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脊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研究进展

2016-05-14 20:11左海峰王遵来葛超张盼陈涛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6年6期
关键词:综述

左海峰 王遵来 葛超 张盼 陈涛

【摘 要】 整脊手法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安全、绿色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且患者接受程度日益增高。胸椎小关节紊乱导致的各种病证日益增加。为了有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也为了推广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从胸椎小关节紊乱的致病因素、治疗手法分类、手法治疗机制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胸椎小关节紊乱;整脊手法;综述

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加上不良生活习惯,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日益增加,表现为后背痛,不能含胸,更有甚者影响呼吸,出现呼吸痛、胸闷、心慌等。为了有效地通过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笔者从胸椎小关节紊乱的诊断和致病机制、手法治疗现状以及手法治疗原理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1 胸椎小关节紊乱的诊断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因为胸椎小关节紊乱导致的病证复杂多变,没有诊断的金标准,所以各医家诊断依据不尽相同;但在诊断要点上存在一些共识,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临床症状以背痛多见,部分患者以胸胁痛、呼吸痛为主诉,也有部分患者背部感觉异常,有蚁行感或灼热感。②胸椎触诊发现病损处胸椎椎体压痛,附近肌肉僵硬、痉挛、肿胀或塌陷。③胸椎X线片一般无异常发现,或发现胸椎轻度侧弯。

朱子生等[1]认为,胸椎小关节主要由胸椎关节突关节、胸肋关节和肋横关节3个关节构成。三者属于联动关节,其中任何一处有外伤、劳损都会导致胸椎小关节的正常生理位置发生改变。胸椎间盘、韧带退行性变时,也会影响胸椎的内外平衡失调,从而波及其相邻组织、器官,尤其是脊神经,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和表现,甚至出现胸腔脏器的功能改变。

王遵来[2]认为,胸椎小关节有外伤、劳损或者胸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影响胸椎小关节紊乱可导致局部软组织炎性渗出、水肿和出血,从而使附近的脊神经既受到骨性狭窄的压迫,又受到组织肿胀、粘连的牵拉刺激和炎症刺激,从而出现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

吴斌[3]认为,胸椎小关节因急、慢性损伤或胸椎退变等因素,导致关节面不对称、关节囊充血水肿,滑膜嵌顿及关节周围韧带、神经组织损伤或受到刺激而出现背痛、胸肋部疼痛、呼吸阻碍,甚至出现胸腔、腹腔脏器的功能性改变。

总之,脊椎为人体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柱,上端承托头颅,胸段与肋骨结成胸廓,腰骶段与盆骨相联系,是整个躯干的依托。脊椎神经使中枢神经与所有周围神经相联接,主管各个内脏器官与肢体运动。神经从脊髓分枝成神经根,神经通过椎体间的孔隙向下传导,一旦椎体发生移位或周围肌肉、韧带组织紧张,都会压迫影响脊神经,从而影响神经传导的末端器官、肌肉和腺体等。因此,如果脊椎丧失正常生理曲度或改变生理结构(增生、软化等),必然影响机体健康。另外,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均循行于后背,一旦脊椎椎体发生移位,导致局部经络阻滞、气滞血瘀等而引起经脉所主疾病。而胸椎由于胸廓与肋骨的作用,更容易发生解剖位置的改变。胸椎小关节组成部分中的肋椎与肋横关节由于与肋骨相连,两者在功能上是联合的,运动轴为肋小头中点至肋结节的联线,随着胸廓运动肋颈绕运动轴旋转[4],加之关节囊比较薄弱,人体日常活动会频繁刺激,例如上半身突然扭动或者咳嗽、打喷嚏牵拉胸椎,极易导致解剖位置发生变化,出现心慌、胸闷等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胸椎关节紊乱引起的胸闷主要是功能性胸闷,在明确病变部位后及时治疗,症状能够缓解[5]。

