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百科全书刍议

2016-05-14 09:00金常政
出版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检索系统百科全书

[摘 要] 网络百科全书是传统百科全书以互联网为载体并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百科工具书,它仍不能离开百科全书的原本性质,而成为信息搜索引擎一类的工具。网络百科全书的最大优势是借助互联网和IT技术可以实时修订,随时更新和能创造出知识的多样表达方式。交互式多媒体百科全书,可能是创制网络百科全书的重要参考。

[关键词] 百科全书 多媒体百科全书 网络百科全书 检索系统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6) 06-0005-04

[Abstract] Network Encyclopedia is the encyclopedia of reference books,which is the tradi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Internet as a carrier and combined with computer technology. It still can not leave the original nature of the encyclopedia, and becomes a kind of information search engine tools. The biggest advantage of the network encyclopedia is that it can be revised in real time using the Internet and IT technology, to update and create a variety of knowledge expression. Interactive multimedia encyclopedia may be the important reference of creation the network encyclopedia.

[Key words] Encyclopedia Multimedia encyclopedia Network encyclopedia Retrieval system

我国现代百科全书事业兴起已有30多年,随着互联网和IT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正在呼唤网络百科全书的出现。百科全书换上网络这种崭新的载体,自然会有更大的优势和全新的形态。网络百科全书究竟是怎样的呢?上网逛逛,忽然发现品种繁多的“网络百科”,令人眼花缭乱,如《百度百科》《搜狗百科》《生活百科》,甚至有《神奇宝贝百科》《糗事百科》,还有不少专业性百科,如《育儿百科》《女性百科》《果蔬百科》,但查查内容,如陷入信息汪洋。稍微细看,基本上多是信息搜索引擎的形态,或如“生活信息总汇”一般,真是无所不有,无所不包。

1 网络百科全书与“网络百科”

百科全书是知识的书,不管它以什么样的载体出现,是印刷在纸上,是刻在光盘上,还是出自于网络上,莫不如此。以网络为载体,当然是一种最新形式的百科全书。那么,网络百科全书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呢?笔者以为,名副其实的严肃的网络百科全书,还是应该如同传统的百科全书那样,不失百科全书作为知识工具书的基本性质和基本性格。它应如同由专家、教授“授课”的严肃而规矩的大课堂,是真正的“没有围墙的大学”(连纸的围墙也不存在了)。查阅者接受的是权威性专家提供的正确可靠、可以放心引以为据的知识。它与传统纸质百科全书和交互式多媒体百科全书之间的不同,主要是载体的变换。互联网给了它更大的本领,更多的能力。笔者所见的那些“网络百科”,号称是人人可以创建“条目”、人人可以“协同”编辑的“百科”,而实际是“万有信息总汇”。如果打个比方,恰似七嘴八舌、热闹的大Party,或者说是自由参加、任意发言的讨论会。读者能从中得到的是需要选择判断、信不信由你的一些信息。试查一个“条目”,下面竟会有数十条随手拈来的“信息”。例如, 某“网络百科”有“沃尔夫·梅辛”人物条目。据说,此人是“著名的有特异功能者”。条目释文内容有:“斯大林对此半信半疑,决心亲自试一试他的能力。斯大林给了他两个任务,一个是用他的特异功能去抢一家银行。当然梅辛在银行没有账户,只是用他的意念去影响银行出纳的头脑,让出纳主动把钱交给他。梅辛递给银行出纳员一张白纸,然后用意念指示出纳员给他提取10万卢布。出纳员竟然认为自己看到的是一张真正的提款单。他从保险柜中取出钱,当着克格勃官员的面,把大笔现款交给了梅辛。而他本人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思想被梅辛控制了。10万卢布顺利地进了梅辛的手提箱。梅辛笑着说了声谢谢,然后关上手提箱,从容走出银行。另一个任务是要求梅辛设法绕过训练有素的警卫,不经通报直接到斯大林的别墅去见他。梅辛没有向警卫出示任何证件,也没有被问及任何原因,就径直地走入了斯大林别墅的大门。他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层警卫,然后又轻松地进入别墅的房间。斯大林的贴身警卫不但连问都没有问,还恭敬地为他让路。他穿过走廊,斯大林的工作人员也没有任何阻拦。快走到斯大林的内室时,连贴身的老资格的秘密警察都对他熟视无睹。斯大林不觉抬起头,惊奇地发现面前站着一个人。他正是沃尔夫·梅辛。斯大林吃惊地问他到底是怎么进来的。梅辛说他向所有人发出了一个意念:我是贝利亚!贝利亚是斯大林最信任的秘密警察头子,没有人会想到盘查贝利亚。”请问,对此“知识”你信不信呢?

