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坚守与困境

2016-05-14 10:34朱家雄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百鸟朝凤天明唢呐

朱家雄

5月4日,第四代导演代表人物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在北京举行首映礼,影片主演陶泽如、李岷城等等以及陈凯歌、谢飞、黄健中、何平、张扬、管虎等知名导演都到场助阵。5月6日,该片在全国公映,笔者在公映当天应邀观影,不觉深为所动,以为这是一部书写村镇唢呐艺人在新时代遭遇了尴尬困境但却执着坚守的感人之作,并以为众多从事相类手艺、相近工作的精神同道必会格外生出“心有戚戚然”之叹。

影片所集中呈现的流传于乡土民间的高妙唢呐艺术,无疑是中华文明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非遗”在当今时代所遭遇的尴尬、失落与冲击也都在影片当中展现无遗。就像《美人鱼》在讲故事的同时,还点明了一个时髦的环保主题一样,《百鸟朝凤》在表现人的坚守不弃宝贵品格的同时,也表达出对全球化背景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消逝的强烈痛感。并且《百鸟朝凤》拍在《美人鱼》之前。

焦三爷和游天宇的传承宿命

简单地说,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无双镇焦家班班主焦三爷及其爱徒、接班人、游家班游天鸣班主师徒两代人为传承唢呐技艺作出巨大努力与牺牲的故事。

当游天鸣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时,其父游本盛强行送他到焦三爷门下学习唢呐吹奏艺术,只因游本盛少年时想学这门技艺但是未成行,于是就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寄托在了儿子身上。游天鸣本来对吹唢呐没有兴趣,但既来之则安之,逐渐地也就喜欢上了,并且把学会代表唢呐匠最高水准的作品《百鸟朝凤》当作了自己一心追求的理想。少年游天鸣在焦三爷的指导下勤学苦练基本功,用一根长长的芦管从河中吸水,这是个很有难度的事儿,目的在于提高肺活量和吹奏功力。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终于获得了成功。

以上情节的亮点在于望子成龙和励志。按说也是点中了中国式父母的穴位,但场景毕竟与学校里的课堂区别较大,所以许多人的领悟与联想就止步于画面了。

可就在这时,又有一个名叫蓝玉的少年被其父送至焦三爷门下。对于这个新来的师弟,游天鸣颇感欣喜。但蓝玉的天分显然更高,学东西总比他学得快、学得更好,以致焦三爷带领焦家班外出接活时总是捎上蓝玉去“见世面”,而把游天鸣留在家里,而且还在某日将一把祖传的唢呐交给蓝玉,开始教他学习唢呐吹奏艺术。倍感委屈失意的游天鸣觉得师父看不上自己,甚至觉得自己并不是吹奏唢呐的料,就偷偷跑回了家。可是在院子里听到望子成龙的父亲和好友聊天表达出对自己的强烈期盼时,游天鸣觉得不能辜负父亲对自己的热切期待,于是又悄悄回到了师父身边。焦三爷体会到游天鸣的心情,终于开始正式教这个少年吹奏唢呐。在游天鸣和蓝玉之间,他在内心里其实对游天鸣更为重视。而且他也在日常生活和辅导过程中对两个孩子多有考察和检测。

上述情节的多次反转不免让观众跟着游天鸣的顺境与逆境之下的心情一同起伏、感同身受,当资质平平但分外努力的游天鸣终于获得师父的首肯时,谁都会觉得竞争固然残酷,但获得荣誉的心理需要却往往可以化生出向前不止的动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游天鸣和蓝玉都已学到了可以出师的水准。焦三爷于是召集焦家班成员、所有弟子和邻近乡亲举行了一个“传声”大会,也就是选择自己的接班人,就如武林各派选择本派的掌门人一般。经过两人的演奏和比试,焦三爷当众宣布了结果,他决定选择游天鸣作为焦家班的接班人,也就是已经师承了多代的唢呐技艺的新一代传承人,并决定将难度最大的看家绝活《百鸟朝凤》教授给游天鸣。蓝玉为自己的落选倍感失落和伤心,但他不得不遵照师父的意思卷起铺盖回家。游天鸣则在之后的多年里专心一意地跟焦三爷继续学习,不断提高技艺,并学到了师父的绝学真传《百鸟朝凤》。

无论在竞争中胜出还是失败,都是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常态。在各种竞争中胜出的人,或许还产生自己被上帝选中、被命运善待之感,成功者会因此受到更多激励。

