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智造”拉开第四次工业革命大幕

2016-05-14 15:41刘馨蔚
中国对外贸易 2016年6期
关键词:智造物流业机器人

刘馨蔚

近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产业升级。会议强调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以及机器人等十大领域。

在“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背景下,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组织召开“2016中国国际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展览会”。大会主题为“推动机器人跨越发展,引领制造业深入变革”,旨在推动产业升级,转变产业增长方式,借助装备制造振兴规划,再掀智能制造装备采购高潮,依托中国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重塑世界制造业销售热地。

投资的持续升温引发了机器人产业的激烈竞争

当机器人与人类的距离逐渐拉近,它就成为了一块炙手可热的“蛋糕”,也成为了各国和投资者争相品尝的美味。市场研究公司IDC在《全球商用机器人消费指南》上发布预测报告称,全球机器人行业及相关服务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17%,去年机器人行业规模为710亿美元,预计2019年将达到1354亿美元(接近万亿人民币)。

“机器人是未来制造业创新的核心技术之一。相比于此前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今后机器人将广泛应用于电子、零售、医疗、物流、服务、教育以及政府部门等诸多行业。而用工成本不断增加、熟练劳动力相对短缺、机器人系统成本下降以及国家的政策扶持是驱动机器人普及的重要推手。”IDC制造业分析师张敬冰称。

调查公司CB Insights资料显示,2015年机器人风投资金额高达 5.87 亿美元,是2014 年的两倍,预示着机器人市场成为强力吸金石。专利调查公司IFI指出,机器人年度专利申请在过去10年中翻了3倍。去年,仅中国一个国家的机器人相关专利申请量就占据了35%。

投资的持续升温引发了机器人产业的激烈竞争,据《金融时报》报道,就像其他任何颠覆性技术一样,机器人能否带来最终变革,仍依靠于创新型公司。目前,传统工业机器人依然采用高成本、高精密工业设备的形式。“这样的局面可能很快会被改变,类似个人电脑的工业机器人时代会在不久的将来到来。”张敬冰表示。

值得机器人生产商关注的一个特征是能够让机器人的初始产品具备学习能力,从而获得对机器人的快速改进。“首先把产品交到顾客手中,然后从它们的行为中再学习。”最近刚筹得1亿美元准备投资机器人的俄罗斯大亨Dmitry Grishin称,这样一来,将能找到一个相对低能的机器能够处理的任务,然后将从这一领域获得的知识快速加入到新一代机器的性能和应用中。这一技术转变让传统的日本、德国机器人领导者与新生的美国、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对立起来。

“在软件上,美国无疑是当下的领导者。然而,中国的硬件制造专业性使其成为了一大竞争者,特别是机器人已经成为中国优先发展的产业。最终结果是,新兴机器人产业的崛起即将触发全球领导权的竞争。”Dmitry Grishin认为。

三部委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无论是德国工业4.0,或者是中国制造2025,无一不表明,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幕已经开启,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随着中国劳动力人口增长趋缓,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正在迅速下滑。不久的将来,中国或将面临劳动力短缺状况。”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组委会秘书长徐晓兰表示,在此背景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制造业的自动化升级改造。

徐晓兰介绍,自2010年以来,在工业转型升级等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和各项政策措施的鼓励下,中国机器人产业开始加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同比增长了21.7%。近几年,中国企业已经着手布局自动化设备产业,其自动化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工业机器人安装量正在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9%。

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近日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引导中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规划》综合考虑国内外机器人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针对机器人全产业链上的瓶颈和问题,提出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十三五”期间的总体发展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

“规模化、集群化是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由之路。”徐晓兰称,未来5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目标是提高产业化能力、提升市场占有率,并在中高端产品方面实现突破。

徐晓兰介绍,今年年初,工信部对全国机器人产业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初步统计中国涉及机器人生产及集成应用的企业800余家,其中200多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但产品主要为中低端机器人。因此,“十三五”期间,工业机器人规模化、产业化的提高是重中之重。

目前,中国机器人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九成以上的企业年产值在亿元以下,同国际机器人领先企业的营业收入相比差距较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集群效应,增强产业竞争合力,是未来5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徐晓兰表示。

机器人正在颠覆传统物流模式

据《福布斯》报道,亚马逊在自己的配送中心部署了一支机器人大军用于分拣和包装。在全球范围内,为了让物流业抵挡亚马逊机器人的冲击,不同的公司和组织也在不断为物流业寻找设计、制造和销售机器人的方法。有一组推动力正在推进物流业机器人的使用,而且机器人还将为物流业提供有史以来最大的盈余和服务扩张,机器人正在颠覆传统物流模式。

“物流的未来不仅建立在仓配设施基础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也在推动中国物流业的智能变革。”京东CTO张晨认为。

《机器人商业评论》称,仓储和制造环境中机器人的使用并不是一个新的商业冒险,机器人正在被积极用于减少物流运作设施中员工的数量。

猜你喜欢
智造物流业机器人
泉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青岛智造“未来已来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智造”符号意识 智慧数学素养——以《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为例
中国智造
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探讨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