百科全书就载体来说,从纸质(包括莎草纸和羊皮纸)到光盘,再到互联网,无论其载体如何变换,如何“革命”编辑方式,如何无限扩张内容,其最基本的性质是不变的,应该是作为具有教育作用的知识工具书,不是生活的万有手册。科学发展带来的新的载体——互联网,给百科全书以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多的知识表达形式,更方便的检索方式,最重要则是修订更新(包括增减和修改条目)的随时性和跟踪能力,不再受版次的限制。但无论如何变换,如何灵活,保持百科全书的基本性质和功能,即知识工具书,则是基本不变的。否则,何以名之为“百科全书”呢?网络百科全书仍是百科全书,而非有闻必录的信息数据汇编。有的学者建议将现有“网络百科”中的非学术性内容,非百科全书性质的内容分流出去。分流到哪里去呢?有那么多形形色色的网站、搜索引擎,完全可以接纳它们,何必来搅扰以提供知识为己任的百科全书,而成为百科全书的累赘呢?何必模糊百科全书与其他信息工具的界限呢?百科全书,不管其载体如何变化,保持百科全书的本色,应该是百科全书家所应该坚持的。当前所谓的“网络百科”形态的随意性,不能不引起百科全书编纂者和百科全书使用者的关注。

2 网络百科全书的创制

百科全书的主体是条目,即“知识主题”。条目构成百科全书的主体,网络百科全书也不例外。网络百科全书因其载体不受卷帙的限制,能向读者开放更广阔的知识领域。笔者认为,网络百科全书可以合并综合性百科全书和专业性百科全书、地域性百科全书,以至百科词典和各种专科词典,从而扩充知识内容的范围。

讨论百科全书编纂方法和经验的著作多矣。百科全书的编纂过程,不外是约请合适的专家撰写合适的条目、专家(主编)对科学内容加以审定、编辑对条目审读并进行编辑加工和最后成书。网络百科全书自非天外飞来,亦不能不走这样的过程。同样的编纂过程,对于创制以光盘为载体的交互式多媒体百科全书和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百科全书的基本部分,即条目部分,均不可免。笔者也同意张之傑先生的意见,重要条目仍应由撰稿人署名,以示负责和权威性。

无论是百科全书的编者还是读者,面对的主要对象就是条目。离开条目化,百科全书可能就变为另一种读物了。显然,变幻无常的新闻信息和各种广告信息,不宜落入网络百科全书的视野。

网络百科全书与传统纸质百科全书的主要区别有二:一是知识内容不受篇幅的限制,如前文所述,它可以把综合性、专业性、地域性百科全书和百科词典、专科词典的部分知识内容收拢进来,或者说,把多种百科工具书全书合并起来;二是网络百科全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编辑部利用互联网之便,可实时向广大读者开放,或者说互动,能够直接、及时吸收他们的修订(补充或修改、增减)意见,能随时补充新知识内容或修正原有条目之缺陷和错误。但是,区别并不在把百科全书变为一切信息(消息)的总汇。人间事物本来就是有区别的,图书亦然。即便加上“网络”,也不能把图书与广告混淆起来,把工具书与故事书混淆起来。

以光盘为载体的交互式多媒体百科全书,是网络百科全书的前驱。笔者曾以“百科全书家之梦”来比喻这一载体转换。可以说,交互式多媒体百科全书为网络百科全书提供了创制的重要经验。