光阴荏苒间,游天鸣就已成长为一个一表人才的青年。年老的焦三爷决定把整个焦家班交给他去带,并宣告无双镇从此不再有焦家班的旗号而只有游家班行走江湖了。学艺多年终于接班的游天鸣既兴奋又倍感担子沉重、责任重大。几百上千年以来,方圆一带的喜事、丧事,乡亲们都要请历代唢呐班出场演奏喜乐或哀乐,这已经成为这片黄土地上不成文的规矩和民俗,作为传统乡村社会中的一名唢呐手或者鼓手,在各种或悲痛或喜庆的隆重场合,凭技艺多多少少挣点钱之外,还总是极受乡亲尊重。或许这也是游天鸣、蓝玉们的父辈争抢着要送孩子到焦三爷门下学吹唢呐的主要原因。不过时代确实已经不同了,游家班的首次亮相虽然挣了钱,但邀请他们去吹唢呐的“客户”对这些民间演奏家却远不像以前那样恭重了,钱是照给,但对他们的演奏却缺乏以前的虔敬了,甚至是有些满不在乎了。也已长大成人的蓝玉也参加了这次活动,久违了的游天鸣和蓝玉由此重逢。

好不容易学成毕业了,未几,却发现所学的知识似乎略有些过时了。对于现代学科,办法就是更新知识,不断学习本专业生发出来的新知识。但对于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这个办法却仿佛行不通,怎么办?

游天鸣带着好些礼物去看望师父焦三爷,师徒俩都为游家班的首次成功感到欢喜和欣然,喝醉酒的焦三爷鼓励游天鸣继续努力,并殷切期望这传承了好几百年的唢呐技艺能在自己的得意门徒手里发扬光大。20多岁的游天鸣到了成家的年龄,其父母为他的婚姻问题谋划着,想到了换婚的主意。他们想让游天鸣的妹妹嫁给一个男生,然后男生的妹妹嫁给游天鸣。但游天鸣的妹妹拒绝了父母的介绍。游天鸣和蓝玉共饮叙旧,游天鸣意外得知蓝玉和自己的妹妹在同一家工厂工作,而且已经悄悄谈上了恋爱。

明明是回光返照,却常常被误会为昔日重来。剩男是因为没钱。类似的感悟生活中比比皆是,导演信手拈来,在观众心里就都可以激起程度不一的共鸣。

游天鸣再次率游家班“出征”,去为一场婚礼奏乐助兴。但却遭遇了新崛起的时髦的洋乐队的强力挑战。两队在婚礼现场互不相让,各自施展拿手好戏全力争夺听众与观众。虽然“客户”和现场观众更偏爱新潮的西洋乐队的演奏和时尚美女歌手的演唱,虽然一开始游家班就明显处在了下风,但游天鸣等唢呐艺人不服输,依然坚持演奏。结果矛盾的双方以音乐名义展开的和平竞争终于演化成一场野蛮、失控的暴力互殴,大家激战正酣、头破血流之际,是意外到场的焦三爷一把推翻了一桌酒席,大家这才得以结束“战斗” ,但游家班的唢呐却在混乱中折损了多件。此后,游家班的发展陷入停滞和困顿。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家不得不为赚钱而忙碌。蓝玉和游天鸣的妹妹私奔到西安打工去了,游天鸣的父母对儿子的对象问题更多了一份担忧。游本盛埋怨儿子不开窍、没出息,居然还一门心思想把唢呐一直吹下去。游天鸣表示自己对师父发过誓,不能放弃唢呐,而要把这门古老的技艺传承下去。

这可真是礼崩乐坏、世道不古。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走向没落,而且无论怎样挣扎都是徒劳,真可谓无可奈何花落去。

好不容易,有一位去世的村长的家人请游家班出场演奏丧礼。但游家班人心已散,大家都不愿意再去吹奏唢呐。正当游天鸣无计可施之际,听闻了消息的焦三爷主动找上们来,说服游天鸣振作精神一起去找游家班的骨干成员。在焦三爷的努力下,总算勉强凑齐了演奏班子。在村长的丧礼上,焦三爷表示,去世的老村长德行之好几十年来无人不知,所以决定演奏轻易不示人的《百鸟朝凤》。村长的家人都很感动。有病在身且年老不支的焦三爷在演凑过程中咳血不止,于是游天宇接棒继续吹奏,总算圆满完成了唢呐匠奉为至宝的《百鸟朝凤》。

导演总算让唢呐艺术的最高成就《百鸟朝凤》在影片推进到这里时闪亮、辉煌了一把,但却依旧是回光返照。

焦三爷一病不起,他自知肺癌晚期无可医治,嘱咐把卖牛的钱给游家班重新置备一套新的唢呐乐器。而游本盛得知焦三爷病重,也卖猪卖羊换回1000多元让儿子拿去给师父治病。县文化局傅局长正在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他专程登门找到焦三爷家,希望把游家班的唢呐曲乐录制保存下来。焦三爷叮嘱游天鸣务必把大家找到一起来好好演奏、配合录制工作。游天鸣到省城西安的工地上去寻游家班的各位骨干。他遇到了蓝玉和自己的妹妹,也找到了多位游家班成员,但是有的成员因在化工厂打工嗓子坏了不能再吹奏,有的成员在工厂打工被机器切掉了一个指头也不能再吹奏唢呐。现实是如此的悲凉和无情,这令年轻的游班主感到茫然失措。蓝玉则说起了包工程的想法,他劝游天鸣留在省城和他们一起拼搏。但心系唢呐传承事业的游天宇终于还是婉拒了。

