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员职业心理胜任能力研究述评

2016-05-14 20:09陈松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海员

陈松

摘 要:海员是一个从事特殊行业的群体,航海职业特点对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海员职业心理胜任能力是海员从事航海职业的综合能力,也是各项工作得以完成的必要保证。海员职业心理胜任能力模型为海员的职业选拔、在职培训和心理干预提供了有效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海员;心理胜任力;职业选拔

中图分类号:F552.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6-0116-02

航海过程中长期处于高风险、高强度的应激环境中,不仅对海员的身体素质,而且对其心理素质也提出较高要求。很多研究者均注意到海员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选拔的问题,并开展有关职业胜任和心理适宜性的研究。但就目前看来,有关海员胜任力的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并存,可操作性的胜任力模型较少。所以,探讨海员胜任力及其模型构建显得十分必要。

一、海员职业胜任力模型研究的必要性

《美国词源》对胜任能力的定位为:具备或者完全具有某种资格的状态或者品质。海员胜任力研究的必要性在于,航海环境和航海职业需要海员具有特定的心理品质。

首先,海员需要具有较高的应激承受能力。在航海期间,海员需要面对较高的心理、身体和社会应激源。如躯体方面,需要承受颠簸、高温或寒冷、噪音、时差、海浪等环境方面的压力。在心理方面,需要承受人际关系、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感、理想与现实反差的失落感。在社会方面,航海期间,生活单调,社会角色单一,信息和文化娱乐方式匮乏,思念家人等。要保持较高的作业水平,需要海员具备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

其次,海员是一个心理健康问题多发的高危人群,优秀海员需要具有较高的心理复原能力,以保持对航海环境的适应。在以中国远洋集团为调查对象的研究中,张晓等人(2005)以SCL90为筛查工具,对1 246份样本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远洋船员的阳性总检出率为55.46%,远远高于普通人群30%以下的水平。这说明,远洋船员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要高于常人。海员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业界和国内学界的广泛注意,而开展海员胜任力的研究,不仅可以用于海员的职业选拔,而且也可用于海员的培养、在职训练等。

最后,为保证海员心理健康、航行安全,有必要对海员职业的心理适宜性进行研究,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海员进行职业选拔。在一项海员有关心理健康与年龄的研究中,研究者认为,随年龄积累和社会阅历的增加,海员能更好地应对处理各种问题。结果发现,实习海员较易产生抑郁和焦虑反应,40~49岁年龄组中国海员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其他年龄组(朱国锋等,2002)。但另一项研究却得出相反的结果,海龄与心理问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中年海员的压力最大,引发心理问题的比例相对较高,认为应注重对高海龄海员的心理护理(张燕,2010)。这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说明,海员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与年龄积累和社会阅历增加有关,必须从一开始就了解从业人员的个性特点、动机、态度和心理运动能力等,进行心理素质测评与选拔,并采用特定的方法,保持海员心理健康和个人职业活动的适宜程度。

二、海员胜任力研究述评

近年来,我国有关研究者曾对海员的胜任力做过一些研究。这些研究从心理素质或职业选拔的角度,探讨了海员职业心理胜任能力的一些指标问题。

首先,从定量研究来看,学者关注了一些关键的心理胜任指标。朱国锋等人(2001)从职业适宜性的角度,认为合格的海船驾驶员应具有距离判断、果断、危险预见、了望、险情反应等10项品质。在以船长为对象的胜任力建模研究中,朱国锋等人(2005)确定了反应时、速度估计能力、深度知觉能力、注意力和短时记忆等6项指标。在有关社会支持利用度和心理复原力的研究中,汪晓阳等人(2012)对优秀船员与航海类大学生、非航海类大学生做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优秀海员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复原力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汪晓阳等人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探究了深度知觉、反应速度、注意力集中和分配、智力、应对能力、社会支持、复原力等7项心理指标的模型结构,初步建构了海员的胜任力模型,但该模型的表面效度和绩效预测效度仍需要进一步检验。