《中国大百科全书》创制网络百科全书,有许多有利条件,如有前两版和其他各种百科全书积累的丰厚资源,有大量经过层层审阅把关的成熟的条目。这些条目具有以准确的词或词语构成的规范化条头,有符合百科全书体例的解说释义,有增加形象化的图片,有精选的参考文献。这一切均为百科数据库所积存。对于这些百科全书条目,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1)知识内容肯定且已稳定,无需修改者。如已有定论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各学科原理等条目;(2)部分条目基本内容未变,但有部分新的发展,需要加以补充或局部修改者,如国际政治和科学技术类条目;(3)陈旧过时,已失去真正知识意义,无需再提供给读者者;(4)内容有重大错误者,需要重新组稿撰写者;其中,后三者可能不是多数。

难度最大的工作,是百科编辑与各知识门类(学科)专家密切合作,发现、提出并鉴别那些新出现的知识,并约请权威专家撰写新的条目。

《中国大百科全书》创制网络版有有利条件,也有一定的难度。以光盘为载体的交互式多媒体百科全书,为网络百科全书的创制提供了重要基础和经验。遗憾的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恰恰没有经历这一过渡步骤,难免对创制网络百科全书欠缺必要的经验和基础。

3 网络百科全书的检索系统

这里不必讨论检索系统的重要性,因为百科全书(包括网络百科全书)本身就是供人检索查阅的知识工具书。查检网络百科全书,因有IT技术的支持,自然比查检纸质百科全书要方便得多,而且有更多的方法。

字顺检索:网络百科全书设置依字母顺序滚动的条目窗口。读者依条头首字母,经控制条目表滚动找到所查的条目,点击条目查看全文。

分类检索:分类检索系统有点像《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各卷前面的条目分类目录,但为设置网络百科全书的分类检索系统却需要下一番设计功夫。首先是选择分类体系,如《百度百科》的分类体系是11类:自然、地理、生活、艺术、经济、体育、文化、历史、社会、人物、科技。美国《康普顿百科全书》网络版可能是吸取古代百科全书家圣伊西多尔(St Isidore of Sevill)的灵感,采取“知识树”的形式,分为19大类:艺术、传播、地球、经济、教育、地理、政府、保健和医学、历史和文明、法律、文学、生物、数学、物理、哲学、宗教、科学、体育与休闲。大类之下分“干”“枝”“叶”三层,分设条目,选定大类后,按“干”“枝”“叶”向下查检到位。

外国网络百科全书的分类体系,各自不同,各有千秋,全在于编纂者的精心设计。笔者曾受委托为《康普顿百科全书》中文版做改编工作,将原书条目字顺编排改编为分类编排,分为7大类: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与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文化体育、历史和地理。

索引检索:即直接检索,在检索窗口中直接输入欲检索的关键词。通过“超链接”技术直接链接到关键词所指的条目,或有关条目的内容(在未设条目时)。

4 关于协同写作和协同编辑

创制网络百科有两个特殊的词,所谓“协同写作”和“协同编辑”,就是说读者可以直接参与撰写条目和编辑条目。其实,传统纸质百科全书的编辑部,也是随时欢迎读者提出意见的,特别是欢迎指出书中错误或遗漏之处,甚至有“有奖征错”的举措,只是由于版次限制,无法及时反映出来。网络百科全书则能够及时接受读者提供新条目和对原有条目的修改意见,随时反映在书中。可能会有一种误解,以为读者可以像写“博客”或“跟帖”那样,直接在百科全书里“创建”自己撰写的条目,或直接修改书中条目的内容。非也!网络百科全书有自己的编辑部,与读者的互动和“协同”,是在“幕后”进行的,是在“幕后”接受读者撰写的新条目和修改意见。需要经过专家和编辑审定认可后,才能从“幕后”走向“前台”,即进入网络百科全书。网络百科全书的读者“协同写作”和“协同编辑”,因为有了互联网能随时受到编辑部的审定并随时反映到书中。这是纸质百科全书和以光盘为载体的交互式多媒体百科全书做不到的。说到底,还是因为版次不存在了。

事实上,传统的百科全书也是向读者开放的,也有接纳读者提供“协同写作”和“协同编辑”的机制,但因没有互联网这个快捷灵活的载体,就不得不受到版次的限制,表现不出“随协同”“随进入”的能力罢了。

