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博仁:创作,在生命中注入能量

2016-05-14 18:41
中国摄影 2016年6期
关键词:纪实摄影绘画

有好几年的时间邓博仁是我在报社的同事,每次在办公室电脑前处理事务的时候,会见到头发卷卷的他,总是活力充沛地走过来,分享他每天处理新闻拍摄出来的成果。有新闻摄影的内容,也有他进棚拍摄消费时尚的照片,那份热忱与投入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那段期间平面媒体的走向以及经营已经到了式微与转型的慌乱,但他的兴奋与投入令人感动。后来,我知道他除了工作以外,自己也积极地进行创作,每次发展出新的作品系列,他总是兴高采烈地说着自己的新创意,或者拿出电脑就让你看他又做出了哪些新作品。

他的行程总是很累,有时候也可以见到他的脸上挂着疲倦,但是他的眼神看起来那样充满渴望,仿佛创作这件事情能够在生命中注入能量,让他总是有什么在前方要去渴望与期待的表情。

这样的邓博仁,让人觉得欢喜与钦佩。

今年46岁的邓博仁,世新大学图文传播暨数位出版研究所硕士毕业,在《中国时报》摄影中心任摄影记者。平面报纸的摄影记者在20世纪末的最后近20年,成为“解严”前后创造台湾纪实摄影风潮的主力之一,他们除了记录那段时日风起云涌的社会剧烈变迁,并与社会运动在许多层面汇流呼应,是台湾历史上难以抹灭的成绩。

而在1990年代中期以后,不少过往以纪实或报道为主的摄影工作者,在当时艺坛的潮流—摄影作为美术创作的媒材之一,也投入了这波创作上的探索。所谓摄影作为美术创作的媒材之一,主要是当时在艺坛活跃的许多当代艺术家,投入摄影装置、摄影加以绘画性的再造处理,当时流行以“摄影美术化或美术摄影化”这种泛泛的说法形容,在定义上这样的说法相当粗糙模糊,但摄影与美术在创作界限上的模糊、越界,是一个显著的现象。换句话说,摄影不再是过往单独以照片画面诉说故事,摄影对艺术家来说,一如油彩、水彩、亚克力、电线、绣布、灯管等,是艺术家拿来作为的众多材料之一。对摄影界来说,是一大震撼,特别是纪实摄影出身,将摄影作为历史现场、生命现实发言者的工作者,对于摄影的理解有很大的震荡。

不少摄影记者在创作上,也曾经尝试将绘画性手法带入拍照,也见到不少人尝试影像装置的创作。

在邓博仁的影像作品中,可以见到他偏好以摄影加入个人抒情式绘画处理的风格,乍看与摄影美术化的表现是一样的。不过,仔细观察背后的创作动机与思想,若以1990年代美术摄影的潮流来检视,其实他不能以这个脉络来归类。他开始发展这类的创作,其实已经在这个风潮过后,是在21世纪后开始的。而他的思考与创作意图,也非基于思考纪实摄影或报道摄影的发展是否面临局限或其他形式的注入来省思,更像是出自创作者本能的介入;以及数码摄影兴起后,摄影在技术上的门槛降低,从大众到专业者普遍在摄影之后,经由各种软件的后期制作、绘画乃至于图文书写,成为生活中表达所思所感的主要形态。邓博仁似乎一起步就跳过1990年代那波摄影路线的挣扎,直接进入了数码时代的节奏与生活旋律之中。

即景的、抒情的、怀旧的、感时的,画面中随时可见的大量拼贴处理,其实也是邓博仁对于世界的理解视角。片段、细碎、欧美亚各地的剪影、童年与未来、新与旧夹陈、新闻时事与梦中奇想、情感与批评兼有的。一个画面仿佛承载了大量讯息,却又可以都市游侠的轻快印象一以概括,一个画面似乎层层叠叠地包含了各种个人记忆的暗号,同时却又显得敞开而平易,像是叨叨絮絮地不断诉说,但并不准备对观众进行压迫性的聆听邀请。这是这个时代性格的映照了,你分不清楚这是他眼中的现实、回忆的叙事、社群媒体的海洋,或者是,这个时代其实不要你分别,早就将这些都统纳成为一张网、一个画面、一则图文,乃至于一个断句,都在里头,也可以相忘。

邓博仁的绘画摄影,反映的不是上世纪后十年那套强硬甚至现在看起来简直哀伤的路线思考,他的创作意图、表现手法,仿佛未经受苦地直接进入了此时此刻,坦率展现他生活轨迹中一趟趟时空旅行与心思游走。在2011年《遗失·时间 Le Temps Perdu》画册的最后一页作品,他将斑驳老墙、童年往事融入照片,粉蜡笔、亚克力与拼贴,就宣告了他至今的创作调性。

有些照片是他在新闻摄影的路程奔波中,甚至是在车内,抢到一个即将拆掉的天桥、SARS肆虐的台北空城、万华的二手电器店、台风夜的行人、上班的人潮,旅行的机票与街角的单车。邓博仁无意针对这些东西发展出系列追踪或社会政治性的态度,也不特地铺盘算计各种拼贴元素的关联或对照以行批判;他以孩童般的眼睛,浏览过这些滑入眼帘曾让他产生情意或须臾喟叹的时刻,并毫无疑虑地将这些印象自由自在甚至跳跃式地集锦在自己视网膜上。他的手绘除了美术性的狂想与构思,有时更像带有文字性的跳跃性眉批、加注或捣蛋,而不知是否出于刻意,他又截断这些众多影像符号的社会性与时空关联,去除影像阅读上的指涉性,混成一支小夜曲。

在这些系列中,有一组作品是邓博仁以发霉幻灯片作素材,加以调色上色叠以影像的作品,斑点放大后如宇宙星球、繁花落叶,富有绘画逸趣与超现实意趣。这些作品都是他花心力去培养霉片,并一张张仔细地在灯箱上调色,在电脑上修正的成果,这个系列是邓博仁新进几组作品中,在观念上其实真正最贴近上世纪关于绘画性摄影类型的哲学态度。

然而这是邓博仁了,这是影像的此时此刻了,这是一首都会性的旋律,这是一个乡村旧回忆与外太空旅行同时发生,无须厘清也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梦境的欢快了,这是一场今日的烟火,心是跳动的,邓博仁的瞳孔映像着那火花热力四射纷飞,而那便是了。

(文/李维菁)

猜你喜欢
纪实摄影绘画
砚边纪实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