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仕宦阶层祝寿图像的常规范式与文化意蕴

2016-05-14 03:39程波涛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6年7期

摘 要:作为一种应用性民俗艺术图像,祝寿图像的意象构成和主题意涵的传达方面也会体现出功能性的吉祥心理诉求,这又往往会受制于寿主的社会地位和等级意识。在传统社会中,同样作为统治阶层重要组成部分的仕宦阶层们,其祝寿图像在主题构成、寓意表达等方面亦有着相应的范式,以及诸如“官运亨通”“贵寿无极”等方面的俗信意涵。寿官题材的祝寿图像亦可视为探讨传统等级社会中祝寿心理和民俗艺术的有益视角。

关键词:祝寿图像;仕宦阶层;官运;贵寿;图像嘉许

[项目基金:本文为教育部项目《民俗艺术视角下的祝寿图像研究》(课题号:14YJC760007)和安徽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计划项目:《安徽省民间美术教学实践》成果之一。]

在我国的传统社会中,同样作为统治阶层的组成部分,寿君王和寿官的祝寿图像在文化应用和主题构成、寓意表达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较之应用于帝王、元首的祝寿图像,寿仕宦阶层的祝寿图像就没有那么等级森严,但也有一定的表达范式,而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而在内涵和祈愿心理方面,用于仕宦阶层的祝寿图像背后亦潜含着这一阶层的审美意识和主体诉求。本文正是基于表达范式和文化意蕴的考量,来探讨仕宦阶层祝寿图像创作与应用的基本规律,力求揭示隐含于其中的民俗心理。

一、对“官运”和“贵寿”的诉求

用于寿官的祝寿图像,其主题寓意和意象元素多是基于对寿主“官运亨通”和“贵寿无极”的祝愿。因此,在题材应用方面主要是群仙祝寿、郭子仪、仙鹤、绶带鸟、鹿、牡丹、桂树等意象符号。这些意象除了能展示生活情趣之外,亦能与官宦之家祈求仕途得意、长寿富贵等意愿相契合。在寿官的祝寿图像中,鹤、鹿等祥禽瑞兽是经常出现的意象符号。比如,鹤作为一种祝寿符号,在表现对官宦的祝寿图像中应用广泛,而且经常与老寿星、苍松一起出现。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文官朝服的补子中,鹤被视为“一品鸟”,为官居一品的朝臣补子上的标示性符号。寿官时绘制鹤形象,其祝颂寿主官场上“官升一品”“步步高升”的功利性寓意明显。在传统的吉祥观念中,鹤为祥禽瑞鸟,是仙话传说中仙人飞乘时的坐骑,除了长寿寓意外,还作为富贵和祥瑞的征象,而且,人们经常用“鹤鸣之士”来形容品行高洁的文士与君子,因此,寿官中的鹤图像,含有对寿主官运亨通、寿龄无边和品节高尚等多重寓意。典型祝寿图像如《百鹤图》,图中以一百只鹤表达,则是表达对寿主“寿至期颐”的祝愿。

在仕宦阶层的祝寿图像中,鹿也因为其特殊的文化寓意而成为祝寿的典型符号。《宋书·符瑞志》载:“鹿为纯善禄兽,王者孝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亦见。”可见,在政治神学中,白鹿是长寿的瑞兽,亦是政治清明的吉祥瑞应。用于寿官的图像中,鹿的意义则更为丰富,除了长寿的基本寓意之外,因鹿与“禄”谐音,所以经常是俸禄、官禄的喻指。同时,鹿的形象深受官吏和士绅阶层的喜爱,常见的寿文化符号和鹿的结合还常被寓意“荣华富贵万万年”。可见,在等级社会的文化视野中,鹿被赋予了长寿和官禄的双重寓意与价值取向。明人郡丞刘长梧寿庆时,李日华送了一幅张平山的《白鹿图》为寿礼,并在《味水轩日记》中写道:“刘中丞石闾公以二月朔日诞辰,余检画笥中有张平山画白鹿一帧,笔气雄健如生,因作白鹿歌书其上方,将以为寿。”而且他还题《白鹿歌》贺寿:“五峰老人云气浓,幽花细草春蒙茸。深岩忽出仙人驭,雪毳纷披紫霭重。朝餐摩霄戛汉蓊郁栝桧之古叶,暮饮倾崖倒峡奔激溪壑之飞淙。交枝双角峙长戟,洒淅寸尾摇松风。四蹄碎踏芝泥融,时有鸾鹤参其踪。嗟吁白鹿来何从,远躐太华超衡嵩。玉龙沙边毓真辅,掌握风雨开蒙鸿。保厘南国分陕寄,七十二城和气中。貔貅闲卧鼙鼓息,牛犊遍野犁锄功。鹿衔瑞草金五色,指授玉兔加高春。炼成真丹兼寿国,南极正照蓬莱宫。鹿闻此语欲腾越,生绢八尺留其容。嗟吁之笔安足数,行向麒麟貌我公①。”诗中开头在诗人氤氲气象下,把白鹿的神奇、仙气和高贵做了刻意的渲染与附会,其中还点缀有鸾鸟、鹤、灵芝、玉兔、南极老人星和蓬莱仙境等寓意长寿的意象,并把对于中丞大人的寿诞和寿国等祝愿有机结合。

