一个坐前排的男生谈及妈妈的缺点是“老爱说我”,觉得很烦。请他举个例子,他说了当天早晨的事:今天不冷,出门的时候妈妈一定要让我多穿一件毛衣,说下午会有冷空气。我大声顶撞了她,没有穿就骑车赶来学校了。

当他叙述这件事的时候,其实已经很明白妈妈的心意。可在学生眼中爸爸妈妈的缺点无非是不许我做这个,不许我做那个。身处纷纭中,有时情急不免不解、反感,冲撞了父母,一旦想清楚,又会萌生歉疚之意。

四、牛刀小试

小问卷可以说是触发学生理解父母、感悟亲情的小媒介。描写瞬间想起的事、瞬间的懂得不失为真情流露的好篇章。当场试写片段《我曾经忽略了爸爸/妈妈/……的爱》,80字左右。之后请几位学生口头展示作品,共同交流评价。如一女生写道:

他们眼里,我总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我的眼里,他们是唠叨个没完的大人。

当他们抱来一条厚毛毯,提醒我晚上别受凉了。我却大发脾气,对他们吼道:“热不热啊!”却忽略了站在床边的人因只披了件薄薄的衬衣而全身发抖。

短短几行,却写得十分细致。父母和孩子之间不同的立场、可能的冲突用了一个简洁的对比句就呈现出来了。还动用到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生动还原了当时场景。

五、范文展示及小结

教师片段示范及考场佳作。

1.教师片段。

周末买了一把甘蔗,很甜。

听到叫卖声的时候我正在擦镜台,赶紧喊在楼下的家人快去买。不过那叫卖声瞬息渐远,也隐约听母亲在楼底西向的窗口旁说:“来不及叫了。”亦不存期望。可片刻后,又听得叫卖声近了,随即听到有车子驶入庭院内停靠的声音。探头望窗外,是父亲及卖甘蔗的小贩陆续进门来了,一人一车,一先一后。正纳闷呢,父亲这是打哪儿回来?今天周末他明明休息不必出门的呀。后来下楼,听母亲说,他是在前面的老家那儿绕了一圈,特地把卖甘蔗的给追了回来——我不由一怔,不知如何接话,总觉在他眼里我有诸多不是,平日也与之多生龃龉(jǔyǔ)(该词学生应较为陌生,故注音)。侧首看屋外,父亲正站在阳光里给一支长长的紫红的甘蔗削皮。

提问:是否觉得我的爸爸是个好爸爸?为什么?无疑,他悄无声息做着的事情都是父爱的体现,不论特地骑车出去唤回卖甘蔗的人,还是默默在阳光里削甘蔗。在这些细节面前,平日里的小摩擦又算得了什么呢。开端的“甜”也是一语双关,实为甘蔗之甜,暗示的是味及父爱时内心的回甘。

2.学生作品展示。

我曾经忽略了CLASS

曾经,或许那永远也就是曾经了。在与二年K班一起的时间便快要永久成为被遗弃的回忆了。但我记得,那是我们的CLASS。

C:开始来到这个班级时,还带着从小学毕业了的悲伤,所以我并不是很愿意与那群男生与女生闹在一起,总是活在另一个曾经里。有时候想着想着泪就簌簌而下。

L:后来,我开始发挥了我在同学中一如既往的搞怪性格。讲笑话、娘娘腔、写《爆笑三国》……因小学毕业而来的悲伤似乎冲淡了些。

A:我有较好的人缘——“潇洒哥”总与我拉拉扯扯;“阿杯”总泡在女生堆里看我;“樊哥”总用他那忧郁而正直的眼神提醒着我哪些课文该复习,哪些句型一定会考到;“猪八嘎”总在上课时给我抛“媚眼”;“陆大波”总挺着个大大的啤酒肚在讲台上以他响亮的男中音说着化学方程式的解题过程;“潘大洁”总带着一大群男生与“女头头们”大吵大闹;“汪涵”姐总是那不变的尖酸刻薄;“姚大加”也总会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

SS:我总是想着还有好多好多的时间,一天一天地观察你们脸上有几颗青春痘,却忽略了我在初二下学期便要离你们远去的事实。“忽略”,“忽”上面是“勿”,下面是“心”。它在提醒着我,永永远远别把“勿”换成“匆”,绝不可以就那样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我才不会让我只是你们心中的过客!可喜的是,还有半个学年的时间——

SO,让我再伴你们一程,把最后一点时间 利用!

作者非当地人氏,由刚入初中的悲伤转为将要离开的留恋,文章以此情感转变为线索,突出描绘了现在班级中共处的同学与老师的种种情状,善于捕捉身边真实细小的瞬间,并将之落笔为文,小小的幽默使人忍俊不禁。收尾处又一波三折,沉浸当时的失落、突然的醒悟、做过客的不甘、时日尚多的喜悦和昂扬,尽在笔底。情在真处,让人不感动也难。

(浙江省慈溪市杭州湾初级中学;315000)

猜你喜欢
门卫甘蔗考场
花式卖甘蔗
清明甘蔗“毒过蛇”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过法门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期末小考场
爱咬甘蔗的百岁爷爷
考场借笔
门卫
过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