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研究

2016-05-14 07:40陈登科
艺海 2016年6期
关键词:高素质艺术设计院校

陈登科

〔摘要〕中国未来需要与国际接轨,中国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也要与国际接轨,高职艺术设计高素质人才也要达到国际水准。高职艺术设计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基础扎实、设计技术过硬,还应该具有系统科学的设计思想。高素质设计人才不仅要服务中国设计市场,同时还要走向国际,服务全球。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水准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将是中国高职教育的新潮流。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培养人才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猛,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文件精神就是力促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为国家培养更高层次人才。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经过多年努力已经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设计人才,但随着国家进步、经济发展、技术更新、观念转变、群众素质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方面的变化,当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需要通过相应调整以配合国家发展步伐。中国未来需要与国际接轨,中国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也要与国际接轨,高职艺术设计高素质人才也要走向国际社会,也要达到国际水准。

一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人才主要注重学生技术操作层面的能力,技术操作层面能力一般指设计绘图能力、电脑操作能力、设计的效率和速度等方面,而且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会基于上面的目标进行制定,其课程内容、实训环节也是因应设置和开展。似乎设计绘图能力成为了学校和学生的唯一追求,但这种想法和做法是显然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我认为高职艺术设计高素质人才(以下简称“高素质设计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基础扎实、设计技术过硬,还应该具有系统科学的现代设计思想,同时还应该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应对社会进步及技术更新,这样的高素质设计人才才能服务中国设计市场,才能走向国际,服务全球。我把多年的教育经历结合社会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同时也考查了当下的设计市场,我认为高素质设计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以下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应该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应该培养其强烈的环保意识。因为目前的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国家意识,也是国际意识,设计人才要迈向国际舞台就必须要紧贴国际意识。当前环境意识已经在各个国家和群众中得到普及,尤其是发达国家环保意识更是深入民心。从国家到地方的管理层面,再到老百姓,人们都开始重视环境。高素质设计人才不是工匠,工匠通常只关注设计作品的制作精美。高素质设计人才不仅要追求设计作品的精美,还要懂得在设计作品中融入先进的设计技术和思想,追求设计作品能很好的服务社会大众;同时也应该追求设计作品的可持续性,追求设计作品的环保价值,追求设计作品的社会影响力。2013年建筑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普利兹克奖的国际建筑大师伊东丰雄曾说过:“20世纪的建筑是作为独立的机能体存在的,就像一部机器,它几乎与自然脱离,独立发挥著功能,而不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但到了21世纪,人、建筑都需要与自然环境建立一种连续性,不仅是节能的,还是生态的、能与社会相协调的。伊东先生的代表作品有台湾太阳能体育场、日本横滨风之塔、东京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等,伊东先生的设计作品大多都具有节能低碳、保护环境、质量过硬的特点,而且也正是基于这些特点而得到国际认可与赞誉。这也恰恰体现了环境意识已成为国际共识。[1]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师、著名设计教育家张绮曼老师最近提到“现在世界各国的发展都把重心放在保护地球可持续发展上,人类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设计师不能再给地球增加负担。所以走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设计之路、低碳减排、节约资源是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高素质设计人才的功能应该是为社会提供优质设计服务的同时,还能具有强烈的全球化战略思想,懂得担当起社会责任,懂得通过设计保护环境及教育社会。只有这样的高素质设计人才方能立足国际。