除鹤、鹿等祝寿符号外,《群仙祝寿图》作为人物主题的祝寿图像也经常应用在寿官与官宦家的女寿场合。群仙祝寿的故事实际上是源自于古老的神话传说,相传农历三月三是西王母生日,每逢这一天,各路神仙纷纷赶赴瑶池(如麻姑、南极仙翁等),专程向西王母祝寿,并向上各自的寿礼。《群仙祝寿图》图像元素很丰富,除各路神仙外还有仙桃、宝瓶,以及“八仙”的法器(也称“暗八仙”)等。群仙祝寿实际上是带有等级观念的,正如反映宋代宫廷祝寿的《阆苑女仙图》《醉王母图》等,都为上流社会祝寿生活场景的真实再现,充满富贵华丽的文化气息。明清以后,《群仙祝寿图》也逐渐应用于士绅阶层和民间,从而真正移入到了寻常百姓之家。

用于寿官的植物类祝寿图像中,桂树是常见的意象,寓意富贵。其寓意主要取自五代窦燕山(禹钧)“五子登科”的典故,冯道有诗赞曰:“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桂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其他用于寿官的主题还有《耄耋富贵图》《白头富贵图》《绶带牡丹图》《海屋添筹图》《松石图》《松鹿图》《松鹤图》等。这些图像都把长寿寓意和富贵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像李世倬的十开册页《耄耋高官图》,寓意更为直白浅露。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的官员有文、武官员之分,应用于文武官员的祝寿图像,其意象构成模式也会有一定的变化。一般来说,武官与文官祝寿时应用的祥禽、瑞兽类意象会略有区别,但并不严格。例如,寿武官的意象多以兽、鹿(禄)为主;文官祝寿意象中,除了常见的南极寿星等常规意象外,其他更多的是禽鸟(尤其是仙鹤)、梅兰竹菊等文气十足的意象元素。而且,文官题材的祝寿图在寿官题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那些通过科举入仕的官宦,寿庆时选择以梅兰竹菊为题材,绝非仅仅是单纯故作清高之举,更体现出文官阶层的人格标榜以及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再如,南宋画家马远的《松寿图》便是如此。此图为马远奉宁宗之命为王都提举所绘制。在这幅画中,描绘了寿主本人闲坐于平石之上,悠然远望,神情悠闲,若有所思。长者的旁侧立有抱琴侍童。山顶象征长寿的苍松挺拔,山腰亦有劲松缘壁盘郁斜出,远近山峰相映,形象地传达出“如松柏之寿”“如嵩山之禄”之意。

二、表达“图其形貌”的嘉许

明太祖朱元璋说:“贤才,国之宝也。”在封建社会,对于功臣的嘉奖除了赐官封赏之外,往往还会——纪其功业,嘉其美名,图其形貌,作为旌表。《汉书·苏武传》记载:“宣帝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霍光、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凡十一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功臣们形象被图绘于麒麟阁的行为,是西汉统治者对于苏武等忠臣死节之士的特殊嘉奖,有笼络人心的政治用意。除了唐王朝在“凌烟阁”等带有纪念堂之类的地方来供奉功臣外,我国古代还有一种“画堂”的传统,《孔子家语·观周篇》云:“孔子至周,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戒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依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可见,正是这种“成教化,助人伦”,人物画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育意义,对于封建社会中功臣孝子们作为祝寿图像的意象构成元素都具有直接的影响。而这种来自于最高统治阶层对于人臣功业的嘉许,也就成为后世寿官主题中常见的思维定势。

