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CI模型的网络公开课平台知识转移研究

2016-05-14 09:09赵佳伟
软件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知识转移碎片化学习

赵佳伟

摘要:网络公开课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它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以及学习者对于碎片化学习的高效需求势必会使其成为未来教育界发展的新趋势;SECI模型是一种描述知识转移过程的螺旋模型,它清晰地揭示了知识创新的过程,从而创新正式学习的最终目的。基于SECI模型的4种知识转移过程,以网易公开课平台为例,对当下公开课平台知识转移过程和方向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推动公开课平台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SECI模型;知识转移;网络公开课;碎片化学习

DOIDOI:10.11907/rjdk.161327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07021003

0引言

网络公开课作为互联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认可。网络公开课平台与教育教学的结合符合人类认识规律,契合时代发展要求,体现了人类对于探索新视界的不懈追求,彰显了人类认知和改变世界的能力,势必使其成为未来教育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然而,任何新事物都是在不断摸索中趋于完善,应当客观理性对待网络公开课平台这一新生事物,合理利用以实现效果最优。本文基于SECI模型的理论基础,以网易公开课为例,对当今公开课平台的知识转移方向进行分析,以实现发布者和学习者双方对学习资源的高效管理与利用,达到双赢效果。1网络公开课

网络的普及和信息化的不断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网络公开课的产生和运用不但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教学环境等,也在影响和改变着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其中,以网易公开课、腾讯课堂等为代表的在线课程的推出不仅为学生群体提供了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世界一流大学课程的机会,而且为社会在职人员提供了无需去在职培训班就可以免费学习的机会。1.1网络公开课定义

网络视频公开课(Open Online Video Course)也叫网络公开课,它是以教育资源共享为目的、以网络为主要媒介进行传播和共享全球优质资源的公开教育课程,它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相对单一的授课方式。利用新型的网络公开课平台,不但可以激发教师优化自己的授课模式和方法,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还能够实现知识资源的管理与共享。虽然在全世界范围内,其发展十分迅猛,但对“网络公开课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却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网络公开课最早起源于英国,最初是一种远距离教学方式;我国学者李京京[2]对网络公开课定义如下:网络公开课指“以网络为主要媒介进行传播和共享的公开课,以使更多人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共享全球优质的公开教育课程。”网易公开课平台正式上线于2010年11月,也是目前国内做的相对较为完善的公开课平台,虽然该平应用台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它为国内学习者提供了方便的跨国跨地学习机会,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1.2网络公开课特点

笔者以网易公开课平台为例,在详细浏览其中大部分公开课课程,并对课程内容、资源来源以及学习者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网络公开课特点如下:

(1)课程可重复利用性。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随上随来,上完即走”,这种教学模式使得上课所讲的大部分内容只能通过学生的课堂笔记保存下来,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跟上的知识点也很难原汁原味地被追回。网络公开课采取视频形式,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范围搜索“属于自己的课堂”,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习的“个性定制”。

(2)内容丰富多样化。网易公开课内容涵盖范围十分广泛,用户不仅可以免费在线观看哈佛、剑桥、牛津等世界级名校的网络公开课以及可汗学院、TED等教育性组织的精彩视频,而且它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内容包括人文、社会、艺术、科学、金融等领域。并且,网易公开课配有字幕翻译,学习者不用担心听不懂英语而影响学习效果,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也提高了英语能力。

(3)资源获取便捷性。网易公开课平台具有搜索功能,学习者只要输入课程或学校关键字就可比较精确地查询到自己想听的课程。并且,用户手机登录该平台后,还可以将收藏的课程与电脑端网页版的课程保持同步,满足了随时随地的碎片化学习需求。

(4)学习者分布广泛性。网易公开课平台的存在为那些已经毕业或者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却想充实自己的人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机会,通过网络公开课这一形式,世界高等学府的公开课变得唾手可得,负责网易公开课项目的产品经理陈衡鑫指出:“希望通过网络平台,为传播教育资料和缓解教育不公做些事情”。这样一个公开共享教育资源的课程平台所吸引的学习者数量是庞大的。

