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舌兰品种的纵切法和胴切法技术研究

2016-05-14 16:45林琛魏顶峰张慢尤黎明
绿色科技 2016年5期

林琛 魏顶峰 张慢 尤黎明

摘要:选取12种龙舌兰品种进行了不同繁殖方式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供试的12个龙舌兰品种中,自然状态下龙舌兰萌芽的数量较少,仅1~2个,且耗时较长,有些品种甚至不出芽;胴切法获得第一个芽的时间比纵切法要短,且相同时间内获得的幼苗数量多或相等的品种有7个,占整个品种的67%,数量少的仅有海星龙舌兰,占整个品种的8%,其余的都是纵切法获得第一个芽的时间比胴切法短,且相同时间内获得的幼苗数量多或相等的品种有3个,占整个品种的25%;同时胴切法对整个植株的伤害明显要比纵切法小,损失要少,因此,胴切法相对纵切法而言,在规模化生产更有优势。

关键词:龙舌兰;自然萌芽;纵切;胴切

中图分类号:S6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5-0009-04

1 引言

龙舌兰属(Agave L.)为龙舌兰科的重要类群,全世界约有300多种,原产西半球干旱和半干旱的热带地区,尤以墨西哥的种类最多[1,2]。我国引种栽培数种,多分布在华南和西南各省。

龙舌兰属植物极具观赏价值。叶稍肉质,旋叠于茎基,呈莲座状;叶形丰富,有戟形、披针形、椭圆形、针形等,叶缘有粗齿、细锯齿、白丝或全缘,叶色丰富,有绿色、蓝色、斑锦(边缘、中间)等;花茎高大,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顶生,极为漂亮。此外,龙舌兰还可以酿制龙舌兰酒,又称“特基拉酒”,是墨西哥的特产,被称为墨西哥的灵魂;龙舌兰纤维又称龙舌兰麻,是世界著名的纤维植物之一[3]。

大部分种类的龙舌兰植物一生只开 1 次花,花后随种子的成熟植株则逐渐枯死,而且一些珍贵品种很难开花,更谈不上结种了,因此在生产中常用分株、胴切、纵切等方法进行繁殖。胴切是把植株切断成两截,上半截扦插发根形成植株,连根的下半截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可萌生出一些小植物,从而达到繁殖的目的;纵切是把植株从顶部生长点开始纵向上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半边植株,其原理是破坏植株的生长点,促使侧芽的萌发,进行萌生出一些小植物[4~6]。本研究以不同的龙舌兰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究其不同的繁殖方式对成苗的影响,旨在探索快速有效的扦插繁殖技术,以期为龙舌兰的大量快繁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 试验材料

本次试验挑选出暗绿龙舌兰(Agave gracilipes)、地峡龙舌兰(Agave isthmensis)、‘四色单带龙舌兰(A.univittata ‘Quadricolor)、‘乳白穗巴利龙舌兰(A.parryi ‘Cream Spike)、泽曼龙舌兰(A.seemanniana)、直叶龙舌兰(A.stricta)、‘焦糖布丁翠玉龙(A.guiengola ‘Creme Brulee)、八荒殿(A.macroacantha)、巴利龙舌兰(A.parryi)、‘皇刺龙舌兰(A.‘Royal Spine)、‘斑点龙舌兰(A.‘Spot)、海星龙舌兰(A.gypsophila)。本试验选取的龙舌兰品种引种情况及自然环境下萌发幼苗情况见表1。

3 试验方法

试验中的龙舌兰品种来源于美国,绝大部分引种于2011年6月,仅有2个引种于2013年8月,本试验开始于2014年10月14日,在试验之前统计龙舌兰品种在自然条件下萌芽情况,同时,对其进行纵切和胴切试验,分别观察第一芽出现的时间,以及养护3个月后,统计出芽数量。

试验采取的纵切和胴切如图1所示(以‘乳白穗巴利龙舌兰为例),操作方法如下:

(1)纵切法:用利刀从植株顶部生长点正中心垂直切割,将植株切成两半,用刀板将切成两半的植株彼此分离,并在花盆中央腾出适当的空间便于植株种植。同时,对植株的伤口进行消毒处理,等伤口阴干后,进行回盆种植,要注意选用透水的盆土,防治伤口感染腐烂。

(2)胴切法:在植株茎部或莲座的中间处用利刀横切成上下两截,上半截植株伤口消毒后,放置遮阳处等伤口收干后,可直接进行扦插生根;下半截同样进行伤口消毒,放在适当遮阳处进行养护,10 d左右开始浇水并注意观察。

4 试验结果及分析

12种不同龙舌兰自然情况下的萌芽数量见表1,采取纵切和胴切后,第一个芽出现时间的结果见表2,试验中未出现数据是因为截止2015年1月13日仍未出现小芽。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见图2,供试的12个龙舌兰品种中有9个品种是胴切萌芽所需的天数比纵切所需的天数要少,而且,其中的7个品种胴切萌芽所需的天数不到纵切萌芽所需天数的一半,占9个品种的78%,分别是暗绿龙舌兰、‘四色单带龙舌兰、‘乳白穗巴利龙舌兰、泽曼龙舌兰、巴利龙舌兰、‘皇刺龙舌兰、海星龙舌兰。另外2个品种,其中‘斑点龙舌兰胴切萌芽所需的天数接近纵切萌芽所需天数的一半;地峡龙舌兰胴切萌芽所需的天数仅比纵切萌芽所需天数早3 d。剩余的3个品种则相反,萌芽所需的天数是纵切比胴切要早,而且也要提前一半时间以上,占整个品种的25%。

