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架过渡桥突破拼音关

2016-05-14 12:51陈钢强
新教师 2016年5期
关键词:复韵母读音节韵母

陈钢强

汉语拼音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起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学生认识生字、积累词语、拓展阅读的桥梁。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但在实践中,虽然我们花了足够多的精力来教学,但学生拼读音节的正确率却不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教师要依据新课标要求,整体把握拼音教学,化难为易,提高拼音教学的效果。

一、声母大比拼

23个声母的教学要发挥图画的作用,因为在教材中,23个声母的音和形巧妙地融合在文本的插图中。这些图片的教学资源要在对比中发现,并巧加运用。1.借助图画教学声母的形。每一个声母的形状都与插图中的物体相连,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先观察再记忆。实践证明,这种联想式的识记方法最为有效。例如,从插图中的播音机联想到b的形,从一根拐杖联想到f的形,从小孩赶小猪手持的棍子联想到l的形。2.借助图画教学声母的音。声母的发音若只是纯发音练习或技巧上的指导,往往是枯燥无味的。教师可借助插图来指导声母的发音。声母的发音与插图中的事物及从事的活动相关。例如,从小女孩听广播的图意自然引出b的音,从小男孩爬山坡的图意引出p的音,从小朋友在捉迷藏的图意引出m的音。再通过编儿歌加动作辅助识记的方式让学生练习发音:一起听广播“b—b—b”(学生用手摆出广播器的形)。一起爬山坡“p—p—p”(学生做出爬山的动作)。你我捉迷藏“m—m—m”(学生伸出双手做摸的动作)。这样从学生日常的行动中引出声母的发音,这种迁移式的发音方法,既灵活又有趣,容易解决学生发音困难的问题。

二、韵母巧分解

从实际教学反馈中我们不难发现,要让学生学会拼读音节,关键在于学好复韵母。在拼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把复韵母看作单韵母来读,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在教学中不要让学生机械地记忆9个复韵母,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读准复韵母的诀窍。读准复韵母的关键在于摆好第一个字母的口形,再从首个音的口形自然而然地滑向下一个音。例如要认读复韵母ui,先让学生先摆好u的口形,再从u的音滑到i的音。这样有顺序地进行反复练读,掌握发音的要领,学生在认读复韵母时就轻松多了。无论是前鼻韵母、后鼻韵母还是复韵母,在教学时都要当作一个整体来读写。这一点学生往往会忽略掉,教师要反复地进行强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声韵母相拼时,让学生先对韵母进行分解,再进一步进行拼读。例如,在拼读“sɑo”“zou”“niu”时,先让学生对音节进行分解:sɑo→(s)(ɑo)、zou→(z)(ou)、niu→(n)(iu),学生在分解声韵母的过程当中,自然而然地对复韵母的整体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样每课一练,学生再去掌握复韵母就水到渠成了。三拼音节的拼读中,更要让学生懂得分解韵母。例如jiɑo→(j)(i)(ɑo),guɑn→(g)(u)(ɑn),学生懂得分解音节了,拼读才会更准确。两拼音节与三拼音节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介母。教师可以多举一些例子,引导学生去发现三拼音节中的介母往往是由i或u来充当的。这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学生辨别三拼音节就容易多了。

三、整体认读音节勤巩固

16个整体认读音节瞬时记忆很容易,而遗忘也很快。教学中,要明确告诉学生既然是整体认读音节,就应直呼音节,不能拆开拼读。而要让学生熟练认读到记忆,就要时时不离口,进行“强化口令”训练。这是个土办法,也是个好办法。例如,在遇到整体认读音节ri时,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就要加上“整体认读音节ri”这种口令式的读法。文本中整体认读音节不断出现,教师就要抓住这些音节,引导学生经过口令式的复读,日日巩固,这样,再多再难的整体认读音节也忘不掉了。整体认读音节的认读还可在比较中得于巩固。可以打乱“zhi、chi、shi、ri、zi、ci、si”的顺序,让学生认读;还可以出示一组含有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字母,让学生进行归类认读。学生在比较中加深了印象,也提高了识别能力。

四、音节拼读要拓展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拿活的教育去教活的学生。”教材所呈现的只是汉语拼音当中的大目标、小范例。教师要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在每一课的音节拼读当中,就要做到与拓展延伸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例如,教学ɑo这个复韵母,教材列举了ɑo的四声及zɑo、sɑo、shɑo三个音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若教会这些内容后就止步不前,学生的拼读能力必定受阻。因此,可以进行拓展延伸。首先要拓展声母与ɑo的四声相拼。其次要搜集更多能与ɑo相拼的声母,罗列出来让学生反复拼读。如以h、n、g等声母与ɑo的四声相拼。学生通过更多的尝试,拼读方法得以练习,对于ɑo的记忆就更为深刻。

五、识字阅读再见面

汉语拼音教学不能一蹴而就。在识字与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加以复习巩固。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过圈画生字、拼读音节,直接全面地复习声韵母。其次,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来挖掘文本的生字音节中的独特性。例如《静夜思》这一课当中,“床”“光”“望”“乡”这4个生字的韵母都是ɑng,因此,教学时可先简要复习后鼻韵母ɑng,这样学生就容易正确拼读音节。再如《小小的船》这一课中“船”“弯”“看”“见”“闪”“蓝”6个生字的音节都带有ɑn。同理,教学中先复习前鼻韵母ɑn的四声,再拼读音节,学生就能顺利拼读字音,记住生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最难以区分的应当是受地方方言干扰的平、翘舌音的区别。借助拼音来正音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在这一难点的教学上,教师要善用教材中的生字表(一)。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让学生对生字表(一)中要求认识的生字进行归类,特别是含有平、翘舌音的生字,应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来,利用晨读进行归类拼读。也可进行平、翘舌音的对比读,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等等。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就能准确读出平、翘舌音,并能正确区分。

“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汉语拼音教学自有其特有的规律,教师只有把握规律,巧妙引导,才能化难为易,真正提升学生学习拼音的效率。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

猜你喜欢
复韵母读音节韵母
声母韵母
复韵母歌
单韵母扛声调
有关r音节的读音规则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一年级上册期中检测题》参考答案
单韵母读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