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公示语英语翻译案例分析

2016-05-14 21:36程雪霞
文教资料 2016年6期
关键词:公示语案例分析英语翻译

程雪霞

摘 要: 城市公示语的翻译是城市形象的突出表现,是城市文化的水平代表,是城市品牌建设的脸面,是城市国家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地考察和实例研究发现,潍坊市中心地段的休闲和购物中心公示语英语翻译存在各种问题,有损潍坊市城市文化形象,有碍潍坊市城市国际化建设,应该引起各方注意,共同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为潍坊市城市国际化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词: 公示语 英语翻译 案例分析

引言

随着潍坊城市现代化建设进入较高阶段,潍坊城市国际化已经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潍坊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引擎。2015年4月29日,潍坊市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提升潍坊国际化水平工作计划(2015-2018年)》,围绕经济国际化、城市国际化、人文国际化、平台国际化、环境国际化、打造国际化先行示范区等方面,安排了22项重点工作,用四年时间,把潍坊市打造成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在这个国际化的进程中,潍坊市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地改善硬件设施,提升文化软实力竞争水平,最明显的外化表现形式就是公共场所英汉公示语的出现,这些英汉公示语反映了潍坊市为国际化所做的努力。公示语是一个城市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城市人文素养和文化教育水平的体现,公示语的翻译水平直接影响潍坊市的城市品牌效果和国际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个城市的名片和脸面。准确而恰当的公示语翻译有利于提升一个城市的形象,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这些公示语起着提示、警示、指示等作用,为外国友人的旅行、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然而,错误的公示语翻译会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形象和对外交流,给外国游客带来诸多不便。稍微留意一下,会发现潍坊市许多公共场合的公示语英语翻译不同程度地存在许多错误或不妥之处。本文试图以泰华城和人民公园里随处可见的几个公示语汉英翻译案例分析潍坊市在公示语汉英翻译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存在的问题

1.英语翻译不忠实于汉语原文,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潍坊市人民公园寓休闲、娱乐、健身、观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一处开放式市级公园,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来此欣赏美景。闲庭信步,到处可见漂亮的公示标牌,并且全部是英汉两种文字共存,但是,英语翻译的译文让人深思,汉语原文与英语语义相去太远。

如图所示,温馨而委婉的汉语提示“小草成长中,请您勿打扰”,在英语译本中却变成了生硬而切强制性的禁令“No Walking on Grass”。这种翻译与汉语公示语的表达本意有天渊之别。此公示语的汉语版本充满了温情和对生命的尊重,而且用“请”字表达了对阅读者的尊重,但是对应的英语译本却变成了生硬的禁令。一个“No”字,让人感觉既冰冷又敌对,把汉语想要表达的“grass is sentient and has feelings”温暖全部吞噬,对国人尚且彬彬有礼,对外国友人更应该彰显礼仪之邦的文化。同时,这个标牌的翻译没有考虑到说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在西方并没有“keep off the grass”之类的警示牌,相反,他们的公园甚至立出标牌,欢迎你在草坪上走(2001《人民日报海外版》)。特别是每逢休闲假日人们多在草坪上散步、玩球、聚餐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已成为传统,甚至已发展为一种文化现象。所以,这个标牌翻译建议要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许可范围。

2.语法错误粗浅,词不达意。

“坡陡”和“水深”在汉语里是两个并列的概念,组合在一起,在英语里应该是两个概念“Steep slope”,“deep water”,但并列的不是“sloping & deep”,这个公示牌的英语翻译让人费解,成了“倾斜的深水”,还突破了自然规律。后半句的翻译,“No near!”,这是什么语法逻辑?简单的“keep Off!”就可以了。同样的,公示牌“严禁烟火”竟然翻译成了“Please pay much attention to no fire in the garden”,在这个英语翻译中,语法逻辑更是乱套,外国友人很难看出这是“严禁烟火”的意思,这里可以严肃提出警告“No Smoking/Campfires/Burning”。

