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北地区高产田的培肥措施

2016-05-14 06:10张祎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产田粮食安全

张祎

摘要:高产田对于本地区农业发展至关重要。高产田土壤的培肥措施主要有增施农肥、培肥土壤,秸秆还田、用地养地,发展绿肥、提高地力,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关键词:高产田;培肥措施;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S158;S154.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60

高产土壤表示它具有最大的供给作物的养分、水分等要求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经过多年施肥、耕作、改土、培肥获得的。

1 增施农肥,培肥土壤

农家肥养分齐全,有机质含量丰富,培肥土壤效果明显。辽北高产田每年都施用2000公斤左右土杂肥、厩肥、堆沤肥等农家肥,投入有机物质,协调养分,既促进当年增产又培肥土壤。据调查昌图县老城镇高产田2008年每亩施用农家肥2200公斤,到2014年增加到4000公斤。每亩产量由2008年的368.5公斤,到2014年增加到536.5公斤。土壤有机质含量由0 96%增加到1.48%。提高了产量,培肥了土壤。昌图县头道乡利用庄稼秸秆作饲料养牛、养猪积肥。每亩高产田施用优质猪牛粪肥2000公斤,培肥改土速度快产量高。铁岭县阿吉、大青等乡重视增施农肥,培肥地力,平均每亩施用农家肥从2010年的2000公斤到2013年增加到3000公斤。土壤耕层有机质从2010年的1.85%到2013年增加到1.92%,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土壤。

2 秸秆还田,用地养地

农作物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土壤,用地养地,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据昌图县调查,1000公斤秸秆肥含有机质20%~27%,全氮0.44%~1.00%,全磷0.26%,全钾1.0%。秸秆还田主要采取堆沤秸秆肥及秸秆直接还田两种方式。秸秆粉碎就地还田,节省工本,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养分损失,提高培肥效果。据调查昌图宝力等乡高产田每亩机械粉碎500公斤秸秆直接还田,一年后土壤有机质比还田前增加0.1%,二年后还田比未还田地块高0.05%。耕层土壤容重比还田前下降0.05克/立方厘米,孔隙度增加1.73%,粮食产量提高10%。古榆、头道等乡高产田每年每亩施用秸秆肥500公斤,土壤容重由1.45克/立方厘米下降到1.29克/立方厘米,土壤孔隙度由46.1%增加到51.4%。秸秆肥既调节了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又提高了产量,做到了用地养地。

3 发展绿肥。提高地力

辽北种植绿肥已有50余年历史,增产肥田效果比较显著。近几年种植面积有所发展,不仅在低产土壤上进行粮草轮作,而且高产田上也进行粮草间作。试验表明二年草木栖茬,有明显肥田效果。据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14%~0 41%,全氮含量增加0.01%~0.03%,全磷含量增加0.01%~0.02%,土壤容重降低5.1%~17.8%,孔隙度增加9~17%,平均增产30%。昌图县万安等乡高产田玉米与草木栖2:1间种,土壤有机质增加0.025%,粮食产量提高15%。既增产又提高地力。

4 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综合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以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这是现代科学施肥方法,能防止养分比例失调和供肥不足,克服盲目施肥所造成肥多浪费,肥少消耗地力的弊病,达到既种地又养地,全面均衡增产的目的。各地都应根据土壤养分化验结果,供肥能力,加上农肥施用水平及供肥数量,按计划产量对养分的需要以无机肥给予补足。应由农业部门负责技术指导,政府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也应逐步建立肥料配方厂,按作物、土壤肥力水平的需要生产各种计量配方肥,供应各地需要,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这是一项现代化科学技术,应逐步推广。

5 加深翻地深度。增厚活土层

逐年深翻是增加活土层,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有效措施。铁岭市昌图县棕壤土面积占比62%,土质较粘重,可通过逐年深翻,增厚活土层,有利于改善土壤不良结构,创造协调的水、肥、气、热条件。但耕翻一定和增施农肥结合起来,以提高效果。对水稻土和土质较重的低洼盐化草甸土可通过深翻增强土壤理化性能,加速熟化,提高矿化率。对砂质土应采取隔年轮翻办法,以利于增强地力。但秋翻必须坚持秋天起垄,以利于蓄水保墒,做到春墒秋保,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

6 实行合理轮作倒茬。防止养分单一消耗

自古以来农民就积累了轮作倒茬的经验。应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针对铁岭地区面积大的特点,尽量减少重茬。对瘠薄地应通过种植不同作物,发展粮草间作轮作,实行合理倒茬,以防止连年种植一种作物,造成土壤某种养分的单一消耗,降低地力。

7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是培肥地力的措施之一,应因地制宜采用生物与工程相结合的措施进行。重点应改造中低产田,如能改造成高产田,将对增产起着重要作用。应根据土壤存在的障碍因素进行综合治理。对低洼易涝、盐碱化地区,以修条台田为主,撤水排盐碱。其水利条件充足、土质较好的地块,应积极发展水稻生产。对风沙区以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增加森林覆被率为主,积极发展牧草绿肥,改变生态环境、保护土壤、提高地力。对丘陵低山区,应因地制宜植树造林,修梯田结合种草进行综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培肥地力。对平原区,应实行田、林、水、路综合规划,提高农田建设标准,发展灌溉,整平土地,增施农肥,发展绿肥,培肥地力。

高产田在粮食生产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高产田粮食安全
5G+智慧农业 打造中国粮仓高产田
善用“黑科技” 种出高产田
新郑市高产田土壤养分变化研究
桦甸市红石镇玉米高产田的构成研究
桦甸市红石镇玉米高产田的构成研究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