2基于SECI模型的网络公开课知识转移分析

2.1SECI模型定义

SECI模型的最初原型是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和竹内弘高(Hirotaka Takeuchi)于1995年在他们合作的《创新求胜》(《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一书中提出,野中郁次郎将企业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可以理解为客观存在的、可以用语言和文字等客观形式所描述的有形知识,它可以在学习者之间相互传播和转化;隐性知识是经过个人或组织长期积累、高度内化且难以形式化或沟通,不易与他人共享的非编码知识。这些知识难以用文字、语言、图像等形式来表达清楚。在企业创新活动过程中,显、隐性知识之间互相作用、互相转化,从而实现知识转化过程,该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创造的过程,也即创新的过程。具体如图1所示。

(1)社会化:即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在知识转移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个体的隐性知识不断积累和传递的过程,仅仅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2)外化:即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它是一个将隐性知识用显性化的概念和语言清晰表达的过程,是将属于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群体的显性知识的过程,该过程的转化是知识的质变过程,其转化手法有隐喻、类比、概念和模型等。

(3)融合:即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即是若干群体的显性知识转化为组织的显性知识的过程。 它是一个通过各种媒体产生的语言或数字符号, 将各种显性概念组合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4)内化:即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 它是一个将显性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过程,通过“ 汇总组合”产生新的显性知识被组织内部员工吸收、消化,并升华成他们自己的隐性知识。

(5)场(Ba):即知识转化平台。 野中郁次郎按知识转化的4种形式,将“场”分成原始“场”、系统“场”、对话“场”和练习“场”4个部分。原始“场”是知识创造过程中的起点,在这里学习者相互交流心得、经验、技能,实现个体隐性知识的转化与转移;在“互动场”中,学习者通过小组协作等形式,将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实现知识的增值;系统“场”是借助信息技术,促进显性知识的组合与系统化,以便产生新的显性知识;在练习“场”中,经过练习与实践将知识内化,使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

2.2基于SECI模型的网络公开课知识转移

知识的转化可分为4个过程,对应4种基本模式——潜移默化(Socialization)、外部明示(Extemalization)、汇总组合(Combination)和内部升华(Internalization),即SECI模型,这4种基本模式需要在4个不同的“知识场”中进行。本文从知识生成的4个阶段进行分析,得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化过程如图2所示。

(1)潜移默化:个人知识积累和传递。该部分主要发生在原始场,学习者主要通过耳濡目染和不断的练习来实现知识的积累和传递,增加个人知识储备量。其中,生动灵活的课程演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学习者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更好地促进知识积累和传递。并且,在碎片化学习盛行的时代,相对于其它课程形式而言,短小精悍的微课程更能吸引学习者的眼球,网易公开课平台内大部分公开课时长都不超过30分钟,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其它时长略长的课程而言,网易公开课平台具有记忆播放的功能,即下一次打开同一个课程时系统会自动跳到上次播放的地方,这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及微型学习特点。同时,网络公开课平台上的视频风趣幽默,通俗易懂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枯燥乏味。此外,网易公开课还具有分享、收藏和记笔记的功能等,为学习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完成个体隐性知识的构建。

(2)外部明示:个人知识记忆与深化。该部分主要发生在系统场,学习者主要通过隐喻、类比和深度会谈等将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形式,是个人知识的记忆与升华。其中,教学内容设计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程度,比如,知识点的成串出现优于分散存在、图画式的描述优于繁杂文字形式、知识点情境化优于单纯填鸭式说教等。因此,将知识点拟人化、情境化、关联化显得尤为重要。网易公开课很大部分科目的课程采用一集一集的形式上传,上下呼应,前后连接,成为一个系列。比如Crash Course——《化学》课程系列共有46集,用户可以像浏览自己喜欢的电视剧一样对公开课选集播放,网易公开课内容的这种设计方式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全面地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很好地促进了个人知识的进一步内化,使碎片化的学习变得整体化,增加学习者对知识的记忆时间与深度,促进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进程,加速知识创新过程。但是,部分课程的翻译跟进缺乏及时性,相关工作人员应予以重视并加以改进。

