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贤敬才 贤能尽来

2016-05-14 11:06侯建良
党建文汇·上 2016年5期
关键词:晋文公优秀人才千里马

国家用人,当然是希望贤能之人越多越好,那用什么办法才能使贤能之人增多呢?墨子说:“贤能之人是国家的珍贵财富和社稷的辅佐之才,‘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家的贤能之士才能得到并逐渐增多。”就是说,要想得到贤士并使之越来越多,必须做到使他们富有,使他们地位尊贵,使他们受到尊敬,使他们享有荣誉。

为什么要给优秀人才以优厚待遇?自古以来,这个问题要想得到所有人的理解是不可能的。有两种人最不理解:一种是那些自己没能力,又不肯学习和吃苦,却专在待遇上攀比别人,极力主张平均主义的人;另一种就是那些糊里糊涂,既无识人之明,又不懂人才重要的领导者。如果这种人只是一个小单位的领导,尚为害不大;如果君主如此,那国家就会走向衰弱了。

韩愈有一篇《马说》,用千里马比喻优秀人才。养一匹千里马与养一匹普通马,成本是不一样的,千里马一次要吃很多粮食,如果让它和普通马一样在马槽里吃草料,它吃不饱,力不足,能力和优势就表现不出来。使用优秀人才与使用千里马的道理是一样的。人们常说,“千军易得,一帅难求”。如果让一个优秀将帅也同普通士兵一样扛着枪,背着包,气喘吁吁地急行军,那他就没有时间和精力运筹帷幄。如果一个君主这样对待将帅,那他就不用劳师动众地去打仗,干脆直接投降就行了。

大凡头脑比较清醒的君主都懂得给贤才待遇从优的道理,一般也是这样做的。元世祖忽必烈是一个出身于少数民族、在马背上锻炼出来的君主,但他在崇儒尊贤、厚待人才方面一点儿也不逊色。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元世祖提拔重用了阿鲁浑萨理,并采用他的建议,建立集贤馆来接待从各地招来的人才。“凡饮食供帐,车服之盛,皆喜过望”,吃穿住行都超过这些人才来之前的想象。对于那些不太合格的人,也给以赏赐,送他们回家。这时有一个在宣徽院任职的官员,认为集贤馆的供应太过丰厚了,就想搞点儿破坏,他将供应来京人才的物品饮食摆在内殿前面,希望皇帝看到这些东西。元世祖看到后一下就明白了,大怒道:“你想让我看见后减少它吗?即使十倍于此来接待天下人才,我还怕他们不来呢,更何况要减少它,那样谁还肯来呢?”

求贤是不是只要给他们高官厚禄就能解决问题了呢?古人的经验是不行。对贤士来说,还有比待遇优厚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对他们要以礼相待,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看重他们的能力,珍视他们的成果。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月,朱元璋对管人事的吏部讲:“天下之务非贤不治,求贤之道非礼不行。”这应该是对求贤之道的最佳概括。

求贤为什么还要待之以礼呢?你为我出力,我给你合适的待遇不就行了吗?雇工这样做或许可以,但求贤不行。孟子说:“对于一个人,如果只是养活他而不爱他,那就和养猪差不多;爱他而不恭敬他,就和畜养所喜欢的狗马差不多。恭敬之心在送给货币礼物之前就应具备。徒有恭敬的形式,而没有恭敬的实质,君子是不会被这种虚假的礼仪所留住的。”

敬贤礼贤,做君主的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不能在贤士面前端主子架子。春秋时的晋文公重耳在跟楚国交战,来到黄凤之陵时,鞋带开了,于是弯下腰来亲自系上。左右的人问晋文公:“不可以让别人给你系上吗?”晋文公说:“我听说,上等的国君,同他在一起的人都是他所敬畏的人;中等的国君,同他在一起的都是他所喜欢的好友;下等的国君,同他在一起的都是他可以任意支使侮辱的人。我虽然是个不怎么样的国君,但原来跟随先君的人还都在,所以我不能那样做。”像系鞋带、系衣扣这类事,自己能做的坚持自己做,而不劳烦、支使下属人员,看起来是很小的事情,但却能反映一个领导者的素养。(摘自《中国古代用人思想》侯建良/文)

猜你喜欢
晋文公优秀人才千里马
“足下”的由来
挑剔的千里马
建立党委联系优秀人才工作制度
其实你不是千里马
爱跳的“千里马”
“足下”一词的由来
企业招聘优秀人才的经济学分析
厨师辩冤
五鹿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