2 胸椎小关节紊乱手法治疗研究进展

治疗方法基本分为2步:首先针对病变相关部位肌肉、韧带进行放松,舒筋活络,放松手法大体相同,然后进行手法复位,复位手法有所区别。

2.1 放松手法 嘱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胸前用枕头垫起,头部放松,上臂分开放在治疗床两侧,使背部肌肉放松。医者站于治疗床前双手掌根施法于脊柱两旁的竖脊肌表面,也可站于治疗床一侧,先按患者一侧竖脊肌,然后再按另一侧。部分患者可在胸背部个别部位触及条索状结节,此时需用肘尖或一指禅进行重点弹拨放松,使其松解。然后用手掌或大鱼际在患者两肩胛之间进行按揉,使整个胸背部肌肉得到放松。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完全放松胸背部肌肉,松解相关部位肌肉、韧带,整个过程大概需要5~15 min[6-7]。

2.2 复位手法

2.2.1 基本手法

2.2.1.1 胸椎对抗复位法(又称膝顶臂提法) 嘱患者坐于方凳上,头部正视前方,双手自然下垂,医者站于患者背后,右脚踏在患者坐凳下方,右膝顶在患者患椎棘突稍下方。例如棘突右偏,膝稍偏向右,向左前上方用力,左偏则反之。医者双手穿过患者双腋下,交叉置于患者项部,嘱患者放松向后靠在医者右膝上,同时双手向后下按压,此时可听到小关节复位引起的“咔嗒”声,手法毕。吴斌[3]采用膝顶臂提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97例,结果痊愈68例,显效25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100%。毛忠清[8]采用整脊推拿疗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7例,总有效率89.4%。此手法适用于上段胸椎小关节棘突左或右偏者,年龄较大及骨质疏松患者禁用。

2.2.1.2 俯卧推按法 嘱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上臂分开放在治疗床两侧,自然放松。以胸椎棘突左偏为例,医者站立于患者左侧,右手掌根按压患椎棘突,左手叠置于右手上。嘱患者做深呼吸,在其呼气末时,医者双手用力往前下方推按,此时常可闻及关节复位的响声,手法毕。祁荣叶等[9]整脊微调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84例,结果治愈55例,显效25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100%,无一例有副损伤。此手法适用于全段胸椎小关节紊乱者,特别是年龄稍大患者。

2.2.1.3 双肩端提法 嘱患者坐在方凳上,双手交叉环抱于项部,挺胸,微低头,医者站于患者后方,双手从患者腋下穿过向前伸出握住患者双前臂,胸部顶于患者背部患椎处,嘱患者放松后仰,同时医者双臂内收,前臂下压,双臂用力向上端提,胸部向前顶推,瞬间发力,此时常可听到“咔哒”的复位声。孟锋等[10]采用新手法治疗胸椎关节紊乱25例,结果手法1次治愈者14例,2次治愈者4例,3次治愈者5例,4次以上治愈者2例。此手法适用于上段胸椎小关节紊乱棘突偏移不明显

患者。

2.2.1.4 旋转复位法 患者坐位,双腿分开,与肩同宽,两手交叉于胸前扶住对侧肩部,上身放松,以右侧为例,嘱一助手右手按于患者右大腿根部,左手按于患者右膝部,同时右膝顶住患者右大腿内侧近膝关节处,以固定右腿。医者站于患者右后方,右手大鱼际或大拇指按住患椎棘突,左手从患者颈前绕过握住患者右肩部,将患者上身作左后上方牵拉旋转的同时,右手将患椎棘突向前推按,当旋转到极限时,瞬间发力完成矫正,此时常可听到“咔哒”的复位声。潘展恒等[11]采用新易筋疗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0例,结果临床痊愈21例,好转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0%。此手法适用于中下段胸椎小关节紊乱棘突左偏或右偏患者。医患配合,禁用暴力。

2.2.1.5 卧位鼓咳按压法 嘱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胸前用枕头垫起,头部放松,上臂分开放在治疗床两侧,使背部肌肉放松,医者立于患者一侧,两手交叠置于后突的患椎棘突,嘱患者用力咳嗽,同时掌根向前下方瞬间用力下压,此时可听到“咔哒”的复位声或者手下有错动感,即复位成功。王遵来[2]用此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的心律失常患者1例,疗效显著。此手法适用于全段胸椎小关节紊乱棘突偏移不明显,肋横关节错位和滑膜嵌顿患者。

