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教学智慧的三条路径

2016-05-14 02:33朱国荣
新教师 2016年5期
关键词:预设交流目标

朱国荣

【编者按】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处理意外出现而又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对待处于一时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出的能力。尽管教学机智是瞬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但教学机智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本期与大家一起分享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展现出的教学机智。

如何彰显教师的教学智慧?如何让课堂灵动、高效,充满生命活力?这都是教师在提升专业能力过程中需要不断追问、探索、突破的关键性问题。其中,教师需要重点提升以下四种能力:第一,提升教材研读能力,关键是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第二,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关键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适合学生探索的学习任务;第三,提升教学预设能力,关键是在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做出合理、准确的教学预设;第四,提升教学执行能力和灵活应对能力,关键是严格执行预设和合理应对生成。本文将基于后三种能力,阐述彰显教学智慧的三条路径。

一、设计挑战性任务,预设探究方向与可能结果

教学中,问题过细,坡度太小,看似顺利流畅,实质上学生思维并未经历必要的锤炼,没有愤悱之后的顿悟,知识学习处于浅表状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挑战性任务引领学生的学习,让学生面临困难、多维探索、展现差异、共享资源,是实现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个好的挑战性学习任务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起点低,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得着,能找到拾级而上的起点;二是空间大,问题具有纵深度,能引发学生多角度、深层次思考;三是有差异,学生探索的路径、解决问题的策略、思考的层次会有较大差异,而这种差异也为后续交流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学中,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如下。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因为都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这个学习任务内容简单,问题封闭,答案唯一,缺少挑战性,据此教学,课堂难现生动与深刻。更大的问题是,不少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在把握教学目标上存在偏差。学生在三年级学习分数时,已经初步认识了把一个或几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这一个或几个物体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关注这个是“谁”的,即关注隐藏在一个分数背后的那个单位“1”。显然,如果将教学重点放在填出括号里的分数,就与目标相去甚远。

笔者在上这节课时,设计了以下挑战性学习任务:从图2的9个圆中任选几个,表示出它们的。

这个学习任务具有较大的开放性、选择性和思维的张力。预设班里低水平的学生可以选择其中1个圆,表示出1个圆的。水平稍高一些的学生可以表示出4个圆的。水平再高一些的学生可以表示出8个圆的。水平特别高的学生或许能表示出全部9个圆的(或5个、6个圆的等)。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在思考“选择几个圆”时,就在关注单位“1”,突出理解是把“谁”平均分成4份,选其中的1份。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作出多种选择和表达,9个圆的图在练习纸上有一式四份,教师布置任务时,就提示和鼓励学生表达出不同方法。

二、预设反馈重点与反馈路径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在合理预设学生的探究方向和可能出现的结果后,教师还需要进一步理清如何反馈的问题。具体可细化为两个问题:①反馈重点是什么?②怎样反馈?包括反馈的方式和顺序。

1. 要根据教学核心目标确定反馈重点。

组织反馈时,教师要有目标意识,能达成核心目标的材料是反馈的重点。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困难与错误,在教学难点处充分组织交流讨论,这也是反馈的重点。

2. 要根据反馈内容确定反馈方式。

相对简单的问题,可以采用直接指名口答的方式。当学生有争议、有不同想法时,可以组织组内(或同桌之间)交流,交换意见,在组内达成共识,然后再组织全班交流反馈。指名板演、投影呈现、实物展示等都是呈现学生思维成果的好方式,经常运用于学生独立探索之后,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板演与投影的内容。

3. 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确定反馈的顺序。

确定反馈顺序应遵循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当有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低时,一般先反馈低认知水平学生的材料;当有学生出现错误时,一般先反馈学生的错误材料;当有学生理解不够全面时,一般先反馈学生不完整的材料。

就如上述“分数的意义”一课的教学,其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和关注隐藏在一个分数背后的那个单位“1”。据此目标,我们确定这个挑战性学习任务的反馈重点是一个核心问题: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分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个问题,突出对一个分数背后的那个单位“1”的认识和关注。

这一环节的反馈采用投影呈现方式比较合适,反馈顺序依次是1个圆的、4个圆的、8个圆的。但投影反馈有一个缺点,学生探索生成的材料无法保留下来,以作进一步整体观察、比较分析。因此,教师可以预先制作实物教具,如将9个圆的图放大打印在纸上,由教师先画好1个圆的、4个圆的、8个圆的等多种情况,在投影呈现后,依次粘贴在黑板上(图3)。这样,关键性的材料被整体呈现,亦保留了下来。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这些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严格执行与灵活应对

教师一旦进入课堂,需要具备两种基本能力,一是严格执行教学预设的能力,其关键是清晰的目标意识;二是灵活应对的能力,其关键是明确的学生主体意识。

1. 严格执行。

教学预设与准备是教师自信迈入课堂、展开教学的基础。要执行好教学预设,教师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1)清晰呈现挑战性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解读任务。

建议教师采用板书或课件等静态方式呈现,让信息在黑板或屏幕上保留下来。一个挑战性任务的学习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10分钟左右),如果学生对起始任务不清楚,那接下来的学习交流就会处于游离状态,影响学习的时效。教师呈现任务后,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任务”内容,着力培养学生解读“任务”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现实理解水平,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

(2)引导学生在重要与核心处慢慢地学。

独立解决任务是学生自我挑战的必要过程。在挑战性任务教学时,要留给学生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静静地去独立思考、尝试解决。独立解决的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个体劳动量。如果个体完成任务有普遍难度,可以通过小组研讨相互启发,再集体完成任务或继续个体探索。通过努力,学生或是找到了多种解决任务的方法,或是找到了自认为正确的错误答案,或是百思不得其解,正是这种差异资源与开放心态为全班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核心问题的讨论、交流是体现任务价值、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要引导学生充分表达各自的观点,暴露自己的认识,要鼓励学生质疑和争论,要将学生推到前台,激发学生学习研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灵活应对。

教学既是科学,具有严谨性和确定性;教学也是艺术,具有偶然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自由表达的背景下,在真正展开教学时,任何完美的预设都只是教师理想化的应对之策。面对几十位具有不同认知基础、认知特点的学生,教师预设之外的信息随时都会自然地呈现出来。如何智慧应对?这是对教师的考验,也是提高教学效率,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关键所在。

面对意外生成的材料,包括学生独立探索的结果,抛出的观点,提出的质疑等,教师应善于从教学目标出发,迅速判断这一材料的教学价值,采用合理的应对策略。

(1)放大,深入追问,改变预设教学方案。如果意外生成的材料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值得深入展开剖析和讨论时,教师应改变预设的教学方案,因势利导,借助生成资源组织交流讨论。这一方面彰显了对学习主体学习成果和观点的尊重,也为更好达成教学目标提供了契机,从而使课堂彰显生命活力。

(2)缩小,简约处理,可以直接肯定,激励情感,也可以明确否定,澄清思路。如果意外生成的材料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相去甚远,展开对问题的讨论,将影响核心目标的有效达成,这时,可以简约处理,可以直接肯定,也可以明确否定。

(3)搁置,不下定论,作为后续探索的起点。如果意外生成的材料在本节课教学时间内无法展开交流和讨论,但确实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这时,便可以不下定论,或作为后续学习的内容,也可以作为探索性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外展开探究。

彰显教学智慧,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要求教师不但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意识,还要善于进行挑战性任务设计,合理把握教学预设,并灵活处理学生成材料,这也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关键路径。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预设交流目标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