(3)汇总组合:个人知识整合与交流。该部分主要发生在对话场,学习者搜集众多复杂零碎的知识点并将其融合成系统的知识组合,并通过该过程产生新的灵感,得到更多新的知识,其中,清晰明了的知识点网状图将有助于学习者形成清楚的知识脉络,并且直观的知识导图也有助于学习者将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分类,从而培养学习者对个人知识调控的技能。网易公开课的分类功能较为强大,为用户提供了十分完善的思维导图,使得众多方向的知识题材变得一目了然,这种设计不光是知识分类这么简单,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处的地位,换言之,它使学习者从传统灌输式教学的被动式接受者转变成了拥有对知识自主选择权的主动一方, 提高了学习者发现知识、鉴赏知识和批判知识的勇气与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心理和学习思维上树立自信。学习者还可以在每节课程的视频下评论或者回复其他人的评论以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促进了知识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转移。然而,简单的评论与回复功能可能会出现交流上的延迟,并且这种功能只限于一对一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在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却不尽如意。因此,建议类似平台时可以设置一项类似QQ“讨论圈”的功能,使相同兴趣的人可以聚在一起,形成一个讨论组,同时,在每一段学习进程的后面,学习者可以晒出自己的思维过程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等,供学习者之间交流与讨论。这种辩论式或者讨论式的协作学习促进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转移和传递,加速个体和群体之间的思维创新进程。

(4)内部升华:个人知识吸收与升华。该部分主要发生在练习场,通过练习、训练等形式,系统化、组合化的知识被个体消化、吸收并升华为自己的隐性知识。这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即学习者通过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其中,既符合先进教育理念又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更能满足学习者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发展。因此,视频发布者应意识到要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实际生活中,必须注重知识的学以致用,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网易公开课除了各名校的公开课外,还涵盖了其它多角度深层次的富有教育意义的视频短片,比如《跑步损伤预防与治疗》《网络暴力的失控》《看87年电影特效的变迁》以及名人演讲等。然而,学习者本身所处的环境较为复杂,部分学习者会缺乏自控能力,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建议网易公开课平台加入必要的督导功能,比如颜色醒目的具有励志意义的提醒语等,同时也可以在每节课结束时适当加一些合理的提问,结合之前提到的“讨论圈”功能,以促进学习者之间更好的交流,使碎片化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精悍、有意义。3结语

本文基于SECI模型的4种知识转换方式分析了网易公开课平台的知识转移过程,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可为网络公开课平台实际建设提供借鉴。知识的有效转移是提高组织创新能力、生产率和技能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显性知识可以交流与共享,隐性知识是个人知识量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重视显、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换有助于帮助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深层次记忆和升华。目前,国内网络公开课平台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课程资源不全面、数量偏少,宣传手段与力度缺乏,教学形式与教学设计缺乏多样性等。熊丙奇认为“虽然现在网络公开课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但是国内网课真正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当今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在充分认识网络公开课平台在发挥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全民教育等方面作用的同时,应不懈探索,致力于建设更加优质的网络公开课,并发挥其最大优势,真正促进知识的分享、交流与内化。

参考文献:

铁俊.网络公开课对传统教学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157158.

李京京.网络公开课的发展研究[J].教育,2013(2):5051.

王冠.网易公开课:随时随地学习[J].IT经理世界,2013(15):8285.

康晓然,舒虹.隐性知识显性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4):263265.

崔金英,范云欢.SECI模型对教育教学的启示[J].文教资料,2008(12):156157.

猜你喜欢
知识转移碎片化学习
移动互联时代如何高效进行碎片化学习的探析
新常态下煤炭企业知识转移过程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英语课程网络化与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技术环境发展下基于微视频课程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高管流动、关系人口学与跨企业战略学习
跨层次视角下项目社会资本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信任与知识转移的演化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