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琴房智能化管理的探究与实现

2016-05-14 22:09李弘阳李佩芸
文教资料 2016年6期
关键词:琴房艺术院校管理模式

李弘阳 李佩芸

摘 要: 琴房是艺术院校重要的教学场所。琴房管理对教学质量有直接的影响,传统的人工管理琴房的管理模式,造成大量的空间死角和时间空窗,管理工作繁琐且效率低下,无法充分利用琴房资源。琴房智能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手段对琴房场地进行高效综合管理,能够解决人工管理模式无法解决的问题,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艺术院校 琴房 管理模式 智能化

近年来,随着艺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艺术院校学生人数激增,如我院音乐类专业学生人数近十年来已达2.5倍增长,这使教学管理工作面临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缓解有限的场地和教学需求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

艺术院校最重要的教学场地——琴房,首要的是对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和变革。在艺术院校中,用于声乐、器乐专业教学的小教室,称之为琴房,琴房管理部门根据不同专业在琴房内配置对应的教学设备,如钢琴、声乐、音乐教育、作曲等大部分专业配备立式或三角钢琴;管弦、民乐等少部分专业则由师生自带小件乐器或在琴房固定放置大件乐器进行教学。由此可见,在艺术院校教学中,绝大部分专业对钢琴这一特殊教具的依赖性、专业小课“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及学生和钢琴“一对一”的练习模式,决定了琴房管理有别于普通高校教室管理。

传统的人工管理琴房的管理模式,直到如今在一些艺术院校仍然被采用。人工管理琴房即琴房管理部门安排管理员根据专业设置和课表,按时收发琴房钥匙、开关琴房并记录琴房使用情况的教学管理工作。

上世纪艺术院校琴房间数和学生人数基数小、学生少且两者比率基本持平,这一管理模式能够较好地满足师生的教学需要。但随着琴房数量的增加和学生人数的激增,这种一对多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首先,琴房间数和学生人数增加后,管理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做琴房使用情况记录,工作量大且效率低下。

其次,由于琴房资源的有限性、管理员管理素养的局限性,必然导致琴房分配不均,一些专业的学生为练琴片面强调琴房对他的重要性,使得琴房出现分配难的情况,有些同学为了练琴关系紧张。

再次,有些学生为了不排队等琴房带走或私配琴房钥匙;占用琴房又不去练琴;有的琴房空置,没有开放使用等。这都导致本来就有限的教学资源人为浪费,进一步加剧了琴房资源的紧张。

由此可见,随着琴房间数和学生人数的增加,有限的人工管理基本无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1]。

21世纪初,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在整体上基本都已形成一定的信息化建设基础和管理基础,有的艺术院校已经在琴房管理信息化改革中进行了一些探索[2],如四川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都采用了以IC卡为基础,以SQLSERVER数据库为核心的琴房管理系统。

琴房管理系统,即利用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手段对琴房场地进行高效综合管理的应用系统。包括对琴房信息、教师信息、学生信息、系别信息、专业信息、琴点等数据的存储和应用。如我院学生在新生入学时,将收到一张由琴房管理中心制作的琴房卡,琴房卡中包含该名学生的姓名、系别、年级、专业、指导教师、琴点等数据并存储在琴房管理服务器中(琴点即学生每学期的练琴时间,我院学生琴点为每学期360小时)。当学生使用琴房时,需先到琴房管理服务台,由管理员在客户端电脑(相对应存储和处理琴房管理信息的电脑称之为琴房管理服务器)刷卡计时,领取琴房钥匙进入琴房练琴,练琴结束后再到服务台刷卡终止时间。

这一管理模式一方面大大减轻了管理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学院统筹全校师生用琴需求,从宏观上确定各专业所需琴房间数并录入琴房管理系统,系统根据所录入的信息分配琴房,避免了各院系只考虑自己的教学需求所导致的琴房分配难、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这一管理模式的绝大部分操作仍然依赖人工,系统本身仅是一个数据存放平台和操作平台,智能化程度不高,在无人值守的场景下基本不能工作。学生刷卡后仍在琴房管理服务台领取琴房钥匙,在琴房高频率滚动、紧缺的情况下,学生私配钥匙的情况有所增多;排队等琴房;离开琴房时不关闭灯、空调、门等,甚至少数学生故意不关琴房门,刷卡退房后再次返回琴房练琴。在琴房频繁滚动使用的情况下,这些新的难题同样困扰琴房管理工作者。

随着校园一卡通智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些高等院校对智能一卡通琴房管理向科学智能化管理迈进是必然的改革,智能信息化管理相对传统的琴房管理更加轻松、规范、科学和高效[3]。

