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方言歌谣的研究和传承

2016-05-14 06:09蓝玉婷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潮剧歌谣

蓝玉婷

摘 要:潮汕方言歌谣是以潮汕方言为载体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具有明显的民系族群地域特征,广泛流行于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及汕尾市海陆丰一带。潮汕方言歌谣反映了潮汕老百姓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是潮州地区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潮汕方言;歌谣;潮剧

中图分类号:I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156-01

潮汕方言歌谣的研究和传承对海内外每一个潮人及潮人的子孙后代有着深远的意义,本人曾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如今又身为潮州文化研究者,以自身的实践和体会做出分析。

一、潮汕方言歌谣的现状分析

潮汕方言歌谣起源于潮州民间,盛行于清末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然而,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国家推普活动的积极开展,方言的公共活动空间日渐缩小,多媒体的宣传及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局限,让很多方言文化逐渐弱化,潮汕方言歌谣也随之淡出很多潮汕人的记忆,有的潮汕青少年甚至能说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却说不出一段流利的潮汕话,更不用说潮汕方言歌谣了。有专家这样指出:“潮汕人是广东三大族群之一,潮汕话是潮汕族群认同的重要标志,是潮汕文化的载体。潮汕人虽然遍布海内外,但通常凭着一口亲切的潮汕话,这些潮汕游子便能走在一起——潮汕话对于潮汕人身份的认同感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早在10年前,潮剧、潮州音乐就已经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

二、合理利用网络多媒体,把潮州方言歌谣搬上“时代舞台”

潮汕歌谣先驱邱玉麟先生于1929年编辑出版《潮州歌谣》一书,堪称开山之作。同年出版的还有金天民的《潮歌》,昌祚、鸣胜合编的《中国歌谣集成》,王云昌、孙淑彦的《潮汕歌谣选注》等,正因这些珍贵的书籍把潮汕老百姓的口传文化用文字记载下来,才能让潮汕方言歌谣留存至今。然而,留存不代表能够传承,21世纪的文化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网络多媒体时代的来临,迫使每一个热爱潮汕本土文化的人们必须与时俱进,更新理念,用更合主流、更有传播力度的媒体方式,把祖祖辈辈留下的文化精髓——潮汕方言歌谣搬上“时代舞台”。

2012年,韩山师范学院的林朝虹、林伦伦两位潮汕籍教授共同编著了《全体潮汕方言歌谣评注》,再次掀起了潮汕方言歌谣研究的热潮。在书籍出版的同时,与书本共同面世的还有潮汕方言歌谣专题网站、电子书,网站中收设置了歌谣类别、文本音档、歌谣动画、歌谣曲集等项目,让方言歌谣以图像、文字、色彩、声音、音乐、动画等各种模态出现。在电子版面中,古老的方言文化更是以滑稽可爱的“Q版”风格漫画表现,为这种古老的传统文化注入时尚的时代气息。林朝虹教授在《方言口传文化协同创新的传承研究》一文中提出:“人类交际不再是语言独尊的局面,而是由声音、口语、图像、音乐、动画、网络等多种模态来共同完成的,这些模态在合适的语境中都对意义作出同等的贡献。”

潮汕方言歌谣的传承需要创新的传播方式,才能让更多的年轻后代接纳和关注,才能真正得以保护和传承。

三、走进校园和社区,让潮汕方言歌谣成为“生活教材”

潮汕方言歌谣作为一种地域民俗文学,其中的包含的思想内容、文字形式丰富多彩,歌谣中更反映出当地的时政、历史、风土人情、道德观念等,例如《潮州八景好风流》、《百屏花灯歌》、《潮汕特产歌》,这些歌谣不仅吟诵起来韵脚整齐,平仄和谐,朗朗上口,中肯易懂,更能让读者和听着接收到其中的历史知识、传统文化,不愧是一本集思广益的“生活教材”。

2013年,潮州的新闻媒体专门采访了市区几所小学学生,面对记者提问的“你会唱潮汕歌谣吗?”许多孩子面面相觑,能完整背出一首歌谣的孩子寥寥无几。当问到“你的歌谣从哪里学来的?”孩子们的回答多是“爷爷奶奶教的……”、“跟邻居小伙伴哼的……”。可见,若要让潮汕方言歌谣不再成为“爷爷奶奶才懂”的传统文化了,就必须想方设法让潮汕方言歌谣走进校园,走向社区。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校园里的“推普”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许多中小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必须讲普通话,课间交流、实践活动等在校园内时间也要求用普通话交流,孩子们除了在家的日常生活用语接触方言,几乎没有机会接受到方言文化的教育了。长此以往,也难怪潮汕方言歌谣被慢慢遗忘。近几年,潮汕市区的许多幼儿园、小学也渐渐尝试打开“本土教科书”,让青少年接受正规的本土文化熏陶教育。2013年,潮州市区的一所公立小学尝试把潮汕方言歌谣搬上课堂,开展了以方言歌谣为主题的公开课。在老师的引导带动下,孩子们把自己课外搜集来的方言歌谣进行吟诵展示、交流,老师也挑选几首具备代表性的歌谣带领学生吟诵,并体会其中的含义。公开课结束后,老师给孩子们留下了一道特殊的作业:把自己学到的歌谣在家庭、社区中进行分享。一节仅有40分钟的公开课,却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掀起了一股本土歌谣的热潮,这样的模式值得更多非遗保护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任重道远,潮汕方言歌谣作为一种珍贵的民间文学,更需要政府文化部门及文艺、教育工作者的大力参与和重视,使之发扬光大,重焕光彩。

参考文献:

[1]林朝虹.方言口传文化协同创新的传承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04).

[2]陈镇景.浅谈潮汕歌谣[J].潮商,2015(01).

猜你喜欢
潮剧歌谣
姚璇秋:潮水不尽 潮声不息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统计的潮剧研究梳理与分析
春天的歌谣
知了
潮剧演出团队与潮剧兴衰嬗变研究
论潮剧的活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