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维特根斯坦宗教观的特点及其现代启示

2016-05-14 20:11万灵子
青年时代 2016年6期
关键词:宗教观维特根斯坦信仰

万灵子

摘要:维特根斯坦的宗教观是否认理性的,他认为宗教信仰是人在苦难中的庇护所,基督教不是一种学说,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他指出了宇宙论、本体论、经验论论证的缺陷,认为理性论证对宗教信仰毫无用处。他认为,信仰与科学是对立的,科学无法满足人类对精神慰藉的需求,而宗教则有无可取代的作用。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宗教观;信仰

维特根斯坦(1889-1951)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先后形成了两个具有高度独创性的思想体系,在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维特根斯坦具有超常的哲学头脑,其思想的独创性不仅体现在哲学观上,也表现在宗教观上。本文以维特根斯坦《关于基督宗教的沉思》一文作为切入点,浅谈维特根斯坦的宗教观以及引发的一些思考。

一、维特根斯坦的独特宗教观

在《关于基督宗教的沉思》一文中,维特根斯坦有两个观点。首先他认为,所谓宗教信仰是作为人在苦难中的庇护所而存在的。他在文中说:“信仰基督教

如我所见是人处在极端痛苦时的避难所”。正因为人世间有诸多苦难,人活着会感到悲伤、迷茫、孤独,所以我们才需要将自己托付给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宗教信仰的功能就是给苦难中的人们以安慰,仅此而已。其次,他认为基督教不是一种学说,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他在文中指出:“它(基督教)不是一种对人的灵魂已经或者将要发生的事情的理论,它是对于人的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情的描述”;他认为,我们的宗教信仰必须来源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宗教体验;“一种宗教信仰给我的印象只是类似于对一种关系学说热烈信奉的东西。因此,尽管这是信仰,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是一种评价生活的方式。信仰就是热烈地奉行这种评价。因而,宗教信仰的教诲必然会带来一种描绘、叙述以及关于这种关系学说的形式,同时这种形式也是一种良心的要求。而这一结合必然会导致人自己使他本人成为与热情信奉这种关系学说相符的门生。”

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观点,审视一个人是否是宗教信徒的标准,就是他是否用该宗教信仰来指导他的生活。我们之所以信教并不是因为我们在相信之前确实证明了上帝存在,然后才去相信这个客观事实,而是我们首先确立一个世界观,然后在生活中彻底地将这个意识形态贯彻下去,把它作为我们生活的总指导,用它来规范我们的生活。一个真正的宗教信徒应该是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宗教信仰的实践的。只有当忏悔成为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时,他才真正成为了基督教信徒。很显然,维特根斯坦这种鉴定一个人是否信教的标准,直接针对的就是理性思辨。

二、维特根斯坦宗教观的论证方法

对于上帝存在这—命题,历来的理性论证不胜枚举,但都不尽令人信服。比如,宇宙论论证试图通过宇宙的形成原因来证明上帝存在,但没有为我们规定一个人格的、善的上帝,也没有排除宇宙本身是一个永恒而无情的事实的可能性。目的论论证认为世界上可见的有秩序的过程必须有—个安排者或设计者,但世界的复杂程度和诸法间的一致性无法用偶然来解释。本体论论证通过对存在或必然性存在之观念的理解来确立上帝存在的必然性,但它无法回答为什么“不可设想比他更伟大的存在者”就一定是上帝而不是魔鬼这个致命问题。所有相信上帝的理由都是不完满的,而罪恶问题的提出,更是大大动摇了上帝存在这—命题:为什么全能、全善的上帝能允许这个世界上存在恶?针对恶的存在是塑造灵魂的必然条件这一辩护,怀疑论者认为很难相信一个全能全善的上帝居然创造不出一个比有恶存在的世界更完美的世界。