在随后的养护过程中,我们选择每周观察1次,连续观察3个月,记录不同龙舌兰品种发芽数量,结果见表3,对其结果含自然萌芽数量进行统计分析见图3。供试的12个品种从时间上明显胴切和纵切萌芽所需的时间比自然萌发要少的多,数量却多的多,因此,依靠自然萌芽繁殖方式进行生产小苗不适宜今后的龙舌兰的产业化推广。对于纵切和胴切的繁殖方式,12个品种中有7个品种胴切的出芽数量要比纵切的要多,有些甚至要多2~3倍,这些品种占整个品种的58%,分别是暗绿龙舌兰、地峡龙舌兰、‘四色单带龙舌兰、‘乳白穗巴利龙舌兰、泽曼龙舌兰、巴利龙舌兰、‘皇刺龙舌兰;有2个品种直叶龙舌兰和海星龙舌兰胴切和纵切的数量相同,分别是5和2,占整个品种的17%,观察2个品种的萌芽过程,可以看出海星龙舌兰胴切于2014年11月14日萌发第一个芽,12月4日观察到2个芽,纵切则在2014年12月26日萌芽第一个芽,2015年1月13日才观察到第二个芽,可以看出海星龙舌兰胴切萌芽要比纵切要快,直叶龙舌兰胴切于2014年11月6日萌发第一个芽,13日观察到2个芽,27日观察到4个芽,12月4日观察到5个芽,纵切则在2014年10月25日萌发第一个芽,30日观察到3个芽,11月6日观察观察到4个芽,11月13日观察到5个芽,可以看出直叶龙舌兰纵切比胴切要快;其他的3个品种是纵切萌芽的数量要比胴切多,仅占整个品种的25%,3个品种分别是‘焦糖布丁翠玉龙、八荒殿和‘斑点龙舌兰,在萌芽时间上,‘焦糖布丁翠玉龙和八荒殿纵切萌芽时间要比胴切早,只有‘斑点龙舌兰相反,胴切萌芽时间比纵切早。

5 结语

实验选取了12种龙舌兰的新优品种进行快繁试验,比较了自然萌芽、纵切和胴切方法获得小苗的快慢以及相同时间段的小苗数量,结论如下。

(1)自然状态下萌芽的龙舌兰小苗不仅需要的时间长,有些品种甚至在3年的养护时间内才萌发1~2株小苗;而且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品种没有小苗产生,如直叶龙舌兰、泽曼龙舌兰等,因此,对于龙舌兰的生产性推广是不适宜采取自然萌芽获得小苗的繁殖方式。

(2)比较不同的龙舌兰品种胴切法和纵切法获得小苗的时间及数量,结果显示:供试的12个品种中,①胴切法获得的第一株幼苗时间要比纵切要短,且相同时间内,胴切获得小苗的数量要纵切多或相同的品种有8个,占整个品种的67%,分别是暗绿龙舌兰、地陕龙舌兰、‘四色单带龙舌兰、‘乳白穗巴利龙舌兰、泽曼龙舌兰、巴利龙舌兰、‘皇刺龙舌兰、海星龙舌兰;②胴切法获得的第一株幼苗时间要比纵切要短,且相同时间内,胴切获得小苗的数量要纵切多或相同的品种少的品种仅有1个,占整个品种的8%,是‘斑点龙舌兰;③胴切法获得的第一株幼苗时间要比纵切要长,且相同时间内,胴切获得小苗的数量要纵切少或相同的品种少的品种仅有3个,占整个品种的25%,分别是直叶龙舌兰、‘焦糖布丁翠玉龙和八荒殿。

(3)从繁殖的方式上来说,胴切法则是对龙舌兰的茎部进行切割,没有破坏植株的整体。本实验中萌芽的都是下半截,上半截我们同时进行栽培并获得了良好的植株;纵切法是从顶部生长点开始切割,完整的破坏了植株的形态,仅依靠小苗获取以后的植株,因此相比较2种试验方法,无论是从植株的形态,还是植株获得小苗的数量,胴切法都要比纵切有优势。

(4)本试验过程中,操作和养护时有几点需要注意:①繁殖时间宜在植物生长季节春、秋天进行,这样容易促使植物萌发幼苗;②试验不宜在下雨天或湿度太大时进行,否则切口易感染腐烂;③无论胴切还是纵切,实验者的技术很关键,往往很多的实验者都不能很好的掌握力度和手法,很容易破坏生长点,进而不能萌芽幼苗,同时,建议有旁人协助完成;④后期的养护要注意,不能淋湿切面,造成伤口腐烂。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十六卷).第一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30~32.

[2]王成聪,陈恒彬,陈榕生.福建厦门地区龙舌兰科多肉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4,43(1):69~72.

[3]魏顶峰,杨庆华.龙舌兰属植物的经济价值[J].中国园艺文摘,2013(12):229~230.

[4]黄献胜.泷之白丝及其繁殖[J].中国花卉盆景:多肉植物专辑,2005(11):4~5.

[5]黄献胜.浅谈龙舌兰的纵切繁殖[J].中国花卉盆景:多肉植物王国,2007(4):12~13.

[6]兑宝峰.龙舌兰属植物栽培与繁殖[J].技术与花卉,2012(20):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