总体看来,仕宦阶层祝寿图像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祝福长寿、富贵和颂德几个方面。正如《庄子·至乐》篇中所言:“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②。”从对人物画的梳理看,明清以来,寿官题材人物画选用较多的是以郭子仪寿诞故事为主题的《满堂笏》,表达官宦阶层对于功名、德行和长寿的向往,也是官宦们追求“全福全寿”的心理体现。郭子仪因为平定安史之乱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先后被朝廷封为中书令和汾阳郡王。世人多隆其功业,颂其德行,并附会其很多传说,加之他多子、多福、多寿,因此,常常成为一种人生、功业、家庭和长寿集于一体的理想人生化身,也是世俗生活理想的生命状态。《郭子仪庆寿图》便是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蓝本”,亦可谓是寿诞之日“图其形貌”的方式了。各种以郭子仪为主题的祝寿图像以绘画、雕刻、木版画、漆画、刺绣、剪纸等不同载体出现。目前,能看到的绘画作品中技法出众的早期作品,要数明代宫廷画家石锐所创作的《汾阳王郭子仪七十寿庆图》了。在木雕中,安徽黟县宏村承志堂的木雕《郭子仪寿庆》也很有代表性。作品反映了功高德劭的郭子仪七十大寿时,唐肃宗李亨携满朝文武众大臣亲自登门贺寿的情景,这种来自君主的嘉许和恩荣,一般大臣是难以想象的。作为人臣,郭子仪可谓备极寿俗礼遇之尊荣,而这也正是其后的官宦们寿庆之时所渴望的礼遇。人们喜爱在寿官时创作这类题材,应该是源于对于建立卓越功勋老臣的厚爱和敬重。同时,就个体家庭和家族来说,郭子仪七子八婿“满床笏”的大家庭盛况,是封建时代最令仕宦阶层,乃至普通庶民向往的家族恩荣。同一题材的祝寿图像还有很多。例如,安徽省博物院就收藏一件雕饰《郭子仪上寿》额枋通景图的徽州砖雕,夸张地刻画出郭子仪的儿孙100余人,作品雕刻手法多样,内容极为繁复。这一主题贴近官宦人家的心理,也更符合大多数渴望富贵之人的家庭幸福观。而且,这一心理恰恰也是封建社会中官本位观念在民俗艺术中的体现。另外,像民间的门画和凤阳凤画中的《携(带)子上朝》也是祝寿图像的一种衍化,皆是《郭子仪庆寿》之类题材的“改装版”。郭子仪晚年与七子八婿同列朝班,幼子郭瑷还成为肃宗李亨的驸马,高寿又位高权重的郭子仪远非普通人臣所能比肩。其实,像《郭子仪寿庆图》这类既有真实历史依据,又带有演义性质的祝寿图,之所以能够得到统治者赞颂和推广,实际上亦含有立德树人的政治性动机,以及对于忠君思想的宣扬,有助于笼络人才,稳固君王的统治。另外,统治阶层也可以借寿庆活动来安抚和笼络重臣,再如,李鸿章七十寿庆时,慈禧赐与题识“调鼎凝重”的匾额和“栋梁华夏资良辅,带砺河山赐大年”的对联;光绪皇帝则赐予“钧衡笃佑”的匾额和“圭衮恩荣方号望,鼎钟勋勚富文年”的楹联。对于人臣来说,这种来自最高统治阶层的特殊寿礼无疑是弥足珍贵的。

