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新闻 写评论》为例谈习作课中的“精讲”与“实练”

2016-05-14 01:43李娜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直通车习作目标

李娜

在当下信息爆炸、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交流、传播评价等基本能力。小学生是正在以童心体察世界的特殊群体,学会有效的信息交流、评价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为此,我校开设了“信息直通车”校本课程,它是一门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旨在创设一个让学生交流信息的平台,扩大视野、增长见识。现以我校四年级习作研讨课《读新闻 写评论》为例,从教师的智慧“精讲”和学生的愉悦“实练”两方面谈谈我校如何利用“信息直通车”校本课程改进习作教学,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增强其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一、教师的智慧“精讲”

受课堂学习时间的限制,习作指导课教师必须“精讲”,唯有“精讲”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任务更集中,练笔时间更充分。“精讲”要求教师在备课中提炼精粹,做到课堂语言精练,课堂效果精彩。如何做到智慧“精讲”呢?

(一)选择贴切的写作主题

写好习作贵在“情动而辞发”,教师为学生选择一个有生活体验、有表达愿望的写作主题多半是一次成功写作的良好开端。“信息直通车”课程最大的亮点和优点就是“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交流的内容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学习等校内外新闻,注重生活性”。《读新闻 写评论》这节习作课中,教师为学生选择的两则新闻话题是“印尼拟立法禁止儿童使用手机”和“十八届五中全会决战:全面放开二胎”(见图1、图2)。

新闻天天有,热点时时新。以上这两则新闻就是发生在学校和家庭里的热点辣味话题,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感知,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反映生活的习作能力,这就是一个非常贴切的写作主题。贴切的写作主题不陈旧,故能激发起学生的表达欲望;贴切的写作主题不生僻,故能调动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二)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小学习作各年级目标均呈现为分级递进,螺旋上升。一个年级、一个学期,甚至一节习作课中,目标越具体明确,操作就越可控。“信息直通车”校本课程亦有低、中、高段的分级目标,其中中段课程目标与内容为:“能通过网络、电视报纸、书籍等基本途径获取信息,学会选择有价值、值得交流的内容,并通过剪报等形式保留、标注并准确、生动地转述出来,然后简要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在学习中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表达能力和沟通制作能力。”为达成中段总目标中“简要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一条,执教者构思设计了《读新闻 写评论》这一课,该课时目标设置为:

1.掌握新闻评论的三个要素:内容概述、观点和理由。针对新闻事件发表简单、完整的评论。

2.能够运用多条理由阐述自己的观点。

3.能够运用连接词把理由说得有条理。

从课时目标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其中“简要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一中年段目标被具体细化为“写新闻评论”的三个要素,即“内容概述”“观点”和“理由”,而检验这一目标是否达成的标准是“针对新闻事件发表简单、完整的评论”。这是对该课时较为抽象的总体目标概括,为使课时目标更加明确具有操作性,又从第1条课时总目标中分离具化出对达成“写新闻评论”之“观点”和“理由”这两个重难点要素更具操作性的目标要求。这样的课时目标设计包含了教学内容、学习策略、评价标准,如此,教师就能做到眼中有生、心中有案地沿着预设的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了。

(三)设计适时的支架引入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支架理论在教学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源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通过为学生搭建一套恰当的辅助框架,借助具体情景帮助实施及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在这节课中,一共三次运用了学习支架:

学习贴士1:按照流程,开展学习。

1.小组内轮流说清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2.将自己的理由提炼成关键词,写在纸条上。

3.把与别人不同的理由贴在黑板上。

学习贴士2:借助句式,说清理由。

读了这则新闻,我( )印尼政府的做法。第一……第二……第三……

这里的连接词可以换哦!比如:首先……其次……最后……;理由一……理由二……理由三……

学习贴士3:借助表格,进行评价。

支架的方式因习作内容和目标不同而各异:支架1是对学习步骤的提示,支架2是对学习方法的引领,支架3是对学习评价的支持。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不是传输知识,不是告诉结果,而是随机点播,适时插入引导。搭建支架的好处是在孩子习作困顿之处适时为目标中的重难点分解难度,让学生顺利沿着支架攀升登顶,也使教师的讲授更加紧凑明了。

二、学生的愉悦“实练”

“习作”,顾名思义,习得方法之后运用于写作。当学生从教师的智慧“精讲”中习得方法后,必定要在自己的写作“实练”中加以运用巩固。“实练”是要求学生在课堂练笔中过程扎实,做到训练时间充实,目标达成落实。怎样做到愉悦“实练”呢?

(一)层层推进的步骤

从习作任务的驱动到习作目标的达成,不可能在教师一个“写”的指令下一蹴而就,漫无目的、自由散漫通常是学生训练不达目标的主要原因。“信息直通车”课程目标五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之下,按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信息直通车”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每个学段相互练习,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比如二年级开始学会了对新闻提炼一句话内容,进行新闻播报;三年级学会给新闻分类,学会做剪报;四年级在读报、播报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写新闻评论。就中段课程目标与内容的达成而言又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搜集到的新闻信息进行剪辑,粘贴在本子上后交流信息。

第二阶段:将收集到的新闻做一些重要信息的处理,划主干,分类整理后交流信息。

第三阶段:把收集到的主要内容写下来后交流信息。

第四阶段:写阅读新闻后的心得、感受、评论后交流信息并简要评价。

以上是在五年一贯和学段中层层推进学生口语表达与书面习作的能力,在《读新闻 写评论》这一课时的教学中,为让学生学会写新闻评论,这节课的步骤亦是小步分级,层层推进:1.播报新闻,亮出观点;2.借助句式,阐述理由;3.加入概述,完整评论;4.尝试运用,试写评论;5.借助表格,点评评论。

从课程的组织方式看,“信息直通车”课程是一项根据学校“创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鼓励每位学生做最好的自己”的教育目标,遵从小学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而设计的活动课程,具有规范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并形成了逐步递进的连续系列。如此,各级目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生的“实练”就能循序渐进地得到落实了。

(二)互动生成的课堂

习作是极具差异的学习活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基于个体生活和能力的独特表达。优秀的习作指导课,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规律,形成观点碰撞,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生成学习成果。“信息直通车”中的新闻是个体或者小组与其他个体或小组通过在特定场合进行的交流,互通有无,彼此分享,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课始“小组交流,丰富理由”教学板块,教师安排了有效的互动学习模式。(见上文“学习贴士1”)

小组内畅所欲言,班内补充有无,理由从单一到丰富,在互动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在互动中学生丰富了思想。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信息直通车”课程以学生“愿学、乐学”为基础,调动并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加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和乐学,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这样的互动生成源自学生的思考、讨论和碰撞,学生顺势而写,依法而作,“实练”自然顺畅有效。

(三)自主多元的评价

对于习作批改,《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可见,在小学阶段,一定要重视并养成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黄老师《读新闻 写评论》一课的习作评价就是借助表格,自我评价,互动评价。(见上文“学习贴士3”)“信息直通车”课程以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为前提,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每一次评价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的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我们不要求每个人都达到一样的水平。只要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那么就应该得到肯定,一段时间后,引导学生与原来做比较,查漏补缺,更进一步。如下图,就是一张体现个体纵向、多元评价的表格。

做最好的自己

“信息直通车”的评价注意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还注意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自主多元的评价,将学生的写作落实于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他人的不足;落实于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自主多元评价使学生的“实练”在运用中再次巩固方法,形成能力,收获学以致用的愉悦。

猜你喜欢
直通车习作目标
便民先审批
牧民家中轻点微信 “直通车”送货上门
习作展示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搭乘三星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