泰华城里的一个标牌“祈愿小猫”(Lucky Kitten)竟然被翻译为“Pray that the kitten”,这简直就是汉语原文的英语逐字翻译,还莫名其妙地多出“that”。

3.缺乏英语文化积淀,用汉语的思维表达英语语言内涵。

在以上两个公示与标牌翻译中,译者用“members”替换了“membership card”,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Be careful”替换“Mind your head”,对英语的使用只停留在字表意思的翻译上,没能够体会不同思维下的语言表达内涵。

二、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潍坊市人民公园和泰华城作为潍坊市游人比较集中的集散地,公示语翻译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原因:

1.潍坊市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准确而恰当的公示语翻译有利于提升和展示潍坊市的形象,然而,从本文所提到的随处可见的公示语英语翻译案例来看,公示语翻译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没有制定统一的公示语翻译标准,对公示语发布单位和公示语制作部门发布和制作的公示语缺乏严格的管理和审核,导致蹩脚而又低端的公示语英语翻译随处可见。

2.发布单位和标牌制作人员水平有限或者责任心不强。由于公示语发布单位工作人员和制作单位制作人员未必是专业的翻译高手,发布单位提供的英语翻译不是地道的英语,导致译文本身就存在明显的错误;同时,制作人员由于不懂英语,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向有翻译资质的人员求助,对于发布单位提供的原文就不可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不会在公示语标牌制作过程中起到检查的作用,如果再加上工作粗枝大叶,就导致不地道的翻译频频出现。

3.公民的城市形象维护意识薄弱。出现在公园景点、购物中心等公共场合出现的双语标识,其实,现代社会,随着公民知识水平、学位学历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公民对这些显而易见的不恰当翻译非常清楚,如果他们具有较强的城市形象保护意识和主人公责任感,就会及时发现这些公示语中存在的问题,并向相关部门反映,从而减少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错误和失误。

4.文化差异。东西方存在着文化差异,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翻译人员总是按照自己所在文化的思维定势来理解和翻译公示语,把汉语公示语机械生硬地翻译成英语,考虑不到西方客人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能力,让他们觉得很尴尬,同时对潍坊市的文化和对外国友人的态度产生怀疑。

三、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针对潍坊市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相关部门加强对公示语翻译的监督和管理。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制定统一标准,规范公示语的翻译,由专业人员负责相关工作。

2.激发和培养公民参与意识。潍坊市拥有驻潍高校13个,这些高等院校的师生及政府外事翻译中心的翻译研究人员和社会上的翻译爱好者,都可以发动,进行社会科研课题立项,鼓励他们到各个场合对已有的公示语翻译进行调研,做好记录,对不妥当的翻译进行完善。

3.对公示语标牌设计和制作全过程进行监督。发布部门在公示语标牌制作之前,一定要请专业人员审核把关,制作部门要严把质量关,如有疑问,向专业的人员请教,相关部门要在标志牌制作好之后再次审查,坚决杜绝各种不地道的翻译。

4.跨文化意识。在公示语标牌的制作和应用过程中,始终要提醒自己注意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尊重英语的表达习惯,进行准确、得体的公示语翻译。

结语

本文所提到的案例,均来自潍坊市比较中心的地带,是人口中外游人流动量比较大的地方,这里的公示语翻译只是潍坊是公共场合公示语英语翻译很小的一部分缩影,但借此可以管窥一斑,这与潍坊市全力推进城市国际化的步调不太一致。每一个潍坊市民都应当意识到自己的主人公责任,维护潍坊市的品牌形象,积极为国际化的进程奉献自己的热诚和智慧,本文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各界关注,不断提高公示语翻译水平,提升潍坊市人文素养和形象。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11.21.

猜你喜欢
公示语案例分析英语翻译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嘉峪关文物景区公示语英译研究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探析长沙岳麓山韩语公示语误译现象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