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钤旧藏戴震《沈学子文集序》手稿

2016-05-14 12:19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集手稿学子

戴震是清代学术中的一座高峰,是乾嘉考据学派成就最高的学者,梁启超称他为“前清学者第一人”,精于音韵、文字、历算、地理,又进而阐明义理,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有所批判,深远地影响了晚清以来的学术思潮,后来章太炎、梁启超、胡适等思想家论及清代学术时,无一不从戴震入手。

戴震不及而立之年便写出《六书论》《考工记图注》《尔雅文字考》等学术开山之作,及至他三十三岁带自己的作品进京时,京师文坛领袖纪晓岚一见他的著作便惊为天才,当时学术名流钱大昕等人也对他的学问称赞有加。之后,戴震开创了乾嘉考据学派之“皖派”,王念孙、段玉裁等学术大家均是戴震高足,戴震在学界的影响一时无双。五十三岁时仍为白衣的戴震,因其极高的学术声望被乾隆召为《四库全书》修纂官,破格参加殿试,赐同进士出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这在有清一代是极为罕见的恩遇。

沈学子,即沈大成(1700-1771),字学子,号沃田,江苏华亭人。精通经史百家之书,及九宫、纳甲、天文、乐律、九章诸术,一生曾校订多部典籍,晚年游学维扬,客运使卢见曾所,交惠栋、戴震、王鸣盛等学术大家,学业益砺,被称为“一代通儒”。戴震在《序》中赞许道:“治经之士,得聆一语言,可以通古,可以与几于道”。

《沈学子文集序》是一篇体现戴震训诂学思想的重要文献,收录于《戴震文集》。文中戴震提出:“凡学始乎离词,中乎辩言,终乎闻道 。”体现了他从文字训诂与语言分析入手来重新解释儒家经典的哲学意义,以语言学的实证方式追求哲学的形上之道的治学理念,是戴震哲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极具文献价值。大量思想史专著和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文章对此序多有引用,如侯外庐的《中国思想史》、郭在贻的《训诂学》等。现有的《戴震文集·沈学子文集序》一篇中有多处错讹,德轩此次上拍的原稿将成为更误正讹的重要依据。

此件作品系朱启钤旧藏,跋文显示此件作品乃沈大成后人赠于朱启钤。朱启钤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1919年代表北方政府参与南北议和,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留心文献,藏书颇多,故此件戴震手稿得以保存下来。戴震真迹难得一见,此件承传有绪的学术手稿,堪称孤品,藏家宜珍视之。

猜你喜欢
文集手稿学子
日本文化里的《白氏文集》
北在哪?
“对话”事件
迎“春”冰心
作家手稿
天价手稿
罗丹手稿
寻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