三、象征显宦的寿老人和颂德祈寿的意涵

宋代以来,寿官题材的人物意象有“商山四皓”“香山九老”“睢阳五老”等,他们为年高德劭的贤达之士,俱为海内人望,高风素节,映照千古,而且晚年能清心守道,功成不居,成为文人士大夫塑造自我人格和个人操守的理想典范和精神楷模。这些祝寿图像主要在官宦和士绅阶层祝寿场合流行。特别是那些告老还乡或淡意仕途的退隐官员,他们还归乡里后,“以介眉寿,以娱尊亲,以招亲朋,以睦邻里”。在安土重迁、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中,这里所呈现出的是一种温厚而知足的桑榆情、士子心。辛弃疾的《水龙吟》词:“为赋水龙吟。芗林侍郎向公告老所居,高宗皇帝御书所赐名也,与盘园相并云:‘断崖千丈孤松,挂冠更在松高处。平生袖手,故应休矣,功名良苦。笑指儿曹,人间醉梦,莫嗔惊妆。问黄金余几,旁人欲说,田园计、君推去。叹息芗林旧隐,对先生、竹窗松户。一花一草,一觞一咏,风流杖屦。野马尘埃,扶摇下视,苍然如许。恨当年、九老图中,忘却画、盘园路。”由此可以想见,很多致仕官员们在寿诞时渴望被颂德祈寿的心声。李日华的《味水轩日记》第五卷中亦有:“项孟璜乞诗画,寿其岳陆澹园水部。余为写《松泉芝鹤图》,而系以一律云:‘雨浥金芝满石陉,松泉一派湿青冥。入云遍试朱藤杖,涉涧俄逢白玉扃。香案侍宸曾抱犊,关门迎气或传经。汉廷簪笏如天上,只有东方是岁星。③” 诗中以“汉廷簪笏”来指代身居庙堂之上的寿者。明人程敏正在《寿致仕周二令先生(先外母夫人之弟所著有澹然藁寿八十矣)》:“双瞳如月鬓如丝,林壑争迎海鹤姿。酿秫仙来长对酒,哦松人老只躭诗。渭滨尚父同髙寿,洛下耆英会盛时。一曲长生千岁祝,才情深愧郢中词④。”另外,据《天水冰山录》记载:明代奸臣严嵩被抄家时,其家藏的绘画就有《三星拱寿图》《八仙庆寿图》《麻姑献寿图》《太乙赐福图》《英雄不老图》等⑤。

和文士祝寿题材难以区分的,还有那些以山水作寿的祝寿图像,图中常出现忘情山水,赏玩泉石风月,听松望云的超迈之士为点景人物。主要隐喻那些超越功名利禄,摆脱官场羁绊,向往退隐生活的悠闲与自得的寿者。对于退仕的官员来说,这类祝寿图像背后可能还隐含着退让避祸的机心。值得注意的是,祝寿图像中能够折射出政治、社会、礼法和制度的诸多信息,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出身、门第和权力等对于民俗艺术的影响。其实,就寿官类祝寿图像的社会功用来看,其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作为祝寿风俗的载体,也是联络上级官宦或僚属之间感情的理想“工具”,是下属向上级行使雅贿的惯常方式。

这其中潜含着官宦的内在心理,反映出官场世态。南宋权臣贾似道:“每岁八月八日生辰,四方善颂者以数百计。悉俾翘馆誉考,以第甲乙,一时传颂,为之纸贵,然皆谄词呓语耳⑥。” 正是因为如此,谄媚和阿谀意识充斥于寿帝王、寿官祝寿图像中,其意象构成带有特权阶层的等级意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性和精神性表达。

四、结 语

在传统社会中,由于等级、社会身份和文化层次等方面的差异与影响,用于仕宦阶层的祝寿图像在主题构成、范式表达、审美意趣和主体诉求等方面,与寿君王和寿普通庶民的祝寿图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仕宦阶层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层次,而诸如“官运亨通”“贵寿无极”等方面的祝愿,以及封建社会制度下皇权意识对于寿官题材祝寿图像的渗透等因素,皆成为考察和探究该图像构成的重要线索,这无疑是研究这类祝寿图像不可忽视的内在心理要素和文化诱因之所在。

注释:

①②[明]李日华.味水轩日记[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513,330.

③上海书店影印.诸子集成[M].上海:上海书店,1986:109.

④《钦定四库全书》程敏正《篁墩文集·卷八十八》。

⑤王树村.中国民间年画史论集[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1991:73,74.

⑥[南宋]周密.齐东野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6:219.

作者简介:

程波涛,男,安徽利辛人,博士,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民俗艺术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