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深情超越血脉,洋家庭与中国流浪汉的爱

2016-05-14 03:13童话
妇女 2016年7期
关键词:牢骚记性血脉

童话

因深爱中国文化,美国一对善良的老夫妻,退休后和女儿定居北京通州。偶然的机会,他们在麦当劳“捡”回一个流浪汉,并把这个遭人嫌弃的聋哑人当作家庭成员对待。10年间,肤色不同的他们上演了一幕幕超越血脉的亲情故事,吉姆夫妇还带领“中国儿子”踏上创业路,帮他开启了有爱和尊严的新生活!

□童 话

那天一大早情绪就有些坏,因为在“砰”的一声关闭大门后发现,钥匙落在了门口的鞋柜上。

这差不多是半年来第三次犯同样的错误了,想着下班后要联系开锁公司,又是一番折腾,我不由得恼怒,去到单位,坐下便发了一通牢骚。

当然,是冲自己,这样的事,与旁人何干?最后说:我都烦死自己了。同事大多跟着附和,唯有对面的沈笑笑不语。倒也是,同屋相对坐了两年多,从没有听过沈发过类似的牢骚。同样是过了而立之年的女子,也许她的记性要好一些吧,或者她细心、性子慢,能顾及到这些小事情。

牢骚发过了也就算了,还是得给开锁公司打电话,约好时间回去开门。但是没想到,下班时,沈递给我一张粉色卡纸,上面用不同字体写了两句话:乖,要记得带钥匙、带手机、带钱包哦。

字体不同,色彩各异,还加了很文艺的花边。远远看去,像一幅缤纷图画。

沈说:“找个漂亮的夹子夹在房门上,每次出门都能看到,这样就不会再忘了。我用了好几年了,很管用的。”见我愕然,又补充说,“总比生气好吧?何况是跟自己生气,划不来的。”

愣怔片刻后,才恍悟。心底忽然就生出细碎的温柔来,原来我们都一样,“健忘”是时光贴在每个成年人身上的“标签”,可是,不一定自己怨怼自己,还可以这样温柔提醒的。

我将卡纸接过来,向她道谢,她笑说:“对别人都能那么温柔,何苦对自己刻薄呢?至少也要一视同仁吧?”我也笑,想起前几日看到的一篇文章标题:情商高就是好好说话。

没错,好好说话,对别人,也对自己。从那之后,我出门时,再没有忘记过带钥匙、手机或者别的什么,每次抬头,看到那句话,看到那一个软软的“乖”,也会让心底变得柔软起来。

后来,侄女假期过来小住,回去后,也在母亲的门上贴了类似的一张卡纸,只是内容略有改变,她写:亲爱的奶奶,出门时记得关好煤气,记得带钥匙。

想来,母亲常常会因为这两件事懊恼,说得多了,孩子便也记住了,便也用这样的方式提醒奶奶,让母亲“每每看到都开心微笑”。

真好。这样对待自己,不对抗、不自怨自艾,真好。时光总会把我们好的记性、敏捷的反应甚至健康都一点点带走,不管怎么恼怒,也不会再如数奉还。我们都会慢慢变得丢三落四、轻微强迫也偶尔失眠,与其为此怨怼自己,宽宥和包容甚或更加宠爱,真的是更好的选择。素养不仅教会我们要善待旁人,同时也轻轻提醒我们温和地对待自己——这是一个聪慧女子最好的温柔。

猜你喜欢
牢骚记性血脉
元旦抒怀
一共几个人
由“血脉偾张”看又语正音
渗入中石油企业“血脉”的HSE管理文化初探
好记性
我是牢骚“小神偷”
记性与悟性
生死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