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画与话

2016-05-14 07:16谭永定
艺海 2016年6期
关键词:儿童画涂鸦绘画

谭永定

〔摘要〕大多成人通常以画得像不像、合不合常理来评价儿童画,以自己的审美观来要求儿童画画,并指责孩子的画比例失调,所画的物体或颜色不合常理等等,这些成人的评价标准并没有从了解自己的孩子感受出发,过分地强调了技巧的运用,忽视了孩子的自身需要和兴趣的培养,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也违背了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不利于儿童绘画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绘画构成心理发展阶段

儿童绘画是指孩子在儿童时期对外部世界猎奇式的观察下,通过自己的想象加工,采用涂鸦或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作品。儿童绘画不仅被看作是一种随意的宣泄或娱乐休闲方式,还作为一种载体,是儿童表达自我的有效途径,也是儿童十分钟爱的表达方式。因此,儿童绘画教育与成人美术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儿童绘画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画家,而是培养儿童良好的品质、完善的人格、丰富的情感、健全的智力,是人的素质教育。儿童画是儿童作为创作者所完成的绘画,它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眼睛观察、大脑思考、内心感动,并结合眼、手、脑的协同作用,所画下的具有内心情感、生活经验的图画,透过儿童画能够真正认识儿童,直面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儿童的需要。

研究儿童画需要参考各种不同的理论,需要进行多角度的研究。最根本的一点是,我们要尊重儿童画本身的丰富性、独特性、复杂性和自发性。一幅幅的儿童画就像一个个孩子一样,它们有自己的个性,有其发展的特点,有他们情感经历的痕迹和他们在特定社会及文化生活中留下的烙印。儿童绘画时所表现出的各种各样的特点和所采用的表现办法与成人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儿童画需要从有关儿童自身的多方面因素去分析。

一、认识儿童画的主要特点

1、拟人化:儿童画中常常出现成人出乎意料的东西,比如儿童可以随心所欲地把自己所想所希望的东西画出来,有时他们可以和任何动物做朋友,画面中会出现自己和动物手拉手,动物也可以像人那样穿着打扮,有像人类一样的家庭设备;有时他们认为植物和水果都具有生命,把水果画成像人一样有五官和行走的四肢,甚至会唱歌跳舞骑车;画画时,在儿童眼里,车也有眼睛和嘴巴,汽车也会说话会生气;最常见的是他们画中的太阳有眼睛嘴巴,戴上眼镜,长出胡子,会笑也会哭。这种拟人化的特点既把无生命的物体或有生命的动植物画得和人一样,不仅赋予它们生命,而且赋予它们一切人所具有的特点和本领,使画面生动有趣。这些各种拟人化的形象生动地折射出孩子们真实而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这并非是儿童刻意追求。这与成人的拟人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一个心理发展的阶段,是儿童绘画的基本特点。

2、强调与夸张:儿童绘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感觉和情感加以强调和夸张。他们完全不按照事物的固定的比例结构形式画画,而是大胆地对自己认为重要的和感兴趣的形象进行强调、夸张变形出新的形象,从而表现内心的感受。在大部分儿童绘画过程中,对有兴趣的形象和部位画得比较大,相对具体,具有夸张倾向,而其他不被其重视的部分形象则相对简单概括。比如儿童画正义的超人,他们会大胆地把手画得几乎和身体大小,以示超人手的力量。

3、X光线式的透明画法:儿童有时候好像有透视眼睛能看见被遮挡的一切东西,把看不到的内部和外部一块画出来,这种现象称为“透明画”或“X光线画”。如儿童画中常常把雌性动物肚子里的宝宝都画出来;从房外可看到房内的人和物品;画树连同地底下的树根都画出来等等,他们总认为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必须把它们画出来,保持物体的完整性。因此他们往往会将不同角度看到东西和知道的、想到的都罗列到画面上。美国艺术教育家认为儿童之所以把不可能同时看到的事物同时画出来,主要是因为儿童感到某些事物的内部特别重要,并且事物外部仍然印象深刻,因而把内部和外部同时画出来。如果儿童在绘画时,专门注意事物内部而忘记外部,他们就不会画外部。

4、平面和空间的表现:由于儿童感受空间知觉能力的限制,一般对物体的遮挡关系、前后远近关系、虚实关系、纵深关系以及物象的空间位置等还不能理解和辨认,在一幅画中,儿童会把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事物在一个画面上表现出来。他们把物象作为无体积感、无纵深感的平面形态展现出来,有的将远方的物体画得与前方一般大小;有把不同动物及树木画得差不多一样高大;有的把人物画得和房子树木一样高。他们还不会用透视来表现前后左右的关系,只是力图把看到的事物原原本本地画下来,画面东西缺乏一定的比例,实物的大小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因为他们还不能完全准确地区别大小关系。

