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

2016-05-14 02:33李军君
新教师 2016年5期
关键词:苏格拉底公差笑话

1

“孩子们,李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自己是谁吗?知道自己是谁的,请举手。”

我的问题刚一提出,作文教室里的六个孩子便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

“真的知道自己是谁吗?”我又加重语气提问着。

孩子们顿时骚动起来,有的孩子不屑地发出“切”的声音,有的孩子因为觉得这个问题真是太幼稚了而露出微笑,有的孩子却一脸茫然地摇了摇头……

“这么简单的问题,你还不举手,”一个男孩子转头看着旁边的同学,一脸纯真笑呵呵地说,“你难道不知道自己是谁吗?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走到“一脸茫然”面前,俯身问她:“你不知道自己是谁吗?”她晃了晃脑袋,眨了眨眼睛,沉思般地回答:“嗯,有时知道,有时不知道。”

其他孩子慷慨地送来“哈哈哈”的笑声,我却不由得为这个“一脸茫然”的孩子竖起了大拇指。我进一步说:“孩子们,我们现在又升了一个年级,长大了,但是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并不能完全讲清楚自己是谁,有时我们做的事,连我们自己也不认识自己了,是不是呢?”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异口同声地回答:“嗯。”

2

晚上,已经八点钟了,我正打算写点文字,忽然,电脑QQ响了,一看,是大学时期的一个老朋友正在传呼我语音聊天。我本能地去接听,他却挂断了。这时,我身旁的手机响起来了。

他是我大学时期志同道合的朋友,毕业以后各奔前程,平时除了QQ聊天以外,我们已经将近一年没有通过电话了。接听,聊天。话题不断转换,我们越聊越深入。

“李军君,我感觉你变了。”手机那端莫名地冒出这么一句话。

“有吗?”猝不及防,我愣了一下,随即补充,“每一个人都在改变。”

“我不是说这些。大学毕业以后我们再没有见过,但在我心里你一直是那个大学时期很聊得来、聊得很轻松的朋友。我感觉你现在和大学时期有点不同了。”

“你是太敏感了。为了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或许我的处世方式、表达方式有点改变了,但是情感上、内心里的一些本质的东西是不会改变的,一直守护着。”虽然这样辩解着,但是一刹那间,我也有点不认识自己,说不清现在的我和大学时期的我有什么不同了。

3

“我是谁?”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用这一生去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位列人生的三个终极问题之首。

我们一起欣赏这样一个古代笑话:一个公差押送着一个犯事和尚去某地。在路上,一天,公差多饮了一些酒,就不自觉地睡着了。这时,和尚觉得机会难得,转身欲跑,可是转念一想,干脆转回来,三下五除二,他将公差的头发剃了个干净。等待公差醒来,一看,行李还在,再一看,这一惊吃得不小,和尚,咦,和尚哪去了?他下意识地用手挠头,不禁心中一喜。因为他摸到了自己的光头,他喜的是和尚总算还在。可是麻烦还是没有完,公差不禁纳闷:“和尚既然在,那么我是谁?我又哪里去了呢?没有我,谁来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呀。”

这只是一个笑话,但是给我们生动地阐述了“我是谁?”的问题。我们常常犹如那个公差,并没有真正弄清自己是谁呢!

4

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会发现,我们越来越难以认识我们自己。

认识你自己,成为我们每一个人最迫切的责任。

早在几千年前,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德尔斐神殿里就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清晰地写着“认识你自己”。我国大教育家孔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苏格拉底将“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苏格拉底指出什么样的知识对人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这就是“认识你自己”。唯有发自内心,才能真正拥有知识和智慧。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了他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每一个人最内在的自我都是被深深埋藏起来的。认识你自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悟性和时间的,我们要学会耐心等待,并不断挖掘……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朱蕴茝)

猜你喜欢
苏格拉底公差笑话
苏格拉底的信仰
苏格拉底
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
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
幽默笑话
像苏格拉底一样拒绝
公差原则的分析和形位公差的计算
幽默小笑话
笑话两则
苏格拉底教学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