两代唢呐匠传人的心志可敬可佩。县文化局长的出现似乎让以唢呐艺术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绝出现了希望。事实上,国际社会和中国政府都已经意识到,如果真的任这些文化自生自灭,则它们都会如恐龙一样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

游天鸣回到无双镇,焦三爷弥留之际一再嘱咐他无论如何要肩负起传承唢呐技艺的重任。游天鸣郑重地答应了。焦三爷不久去世。游天鸣跪在师父的坟前悲壮又凄凉地吹奏起《百鸟朝凤》……

影片到此就结束了。游天鸣下一步的人生会怎样发展?游家班究竟还有没有未来?这在黄河岸边吹奏了几百年的唢呐技艺究竟能否继续传承下去?对这一切疑问,影片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吴天明《百鸟朝凤》的票房宿命

这样一个故事,没有大人物、大历史、大事件,既没有云集众多明星大腕,也没有两军对阵、炮火纷飞的宏大战争场面,显然是一个小成本、小制作的电影。从5月6日首日仅30万的票房成绩来看,《百鸟朝凤》这样一部以经典现实主义手法拍竣的严肃之作想必是难以取得商业上的辉煌了,但其所表现的精神力量却是强大而感人的。

这部吴天明生前所拍的最后一部电影,虽是书写唢呐艺人的挽歌,但也被认为是他的精神自传,也可谓他作为一名电影匠人对作品风格与艺术价值的坚守的写照。在商业化电影大潮汹涌的今天,以细节丰富、质感扎实的现实主义立场来拍摄作品、表达对现实生活真诚观照的电影人越来越少了,因此,这样的作品和这样的导演都显得尤为可贵。

但在同时,他们也面临着一个怎样在艺术追求和市场效益两方面都取得巨大丰收的双赢课题需要去进一步深入研究。不过,也许很多事情都是注定了的,就如艺术电影、小众电影恐怕注定了只有这么多观众、这么多票房,再怎么努力突围都是徒劳。主流观影人群的看片兴趣和心理需求似乎就是那样无法轻易更改,虽然绝不能要求电影人在创作时一门心思去迎合观众,但或许可以说,如果想要取得票房上的巨大成功,那就确有必要去认真研究时下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电影观众的观影趣味和兴奋点。或者说,在一定意义上,作为供给侧的电影工作者也得做好按观众之需去订制作品的思想准备,至少是要具备这种意识,毕竟按需订制作品的时代也是有可能或将不远的。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了“工匠精神”,由此,“工匠精神”成为激荡全国上下的热词。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包括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当然也离不开“工匠精神”,否则就不要对普遍高质量的产品有什么期待,也不要对文艺精品的诞生抱有什么幻想。吴天明导演2012年拍竣的这部《百鸟朝凤》其实就是一部充分发扬工匠精神之作。对人物性格精雕细琢,对细节设计一丝不苟,对情节推进拿捏精准……正是通过这些,《百鸟朝凤》才得以被众多电影同行公认为吴天明导演的精心之作、收官之作,吴导对其投入的智慧和心血都堪称少见。

不过市场和创作者的距离就在于,创作是为自己的内心而创作,还是迎合为市场的需要而创作。文艺作品当为时代、为人民服务。在今天似乎在相当程度上转化成了为市场上的“消费大众”服务,而这些“消费大众”只是“人民”中的一部分人,这个特定人群有自己的口味,并且堪称挑剔、刁钻,相对较难伺候,所以要在市场上赢得高额票房就注定会是一件难度系数极高的事情。导演的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是一个重要维度,大牌明星演员是一个重要维度,电影的故事有多精彩是一个重要维度,宣发工作是否全面到位、是否应心得力是一个重要维度,电影的价值观是否能击中观众内心深处的痛点也是一个重要维度……

在这诸多维度中,应该说,《百鸟朝凤》在多个维度上做得都还是不错的,包括在电影圈和观众中的口碑也非常不错。但为什么影片的票房表现却难以令人满意,甚至是令人大失所望呢?其中的原因或许在于当今电影市场诡谲难测背后所隐藏的后现代图景——主体观众人群在观影趣味上莫名的轻舞飞扬,他们对于传统道德观念、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与尊崇感已在日益变得淡漠和稀薄,他们的心态,即使不说是玩世不恭,那也是对一切形而上的东西都表现出真的无所谓的样子。总之,影像炫目、重在娱乐才是最重要的,哪怕离题万里、离地万米、天花乱坠都无所谓。