琴房智能化管理是艺术院校使用的信息技术和硬件技术结合应用的琴房管理手段,它融合了琴房射频卡技术、语音技术、琴房管理软件技术、门禁技术、电子门锁技术、手机APP软件应用技术、触摸屏技术,这些技术相辅相成产生了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

琴房射频卡技术是对本世纪初琴房管理广泛应用的IC磁条卡的改进,IC磁条卡存在易消磁、读卡费时、易复制、数据安全性差、功能无法拓展等缺点。射频卡是感应智能卡,不消磁;感应刷卡仅耗时0.1秒;卡的序列号一旦生成就是全球唯一号码,卡片包含16—32个存储扇区,可根据用户需求对卡片功能进行拓展,有利于校园一卡通的实现。

语音技术是为了防止琴房卡随意转借或被盗用而研发的技术,在制作琴房射频卡时将持卡者的语音口令存储在卡片中,在使用卡片时需录入语音口令方可使用,因此一个人拿着别人的卡是无法进入琴房的。此外,持卡者即使卡片不小心丢失,也不用担心卡片信息被人冒用,只需到琴房管理部门补办一张卡片后即可使用。

琴房管理软件技术为管理者提供了琴房录入和查询、学生信息录入和查询;教师录入和信息查询、琴房卡补办、充值、挂失、琴房上下琴操作、无人值守时电脑分配琴房、学生练琴课时统计、乐器报修、琴房硬件设施报修、琴房计时设置等多种管理功能。琴房管理软件操作界面简单且高效,即使不是计算机专业人员也可轻松操作。要特别指出的是琴房计时设置功能是鼓励学生利用早上、中午、周末等琴房相对空闲时间练琴的重要技术。在以上几个时间段练琴,琴房卡计时为正常时间段的一半(如在这些时间练4小时,琴房卡仅计时为2小时)。减缓下午、晚上等高峰期学生排队争抢琴房,利用时间差实现分流。

门禁技术是通过在琴房楼的一楼入口处安装闸机,到琴房上课、练琴的师生凭琴房卡在闸机上刷卡验证身份信息后方可进入的管理技术。门禁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外来无关人员进入琴房,保证师生人身安全和学院财产安全。

电子门锁技术是琴房智能化管理的一项核心技术和整个智能化管理的基础。电子门锁取代传统用钥匙的门锁后,琴房卡既是进入琴房大楼的门禁卡,又是琴房钥匙。师生使用琴房前,需到琴房管理的操作系统上刷卡,由电脑智能分配琴房,再到所分配琴房的电子门锁上刷卡,门锁感应并接收到正确的卡片信息解锁后,方可进入琴房练琴。这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或校外人员私配钥匙,不到服务台刷卡就进入琴房练琴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教师只需到1楼琴房管理服务点刷卡,即可使用对应琴房,不再需要用钥匙开门。同时琴房卡作为琴房钥匙使用后,进出琴房大楼都需使用琴房卡刷卡开启门禁,避免师生不带琴房卡进入的情况。

手机APP软件应用技术是琴房智能化管理的又一项核心技术。师生只要在手机上下载APP软件,就可实现琴房使用情况实时查询、师生分时间段预约琴房(如在预约时间10分钟内未到琴管服务台系统上刷卡开琴房,系统自动取消预约)、手机APP为使用者提供琴房内设施报修功能(如钢琴调律、断弦、琴房内灯、空调等硬件设施,只要师生在手机上报修后,系统就将自动记录报修人姓名、报修时间。学院乐器维修部门、后勤管理部门人员在手机登录系统后即可实时查看,及时维修)。

触摸屏技术是为方便教师使用琴房卡开关琴房而应用的管理技术,教师在教学时间外的课余时间进入琴房练琴,只需在琴房楼1楼触摸屏处刷卡后便可进入琴房,无需再使用琴房钥匙。

综上所述,琴房智能化管理模式有明显的优势,它能有效解决教学管理中产生的师生私配琴房钥匙、学生占用琴房又不练琴、琴房空置、琴房分配难、分配不均、琴房监管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学院形象,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琴房使用率,方便师生对琴房的合理使用,学生再也不必为抢不到琴房而忧心忡忡。因此,琴房智能化管理的改革,是艺术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任永刚.浅谈音乐学院琴房的科学管理[J].内江科技,2012(8).

[2]何湃.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研究[J].企业研究,2011(24).

[3]黄尚宝.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黄河之声.专题研究,2015(13).

猜你喜欢
琴房艺术院校管理模式
试论“智慧琴房”对新时代高校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
中式琴房设计方案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利用“互联网+”思维优化琴房管理模式探索
音乐教育琴房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