5 其他知识内容

网络百科全书有异于纸质百科全书,是因有互联网、IT技术的支持,可以添加更多的灵活有益的知识表达方式。最实用也是最不可少的项目是地图集和历史年表。此外,还可以创造更多寓教于乐、增加读者兴趣的知识项目,如“知识俱乐部”“知识竞赛”等。

地图集:世界地图可以设计为可旋转的地球仪。此外,还可以不同形式编出各种专业地图,如世界地质图、世界主要矿产图、世界能源分布图、世界人口图、世界交通图、世界时区图等。国别地图可以链接相关国家条目中的主图。其中,省会、州首府、大城市和特殊有名的城市名,也应链接到相关地名条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网络版,当然会把本国地图做得更为详尽。

历史年表:一般以滚动时间带表现,其上标注世纪、年代和事件。历史年表制成中外对照则更佳,其上为外国大事,下为中国大事。历史年表中事件的选择和起迄年代根据考古历史肯定的史实和当代的发展,由编纂者设计决定。

知识测验:笔者曾参加由《中国青年报》《博览群书》主办的暑期大、中学生知识大奖赛,应邀为大奖赛拟定100个知识测试题,深深体会这种知识竞赛,对于扩大人们知识视野和增强学习的兴趣大有裨益。后又见美国《Encarta 多媒体百科全书》设有“智力迷宫”(Mindmazy)项目,十分有益又有趣。在网络百科全书中设置这样内容实非难事。不过,Encarta的“智力迷宫”比较复杂,可以简化设计。例如,不用其古堡形式,直接随机显示提问,并给出答案:三错一对,由参加者选答,同时给出参考条目,根据回答者须否参考和答题快慢评定分数。下面试设两题为例:

例1:赵元任是

物理学家?

语言学家?

诗人?

历史学家?

(可参考“赵元任”条目)。

例2:《社会契约论》是何人所著?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狄德罗

(可参考“《社会契约论》”条目)。

有互联网和IT技术为依托,还可以设计出其他各种知识性的展示项目,如旅游观光类介绍地理知识的项目等,亦可附编附录性的材料,如人们经常查检的《成语词典》《英汉汉英词典》,以及常常被引用的古典之作,如《唐诗三百首》等。

图书开卷,有全书目录指引路径。网络百科全书则以操作页面指引。操作页面分设各种知识项目和各种检索系统的按钮,供读者点击进入。

5 修订体制

网络百科全书与纸质百科全书和交互式多媒体百科全书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随时修订,甚至可以随时补编新知识性项目或修改原有条目,没有版次问题。新知识、新发展、新事件,可以得到实时反映。条目可以随时修改或补充,以至撤掉或新增。例如,大名鼎鼎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就曾遇到过知错难改的尴尬。1929年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4版,曾载有“皮尔丹人”条目。到1953年,人类学家证实皮尔丹人颚骨是伪造的。这一黑纸白字的错误,只能在20年后的下一版撤掉了。这样的问题在网络百科全书中,则可实时解决。这是网络百科全书的最大优势所在。随时修订自然也依靠广大读者的参与和提供修订意见,或补写条目全文。因此,可以说网络百科全书是开放性的,也正因此,就必须有一个连续跟踪的编辑部,并与读者保持“互动”。

参考文献

[1]张之傑.以维基百科为例试论百度百科进阶之道[J].科学文化评论,2014(4)

[2]张奇.一部优秀的学习工具书:不列颠百科全书网络版[J].新世纪图书馆,2008(3)

[3]金常政.多媒体百科全书纵横谈[J].辞书研究,1998(6)

(收稿日期:2016-06-13)

猜你喜欢
检索系统百科全书
漫画少儿百科全书
世界地质公园地图检索系统开发与应用
漫画少儿百科全书
收录《信号处理》的检索系统及数据库
收录《信号处理》的检索系统及数据库
本刊被以下检索系统及数据库收录
本刊被以下检索系统及数据库收录
一种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系统设计
百科全书
特殊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