维特根斯坦认为,对于宗教信仰而言,即便“最好的证据也是毫无用处的”。且不说从上述介绍可知关于上帝存在这一命题自始至终都漏洞百出,即使假设现在有一个完美的论证能确实有理有据地证明上帝的存在,我们是否就应该信服这套证明,并且开始鼓吹理性对于人类信仰的决定性作用呢?维特根斯坦认为,完全不是这样,因为当我们谈到理论证明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和信仰岔开轨道了。他说:当我们试图用理性来论证信仰时,这种尝试“就会变得令人厌恶了”。以人类的境地,根本无法理解可能是真理性的东西,更不用提用理性去进行论证。“信仰是我的心灵、我的灵魂所需要的,而不是我的远见卓识所需要的。并不是我的抽象的头脑必须得到拯救,而是我的具有情感的、似乎有血有肉的灵魂必须得到拯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理论和信仰是两种层面上的东西,当一个人企图用理论去解释信仰的时候,他真正的宗教热情已经所剩无几了,甚至宗教信仰这个词语中本身所包含的热忱和激情就已经排斥了理性思辨像教科书一样来死板地解释它的可能性。

维特根斯坦认为,演绎的理性论证对宗教信仰毫无用处,因为“如果我还模糊地记得关于上帝人们所教给我的东西,我可以说:‘无论信仰上帝意味着什么,它不可能意味着相信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检验或可以找到检验方法的什么东西。你也许所:‘这是胡说,因为人们常说他们因有证据而信仰上帝,或者说他们之所以信仰上帝是因为有宗教经验的基础。我要说:仅仅有人说他们因有证据而信仰上帝这个事实并没有充分到这样的程度,使我能够说:我是否可以针对于‘上帝存在这个句子说你的证据不是令人满意的或不是充分的。”他以颜色一词举例

要想解释清楚“颜色”这个概念,就必须利用该词本身,“上帝”一词同理,上帝的本质便保证了他的存在。

维特根斯坦对经验论据也持否定态度,他指出:对我来说,相信在这种意义上的奇迹的唯—方式,也许就是这一特殊方式的出现而给人留下的印象,因此他认为:看见这些树而感觉不到它们对言词的反应是不可能的,正如对狗的主人来说,看见狗的脸面而不见狗的活跃和机警是不可能的一样:所谓的神迹,并不足以作为实例使人信服。事实上,生活可以教育人相信上帝,而经验也会如此。但这里指的经验不是说视觉和感觉经验的其它形式向我们表明“这种存在物的存在”,而是指前文提到的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痛苦的宗教体验。经验只有被理解成这个意思时,它对于信仰才有意义。

三、维特根斯坦宗教观的现代启示意义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维特根斯坦的宗教观是否认理性的。但一般而言,理性推导出科学,科学是理性思考后的产物。科学命题或者是理性直观的结果(如逻辑、数学命题),后者是经验归纳的结晶(如物理、化学命题),显然这两点对于宗教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可见,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信仰和科学是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的。现代社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导致了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但是在今天看来,过于发展的物质文明给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空虚,这不得不引人深思。就拿当下日益猖獗的拜金主义现象来说,很多人甚至理所当然地把拜金作为了自己的人生信条,有钱能使鬼推磨,一个人只要有钱就能够得到尊重。且不说号称信仰拜金主义的人是否能够以此为总方针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就拿信仰和物质文明的对立来讲,这种物质文明衍生出的意识形态在根本上就违背了信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半调子的无知产物。很多人说现在的年轻人缺乏信仰,客观看来,确实如此。以此为例,科学的发展带来的弊端可见一斑,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来与其相符合的意识形态,受这些意识形态的影响,人类就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向着缺乏灵魂的空壳发展。

当然,维特根斯坦并没有完全否认科学的作用。科学确实给人带来了很多好处。而且如上文提到的,受物质文明价值观的影响才会导致精神空洞,如果克服这种迷信,我们就还是能够获得信仰。叔本华认为决定人命运的唯一直接影响只有人自身对一切平凡事物的领会能力,即他的世界观。科学无法满足人类最根本的需要,无法给处在苦难中的人们带来慰藉,也就是在这里,宗教找到了它无可取代的作用。宗教和科学虽然在概念上是区分开的,但如果能够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互补,会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宗教观维特根斯坦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论信仰
铁的信仰
维特根斯坦式综合
藏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困境及路径分析
杜诗中的道教法术与杜甫的宗教观
维特根斯坦语篇分析方法探析
维特根斯坦的语境观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