从定性研究来看,研究者认为海员职业需要从业人员不仅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专业技能,而且需要较高的心理素养(张刚,2005),并且应纳入海员适任性的考察之中。其中,心理素质包括认知能力与个性品质,如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力等。对航海事业来说,心理素质是主导,身体素质是基础,技能素质是保障,因此,海员的意志力、信息判断能力、自制力,尤其是豁达开朗的外向个性等非常重要。总的来说,定性研究缺乏胜任力建模的数据支持,并且指标本身并未经过检验和验证,但该类研究者本身都是从事航海教育工作的学者,其所提出的素质类型对于海员心理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海员心理胜任力建模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海员心理素质的选拔。学者也提出了海员心理素质选拔的内容和测试方法等问题。季红光等人(1998)认为在海员心理选拔方法问世前,可借鉴军事飞行员以及一般技术人员的普通心理选拔方法。如,海船驾驶员心理素质选拔的内容分为感知能力、个性品质、气质特点和技能测验、能力倾向。各测试指标应通过专门的心理仪器或心理量表进行严格测定。如感知能力分别可用注意广度测试仪、视觉反应时测试仪、时间知觉研究控制器和动觉方位辨别仪进行测定,分别测试备选人员的注意能力、视觉能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基于实践的考虑,关于海员心理素质的胜任力模型建构,建议要保证鉴别出的胜任力因子在操作上是可测量的,对绩效是可测的,可用于今后工作的干预和训练的,从而为航海企业制定人员选拔标准、在职人员培训、心理问题干预提供实用的指标体系。

三、海员胜任力模型构建的方法和途径

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包括胜任指标的开发和模型的验证。一个好的模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表面效度(即模型所描述的能力对那些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是有意义的)和预测绩效(即模型描述的能力必须能区分出绩优者与绩差者)。典型的胜任能力模型构建需要经历的步骤依次包括:收集和分析数据、建立胜任能力的过渡模型,检验和修改胜任能力模型,验证和完成模型。

(一)收集与分析数据,建立胜任能力的过渡模型

胜任力模型建构的关键是收集和分析准确的数据。该阶段需要确定胜任某一岗位的绩效标准,通过访谈等方法获得核心指标,并获取指标的操作定义和行为描述。目前,胜任力模型的数据收集方法大多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技术,包括焦点访谈和一对一访谈。由于行为事件访谈需要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去支持,考虑到海员的人员特点、工作方式、工作时间以及建模预算等,海员胜任力建模在开始实施前,必须要做好计划,取得相关部门的配合,方可实施。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阶段,根据访谈结果,列出一个初步的关于工作所需的心理要素清单,并要对他们进行归类,对每一类进行命名,建立一个过渡模型。之所以称为过渡模型,是因为它需要进一步的修正和检验。

(二)修正与检验模型

为验证胜任力模型的表面效度,需要收集信息,检验模型,从而判定模型中的胜任能力是否有效地反映了在该职位获得成功所需要的特点。常采取的信息获取方法是调查法和焦点团体访谈法。使用调查法,胜任能力过渡模型中胜任能力会被定义,每种胜任能力会被转换成一系列具体的、可观察的行为项目列表,受众需要根据列表中的条目与他们有效工作的相关性,来对胜任能力进行评级,有时还需要回答他们使用该胜任能力的频次。

基于焦点团体访谈得到的定性数据和由调查得到的定量数据,可获得哪些胜任能力更为重要,从而检验过渡模型,进行修改、添加或去除,确保该胜任能力模型具有较高的表面效度。

(三)验证并完成模型

过渡模型的修改和验证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表面效度,但如果用来选拔、评估绩效,需要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即模型能在多大程度上预测成功的表现。因此,模型验证阶段,需要选择高于绩效标准、低于绩效标准、达到绩效标准的群体进行调查,分析胜任能力与不同绩效等级之间的关联度,并考察高绩效群体与低绩效群体之间的得分差异,完成模型的验证和建构。

总之,海员心理胜任力的建模,首先要确定海员的绩效标准,其次,航海企业要转变观念,重视海员的心理选拔和心理健康。一个胜任力模型的构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对于海员胜任能力研究来说,现有市场上缺乏相应的参照,建模过程需要从零开始。这更加大了海员心理素质建模的难度。随着研究的增多,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配合,想必该类研究和实践将会深入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朱国锋.海员职业适宜性及其心理测评系统探讨[J].浙江交通技术学院学报,2000,(6).

[2] 朱国锋,何存道.海船驾驶员身心素质测评指标的建构[J].心理科学,2001,(6).

[3] 张钢.远洋船员的适任性内涵分析[J].航海教育研究,2008,(4).

[4] 汪晓阳,杨盈.船员与航海类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复原力对比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6).

[5] 朱国锋.船长胜任力职务分析问卷的编制[J].中国航海,2005,(2).

[6] 朱国锋,何存道.中国船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航海,2002,(3).

[7] 张燕.中国海员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0,(4).

[8] 季红光.海员的心理选拔问题[J].交通医学,1998,(3).

[责任编辑 陈凤雪]

猜你喜欢
海员
谁是诚实的人
盼 望
海事知识小学堂
海员
惠州海事:关注海员幸福 关怀幸福海员
徐祖远:海员劳务市场供给侧改革之路径
海员事业扬帆起航助国强
海员船上收入应免征个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