除以上常用5类基本手法外,还有摇腿揉背法、端坐提肩拍打法、抱膝滚动法等临床常用手法。注意:所有整复手法都禁止使用暴力,做手法之前应该做相应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对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慎用。

2.2.2 特色治疗手法

2.2.2.1 清宫廷正骨手法-夏氏背提法 嘱患者坐于方凳上,两腿分开,略宽于两肩或与肩同宽,医者站于患者侧身后方,双手从患者腋下伸向前方环抱于患者肩部,嘱患者身体略向后仰,医者侧身以右胯臀部抵住胸椎之损伤处,将患者轻轻提起,保持姿势3~5 s,嘱患者放松,当感到患者身体放松时,突然向后上方背提,瞬间发力,此时会出现一声或数声胸椎小关节弹响声,常提示复位成功。胡勇文等[6]采用清宫廷正骨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60例,结果治愈38例,好转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

2.2.2.2 李氏手法[12] 嘱患者坐于方凳上,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十字交叉放在颈后,双臂外展,医者站于患者身后,双手自患者身前从腋下穿过,将双手指重叠放置于患椎棘突上,同时嘱患者后仰约50°,使患者胸1~3棘突与地面垂直时,同时医者胸部紧贴患者病灶处,然后医者略向突侧旋转约20°,双臂突然发力,使患者上胸段向上拉开,患椎即可发出弹响或有移动感,即为成功。

2.2.2.3 范炳华抱颈提胸法[13] 嘱患者站立位,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十字交叉放在颈后,微低头,双肘尽量内收置于胸前。术者站于患者正后方,双臂抱紧患者的肘部,胸部紧贴患者背部病患椎体,瞬间用力向上提升患者身体,使患者双脚刚刚离地即可。常可听到小关节“咯咯”的弹响声,手法复位成功。

2.2.2.4 王遵来三小特色整脊手法[14] ①特色掌根旋转斜推法:嘱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一侧,查找胸椎旁阳性点(条索样结节或凹陷),此处常被视作病灶处,医者一手手掌豆状骨固定棘旁阳性点,缓慢用力向下向外呈弧形牵引至最大角度时,掌根瞬间加大旋转力度和角度,瞬间向外下方发力,常可听到弹响声。②掌根对抗整复法:嘱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一侧,查找胸椎旁阳性点(条索样结节或凹陷),一手掌根部放于患椎上方,一手掌根部放于患椎下方,两掌根缓慢向上、向下旋转到与患椎横突相平行(感觉有力线传导到患椎)时,医者身体前倾使力传导于双掌上,稍加旋转的力度和角度,此时常可听到弹响声,再行诊察阳性点,阳性点减弱或消失。“三小脊诊整脊技术”操作简易,易于推广,采用瞬间合力以震颤力和挤压力完成整复。三小特色整脊手法治疗过程中,医者的作用力始终不离开阳性反应点的范围,因此正常椎体或椎旁组织无需承受额外的负荷,这种小幅度、小角度、小力度的整脊手法更适合各年龄层的

患者。

3 胸椎小关节紊乱手法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胸椎小关节紊乱手法治疗机制目前主要是神经肌肉组织学说与经络气血学说,2种学说相辅相成。神经肌肉组织学说主要是从手法整复过程中来阐述胸椎小关节紊乱手法治疗机制。吴云祥[15]指出,整脊手法是依据生物力学的原理,通过手法的复位,使胸椎滑膜嵌顿得以恢复,使背部肌群的痉挛得以解除,促进血液的循环,使脊柱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从而使脊髓、神经根和血管等组织不再受到压迫、牵拉或炎症刺激,重现脊柱内外生物力学平衡,使患者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相应症状得以明显缓解或消除。经络气血学说主要是从做手法之前不可或缺的放松手法来阐述胸椎小关节紊乱手法治疗机制的。俞大方[16]认为,整脊手法实施过程前的推拿放松是必不可少的,推拿放松手法可以疏通经脉、活血化瘀,能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使气血顺畅,调动人体正气,正盛则邪退。推拿手法可修复软组织损伤及镇痛,通过调节氧自由基代谢水平改善关节间隙,改善病灶周边血流情况,降低局部炎症水平,利于软组织损伤恢复[17]。放松手法能够活血通络,提升人体自身的正气,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4 讨 论