5、概括性:“因为儿童画中的意象是模糊淡化了的影像,所以当儿童依靠意象作画时便无法抓住物体的明晰形态,加之他们表现力的不足和手指肌肉发育的不健全,便只能用简单的抽象概括的形式表现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大多5岁左右处于懵懂期的儿童,他们观察表象带有极强的概括简约特点,常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物体的外轮廓,概括出在其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并具有显著特征的每件物象。儿童画中的人物,以长头发,穿裙子的代表女性;短头发,穿裤子的代表男性。

6、地平线式:儿童画画时喜欢在纸的下方画一条长长的水平线代表大地的地平线,并把其观察到的所有与地面有联系的东西如人、房子、花草、车等都画在这条水平线上,而不在地平线上的如纸上方画的飞机、太阳、白云、小鸟、彩虹等代表天空上的东西。儿童随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提高也有其独特划分天上与地上的界限方法,儿童这种水平线式画法在我国古代汉画像石中比较常见。当5岁6个月以后的儿童画海洋世界时会用双基线隔开地面海水天上三个空间,底端基线作为海水和海底的分界线,各种鱼类和生物在水中游,地面上有沙石、海星、螺等;第二条基线隔开了水和水面以上的东西,鱼的尾巴偶尔露出在水面,水面上有太阳、鸟、云朵等。

7、丰富的想象:儿童的想象由于受知识经验的限制,带有较多的幻想的性质。当儿童不了解人体机能知识的情况下,他们能把画中的人画成带有美丽翅膀的蝴蝶仙子,在儿童画中他们可以像小鸟一样横飞在天空,可以躺在月亮上数星星;他们相信圣诞老人是真的从天上下来送礼物的;他们还会认为下雨是云朵哭泣掉下的眼泪。在儿童绘画对象中,动态的东西更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和想象,调动儿童的绘画兴趣。

二、遵循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

儿童有各自的年龄差异,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个性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了解儿童不同阶段的绘画发展阶段也有助于成人读懂儿童绘画。在杨景芝《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中提到我国儿童绘画发展现状分析,根据儿童绘画心理造型特点,大约可以划分五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意象表现期、视觉写实期、客观写实期。

儿童1岁半到3岁这个阶段为涂鸦期,美国罗恩菲德称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自我表现的最初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由无目的到有目的涂画,没有具体形象,只要提供纸和笔,幼儿就在纸上乱画起来,纸上画出乱糟糟的似乎没有意义的线称涂鸦。幼儿通过涂鸦,可以使手、眼、脑的活动逐渐协调一致起来,并使手的肌肉受到锻炼。他们在无意识胡乱涂鸦中,享受笔在纸上涂抹的那种有节奏的快感。渐渐地就能控制双手的力度,学会在纸上有轻有重和转动地用笔,逐渐由无意识地涂鸦,发展到画有表达意念的涂鸦画,这既是儿童的一种成就也是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上健康成长的记录。涂鸦阶段出现的符号有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等,罗达·凯洛格也曾列举了幼儿20个基本涂鸦模式。象征期又叫表象符号期,3岁至5岁,根据记忆创造象征符号,进行说明性图解。

这一时期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概念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直觉的象征化,与真实物象相差比较大,也更具有独创性。这时期所画的人物、房屋、动物、植物等,都是用象征符号表现,看起来比较抽象。比如这个阶段儿童的人物画起初大部分画成“蝌蚪人”,就是非常简洁概括,人脸用一个大圆圈表示,里面两个小圆圈代表眼睛,嘴巴用一根短线表示,圆圈下用两根长线代表脚。儿童这个阶段的画正如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瑞士画家保罗·克力和西班牙画家若安·米罗等。意象表现期为5岁至8岁,5、6岁儿童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转变的阶段,各方面能力都有明显的进步,随着手腕骨的成长,这时期儿童手眼能较协调的活动,绘画技能比较成熟,运用绘画工具也比较自如,对外界事物的观察也越来越细,观察力和表现力不断提高,能把所见所闻的事情作为整体记下来,保持在记忆中,并能凭记忆把所见事物加以概括和重新组合表现出来。这个时期虽然儿童能画出所表达事物的许多基本特征,但所画的形象与真实物象仍有相当距离。这阶段的儿童画开始出现夸张、X光线式、平面、地平线等特点的画法,这个阶段儿童画的色彩是不受物体固有色限制的,喜欢用鲜艳、强烈的颜色抒发情感,遵从自己内心想法,主观的认为什么颜色好看就涂什么颜色。视觉写实期为8岁至12岁,儿童8、9岁开始步入少年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形成,有了自己的见解。他们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现实生活环境并进行探索,这个阶段有了从线到面的认识,能表现遮挡关系的事物及表现透视现象。到10岁以后,有些儿童开始脱离线的描画,代之以明暗色调表现。写实期为12岁至15岁,这阶段儿童由小学高年级步入初中的青少年,在心智发展方面,已渐渐接近成人,兴趣开始广泛,绘画极力追求画得像,有时容易缺乏自信心和耐心。

