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4 13:02李雪松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隔阂有形枷锁

李雪松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中,墙无处不在。有的墙有形,有的墙无形。有形的墙,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无形的墙,我们有时难以回避。有的墙是安全的保障,是迷人的风景,是故事的载体;有的墙是感情的隔膜,是观念的差距,是文明的枷锁。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

这道题很像2014年高考福建卷的“空谷”、浙江卷的“门与路”、山东卷的“窗外”,属于典型的“感悟型”材料作文。“感悟型”材料作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实”题“虚”写。即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分析诠释,拓展升华,将具体的事物转化为虚指的现实意义。“虚”能跳出现实材料的束缚,通过创设情境,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挖掘出材料中实物的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并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和感悟思考投射到所给的文题上去。比如由真实的脚印联想到人生的足迹,由房屋的窗户联想到对外开放,由山涧的桥梁联想到感情的沟通,由竹之有节联想到人的节操……这种由眼前的事物、景象或具体的事情写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的手法,就叫“避实就虚”。

墙在生活中触目可及,但是引起我们关注的并不多。大概每个同学都知道历史上的柏林墙,再就是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墙往往而是”。一提到墙,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其实墙在我们生活中的功能是多样的,并不全是隔阂、枷锁,它也保护着我们的安全,带给人们期待。并不是所有的墙都要拆除,应当具体墙具体分析。写作中,可以实实在在地写一堵墙,叙写与那堵墙有关的人、事、情感,从一堵普通的墙上反映出生活的真善美、对美好过去的留恋、对亲人的追忆、对现代文明的思考等;也可以赋予墙一定的比喻或象征意义,比如,由墙的保护功能联想到父母的爱这堵安全可靠的“墙”,由墙的阻隔功能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可写的角度很多。

猜你喜欢
隔阂有形枷锁
奇怪森林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未定义
从有形看到了无形
如何上好小学高年级的音乐课
联通世界里的孤独与失落:对《通天塔》现实意义的探讨
中国现代文学中“墙”的意象
精致概念,化“无形”为“有形”
枷锁 ——阿伦德(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