吴天明1939年出生于陕西,是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吴天明拍电影非常投入,在艺术上也非常认真,总是深入钻研和思考,所以他拍的电影虽然不算多,但几乎部部都有在国内外获奖。而且他偏好改编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吴天明1983年独立执导的故事片《没有航标的河流》,该片于1984年获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夏威夷第四届国际电影节东西方中心电影奖,改编自叶蔚林的同名中篇小说;1984年执导由路遥中篇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人生》获得巨大成功,获第八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1988年又导演了电影《老井》,获第八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第七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2002年执导张瑞敏原型创作电影《首席执行官》;2013年9月,其《百鸟朝凤》在第22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获得评委会特别奖。可以说,吴天明其实是一位不多见的获奖专业户。而且他在担任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期间,多次对电影新人给予大力支持,尤其对张艺谋等第五代导演颇有提携,甚至有人誉其为“第五代导演教父”。

吴天明堪称获奖专业户,也却是风格鲜明的以现实主义叙述见长的优秀电影人。在拍电影这件事情上,吴天明比第五代导演的中坚人物陈凯歌、张艺谋等起步略早,成名略早,但其大众知名度却在几年后就被比他更年轻一个代际的张艺谋、陈凯歌等所超越——这个情形似乎有点像70后作家与80后作家的关系。但吴天明心态很好,他只是一心做事,继续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事。作为著名导演,吴天明曾经有多次机会去导演商业大片,但他都放弃了。唯有这部《百鸟朝凤》他放不下,多年间一直精磨细研,据说光剧本他就改了三年,务求拍出一个可以告慰自己与总结人生的精品。从作品的表现来看,果然品质卓绝,当得起电影圈众多导演众口一词的盛赞。但是从上映以来市场表现的角度来看,《百鸟朝凤》却是又一部口碑好到爆棚但票房却不甚理想的名导之作。

一部电影,市场好或者不好,原因很多,每一部电影的原因都各不相同。就《百鸟朝凤》而言,吴天明这三个字作为一个热点IP是没有问题的,电影本身的内容、故事、主题、艺术高度、生活底蕴等等也是没有问题的,那么问题在哪?我想,也许是因为几十年前的农村题材不那么赶潮流,的没有选取迎合当下年轻观众群体趣味的素材去拍?也许是投资额度太小不足以做到明星大腕云集其中?也许是缺乏前期的广泛深入的多波次的有力宣传和炒作?等等吧。豆瓣给《百鸟朝凤》的评分高达8.4分。但是,5月6日《百鸟朝凤》第一天公映的票房只有30万,5月12日,上映到第7天,累计票房成绩也仅有365万,影院排片还下降到了1.2%。哪怕是张艺谋自掏腰包购票请人看电影,哪怕是李安导演站出来力挺吴天明,于票房都无济于事。负责影片发行的方励坐不住了,当晚8点,他在自己的微博上直播发布了与宣发相关的心酸和感概,之后,竟然公开跪求全国的院线经理们为《百鸟朝凤》增加一点排片!结果转播无数,一夜之间,方励就火了,《百鸟朝凤》也真的就给炒了起来。其实这实在也是方励及其团队用尽了一切宣传推广手段后的无奈之举,但这一惊人之举也堪称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怪招营销,竟然还真收到了奇效:随后的双休日排片量增幅明显,观众也大增,到5月15日晚,累计票房达到了2661万!截止5月17日,票房已经突破3000万!《百鸟朝凤》眼见就将彻底沉没,却忽然峰回路转、创造了奇迹,可谓豁然实现了一部严肃的现实主义艺术影片在商业片大潮里的市场逆袭!

不过,《百鸟朝凤》的成功毕竟是个偶然,是个意外,并不代表文艺片、艺术片的境遇就已发展到了整体大翻身的时间节点,《百鸟朝凤》的成功其实是不可复制的。总而言之,不论《百鸟朝凤》的票房表现究竟怎样,作为吴天明导演最后的绝唱之作,其分量、价值和意义都是非同一般的,其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的强烈忧患与高度关注也是值得我们敬重和仰视的。

猜你喜欢
百鸟朝凤天明唢呐
民族器乐唢呐的未来发展趋势探析
唢呐
唢呐放光芒
副驾驶座
不设套路,只为初心
《百鸟朝凤》的前世今生
《百鸟朝凤》对“西部电影”风格的坚守
莫让《百鸟朝凤》下跪重演
唢呐(短篇小说)
我心目中的吴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