胸椎小关节紊乱的诊断目前还没有金标准,主要依据有以下3点:①患者主诉有胸闷憋气、心慌、胸背痛等症状;②查体患者胸椎棘突偏移、棘突旁压痛或者有条索、凹陷等;③影像检查X线或CT显示胸椎小关节增生或其他异常。另外,还需要结合生物力学等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规范。

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治疗国内外尚无公认的、确切有效的方法。现代医学主要给予对症治疗,以止痛剂为主,同时辅以血管扩张药、解痉药、营养和调节神经药物和偏振光、磁振热等,疗效不甚满意。中医学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具有独特的优势[18]。临床实践证实,整脊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疗效显著,治疗无痛,无药物毒副作用。刘晓东等[19]证明,手法复位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偏振光组和磁振热组。但是,目前整脊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机制还不够明确,大都是以弹响声或医者手下错动感为整复成功的标志。然而胸椎小关节紊乱手法治疗成功与否的判断并不是与整复过程中的“咔哒”响呈正比的。范志勇等[20]认为,手法整复时有声响必然有棘突错动感,但有棘突错动感未必出现声响。因此胸椎小关节紊乱手法治疗的成功与否缺乏现代影像学的相关支持,整脊手法的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总之,整脊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相关研究需要结合现代影像学与生物力学,使其不但疗效显著还要操作可规范,使各种整脊手法具有可重复性与规律性。

5 参考文献

[1] 朱子生,后盾,罗博元,等.心律失常与胸椎小关节紊乱关系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8):1262.

[2] 王遵来.特色脊诊整脊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23.

[3] 吴斌.膝顶臂提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97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4,12(4):32-33.

[4] 陈雷.推拿、整脊配合超激光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3):279-280.

[5] 程豫,汤春红,诸光花.关于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胸闷的胸椎节段研究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5,17(4):359-360.

[6] 胡勇文,刘钢.清宫廷正骨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60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22(10):58-59.

[7] 郝博川.推拿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6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4,33(9):749-750.

[8] 毛忠清.整脊推拿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7例临床观察[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2,12(2):40-42.

[9] 祁荣叶,张润嘎,高爱华,等.整脊微调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84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8):1201.

[10] 孟锋,邹秋旺.新手法治疗胸椎关节紊乱25例报告[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9):571.

[11] 潘展恒,罗清源,胡永祥,等.新易筋疗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0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4):40-43.

[12] 李江,廉凯楠,陈珂.李氏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错缝经验拾要[J].环球中医药,2011,4(5):387-389.

[13] 曲建鹏,邓文章,范炳华.范炳华教授抱颈提胸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2):150-152.

[14] 王遵来.脊柱相关疾病从椎旁阳性点诊治的思路与方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7):626-628.

[15] 吴云祥.胸椎小关节紊乱手法整复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2,7(7):47-48.

[16] 俞大方.推拿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18.

[17] 刘皓,王文岳,刘洪旺.推拿手法治疗软组织疾病的作用机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4):3861-3863.

[18] 秦标,李梅.手法整复结合火针、中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46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5,22(19):49-51.

[19] 刘晓东,祁卉卉.手法复位与理疗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0):1107-1108,1138.

[20] 范志勇,查和萍,李义凯,等.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错缝所致咔哒声响与即时镇痛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骨伤,2011,24(1):21-24.

收稿日期:2015-11-14;修回日期:2016-01-14

猜你喜欢
综述
银行网络间风险传染研究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我国工业遗产档案研究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关于港口物流服务质量的文献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面向自动问答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
我国中学校本课程建设实践发展路径研究综述
我国中学校本课程建设实践发展路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