高职院校也应该放眼国际并提升认识,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在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实训环节等方面导入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的培养思路。尤其中国是个底子很薄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更不应该去搞许多浪费资源的设计,更需要高素质设计人才保护国家环境。第二方面是高素质设计人才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应该懂得尊重传统和文化,应该懂得将传统和文化融入艺术设计中。放眼世界,每个国家地区都有不同的地理气候特点,每个民族也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审美情趣和宗教信仰。作为高素质设计人才首先要尊重以上所述,而且还应该创造与其相适应的艺术设计。印度尼西亚室内设计师贾雅·易卜拉欣(Jayalbrahim,1948-2015)就是一位杰出的“发展传统”类型的国际艺术设计大师。贾雅毕生所做的设计都是围绕本土化、民族化与现代化的设计探索,他的作品具有明显地运用传统、地方文化符号来强调民族传统、地方传统和民族风格的特点。中国上海璞丽酒店是国内优秀的五星级酒店,其室内设计精彩绝伦,他也是贾雅的代表作品之一。贾雅生前的作品得到业内极大的认同和赞美,尤其是那些比较挑剔的同行设计大师也大多对其作品赞叹不已,他曾被美国《建筑文摘》(Architectural Digest)杂志评选为2002年的设计百强,自此便列入世界一流的室内设计师行列。世界上很多设计大师都是深知设计融入地方民族传统的重要性,而且通过此方法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杰出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日本美秀美术馆、中国苏州博物馆、中国银行大楼都是世界级佳作,这些佳作的共同特点就是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本土民族神韵,是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精彩结合。[2]张绮曼老师常常教育年轻设计师:中国传统里真的有好东西,需要特别关注,不能放弃,不能把传统丢掉。与世界接轨不能丢掉传统文化,如果不要传统我们就没有了在世界上的立足之地,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个民族没有了文化就会自然消亡,所以要保留传统并传承发展文化。因此现在全世界的设计界都注重保护及继承本土传统文化,而且传统文化融合艺术设计也成为了当前的国际潮流。国内近年来有很多城乡改造项目、开发商的住宅楼盘、城市公共设施(主要是图书馆、博物馆、学校等)、广告、工业产品等设计作品都逐渐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而且很多设计作品也是好评如潮。万科地产开发的“第五园”、水清木华九间堂、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作品都是现代设计与中国传统融合的佳作代表,这种类型的作品在国内已经迅速得到认可,这是体现了国人和中国艺术设计产业的进步,令人欣喜。而且中国现在正处于大规模的城乡建设阶段,伴随中国大规模城市化进程,高素质设计人才更应该注重发展传统,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进行创新设计。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传统观念,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设计技能,还应该通过课程教学、项目实训、课程选修等环节提升学生对文化传统的认识,这是迈向国际水准的重要要求。国内近几年来涌现了很多高水平的设计大赛,其办赛宗旨就是为了发展中国传统,比如张绮曼老师发起的“为中国而设计”的设计双年展、苏州市政府每年举办的“中国.家”主题全国大学生设计大赛等都是典型代表,这些大赛都得到了全国各大中高等院校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以”发展中国传统而设计”的学术活动应该是一项重要的学术和教育工程,我认为政府可以考虑适当投入专项资金加以扶持助其发展。第三方面是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深化高素质设计人才培养。国内目前很多优秀高职院校都与香港、台湾及国外的优秀设计教育机构或院校开展教育合作。形式上一般是国内院校选送老师到对方院校访学或培训,或者邀请对方优秀教师到国内开设课程,进行师生教学,再有就是国内师生参加对方举办的专业学习训练营等等。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至今每年均举办国际合作,也每年选派教师和优秀学生参加国际培训,合作单位有香港职业训练局、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台湾兰阳技术学院、新西兰尼尔森马尔伯勒理工学院,等等;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内知名高职院校也是十分注重国际合作,其艺术设计学院历年来和澳洲莫纳什大学合作举办的专业体验营也深受师生欢迎,教师和学生都收获良多。具有国际视野的高职教育方能培养高素质人才,这将是高素质设计人才培养的潮流。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国际化水准的高素质人才是任重道远的,但是只要方向正确,不断努力,与时俱进的开展教学改革,我们相信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责任编辑:晓芳)

参考文献:

[1]张绮曼:承上启下的那一代. [J].室内设计师.2015:115

[2]张绮曼:承上启下的那一代. [J].室内设计师.2015:118

猜你喜欢
高素质艺术设计院校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星.云.海》
《花月夜》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