三、从构成的角度思考儿童画

此外,从构成的角度理解,画面出现的元素及画面构成和色彩倾向也会有不一样的心理暗示。如不同的线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垂直线给人庄严、挺拔、高洁、希望、正直等感觉;水平线具有平和、安定、静止的感觉;斜线则富有变化、运动、紧张和不安的感觉;规则的曲线让人感到明朗、整齐、圆滑、有序;自由曲线则显得活泼、欢快、优美、生动、柔和、喜悦,给人流畅、优美而生动的感觉。线条的粗细浓淡也有明显的差别,细而浅的线或经常使用尺子画的线给人感觉小心翼翼,不自信,深的细线给人敏锐;粗而浓的线给人感觉大胆自信,粗犷的感觉。曲折线让人感到内心紧张不安。曲折断裂和不规则的线条多数是激烈、躁动、疯狂;又细又浅的线通常是胆小怕事,没有自信;齿状线条、不规则线条、重比力线条表示愤怒、狂躁。

在画面构图上,儿童所需要表现的物体如果画在位于纸的中间,代表安全感,如果完全处在正中央,可能反而表示没有安全感,尤其在人际关系上,比较固执;位于纸的左边,代表过去、欲望、下意识、黑暗、回归与退化;位于纸的右边是未来、意识与活动;位于纸的上部,表明高层次的抱负;处于纸的下部,表明没有安全感或代表一种匮乏感及可能是情绪低落倾向或悲观注意倾向;处于纸的边缘或最下部,没有安全感,或缺乏自信,需要外部支持或依赖他人,害怕独立或逃避尝试新的东西,或沉迷在幻想中。图画面积的大小和作者的自我评价有关,画面非常大有可能是一种攻击性倾向或有可能是内心的无力感而表现出的外在防御机制,也可能是表现出情绪化,躁动的倾向;画面非常小,表现出对自我评价较低,拘谨、胆怯和害羞的倾向,有可能缺乏安全感,或情绪低落,有退缩倾向;画面在纸的上方且较小,表现出作画者心理能量较低。

在儿童表达高兴情感的作品中,儿童比较喜欢红色、橙色等暖色调,也喜欢五颜六色装扮画中的形象;在表达伤心情感的作品中,使用黑色居多,也有使用蓝色、绿色等冷色调。颜色色相在某些情况下也有不一样意义,红色是充满活力的、温暖的与热忱的象征,但是也可能暗示着危险的、难于控制的或需求帮助的;蓝色出现在身体不适时,代表了孤独与不被爱的感觉,但蓝色也蕴含了自由独立的感觉;黄色一般用以表达充满活力与温暖的感觉,鲜亮的黄色暗示着生气或嫉妒;黑色被认为是负向的、危险的、悲伤的色彩,但学步儿童与学龄前儿童使用,表示他们正处于反叛、固执与追求权力的阶段;白色是纯洁、清新的代表,但如果儿童画出白色,有可能表达的是空虚感或停滞感;紫色常被定义为抑制,并且常意味着一种情绪压抑的形式,在某种情况下显现紧张状态,儿童画中常见紫色,是被动与悲伤的表达;橙色散发出温暖的感情,代表温暖、乐观与希望,但它也是一种侵略性的颜色。

儿童绘画是人类从事艺术活动的一个特殊阶段,是儿童用于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也反映了儿童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过程和感受,绘画不仅是儿童表达自我的有效途径,也是家长走进儿童内心的桥梁。

(责任编辑:晓芳)

参考文献:

[1]罗恩﹒菲尔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王德育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第10页

[2]马考尔蒂.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M].李更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第18页

[3]严虎.儿童心理画[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第125至130页

[4]杨景芝.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3年第23页至25页

[5]罗泽·弗莱克-班格尔特.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儿童绘画与儿童心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第35页

[6]克莱尔·格罗姆.心理学家看儿童艺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第23页

猜你喜欢
儿童画涂鸦绘画
儿童画
如何鉴赏儿童画
创意涂鸦
我的儿童画
创意涂鸦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涂鸦等
奇妙光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