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美术馆:向“战后艺术”打开心门吧

2016-05-14 00:32王嘉祎
中国收藏 2016年5期
关键词:伊甸园静谧肖像

王嘉祎

被战争之石投入的、追求纯粹已久的艺术伊甸园,仿佛被撕开了天空,社会经济、政治、全球化的洪流,无情而猛烈地涌入这片古老的继承地。自此,文艺复兴留给现代的最后荣光似乎燃烧殆尽。“战后艺术”的诞生,让锋利的现实刀片愈发肆意地割裂静谧的美,带来破碎的面孔和血管外露的内心,“当代”紧随其后,如暴徒般敲碎了伊甸园最后的围墙……

对于“战后艺术”,虽然仁智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其复杂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也让很多人不想去亲近“战后”这片忽明忽暗的、充斥着颤抖的领域,而更愿意悠闲漫步在不论如何,都可被称之为“美”的静谧花园中。这本身没有错,何必强迫自己去苦心探索晦涩,同时还要接受“战后艺术”所承载的复杂社会现实呢?任思绪被美妙的线条和色彩带进美的世界,忘却现实烦恼,这不才是艺术对于读者最妙的、也是最应具备的能力吗?

在这里,笔者不会大谈对错,也不会进行没结果的辩论,想做的事只有一件,读者可以将其看做为战后艺术的几句美言。当看到莫奈对瞬间光景的温柔捕捉,我们愿随他探入一个美丽的印象花园;当看到康定斯基充满音乐感的线条与小色块,我们愿随他飘到一个奇妙的形式世界……而当看到一幅战后艺术作品,看到一件“战后的肖像”,事实上,很多时候,就连是否愿意睁大眼睛去直面它,都是一个问题。因为,它们往往太突兀、太讽刺、太不温柔……

然而笔者却认为,随战后艺术,我们可以开启的是一场无穷无尽的冒险,而不只是在一座静止于时空的美学花园里一遍遍地漫步。一件“战后肖像”的背后,或许藏着一段充满血泪的人生,像一座完整的、某个人甚至几个人居住的房屋,当我们睁大眼睛,直面那件作品,我们会看到过去,认识现在,望向未来。所以,当走出这座一小小的美术馆后,希望您也能为“战后艺术”睁大双眼,让其力量走入收藏,注入生活。

猜你喜欢
伊甸园静谧肖像
这座偏远小城,能成为年轻人的伊甸园吗
地毯肖像
悠然神往
画肖像
静谧
伊甸园
谢欣:伊甸园ENED
静谧姿态
伊甸园
静谧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