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课堂中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2016-05-14 12:33陈康英
广东教育·综合 2016年5期
关键词:乞巧清平乐现代诗

陈康英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并且在阶段目标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诵读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因此,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一定距离,学生并不能很好把握它的内涵和写作风格。以下是笔者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出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自主学习

(一)配乐吟唱,传承经典

一般学习古诗均要求背诵,古诗的节奏感很适合瞬时记忆,对于长时记忆较难保持。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用吟唱、表演的方式来帮助记忆。如教学《乞巧》时,我采用了吟唱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乞巧

1=G 2/4

2 3 6 1 | 2 3 1 | 6 1 2 3 | 2 6 1 |

七夕 今宵 看碧 霄, 牵牛 织 女 渡 河 桥。

6 1 2 3 | 1 2 3 | 2 3 6 1 | 2 3 1 | |

家 家 乞 巧 望 秋 月, 穿 尽 红 丝 几万 条。

又如在教学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时,为了让学生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感受到了田园景色的美,我选用了著名歌星王菲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音乐,配上这首词,唱起来琅琅上口,学生顿时来劲,唱得十分投入。

(二)古今融合,创新经典

古诗词用词考究、寓意深刻,其创作均有特定的历史背景,要学生真切体会作者情感并产生共鸣,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笔者一直喜欢写现代诗,便有了用现代诗的语言来改写古诗的想法,使古诗与现代诗同时呈现,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比如,教师先示范改写杜牧的《秋夕》:

秋 夕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 夜

(现代诗)

在深秋的夜里,宫中点亮了烛台,

白色的光辉照着画屏,冷冷淡淡,

烛光中,宫女们拿着夏夜的绫罗小扇,

轻轻地扑打那残存的萤火虫。

看看天街,那夜色啊,

却如秋水般清冷,

望望牵牛,织女星,

他们还分离在天街的两边……

然后,让学生尝试改写林杰的《乞巧》。

(三)读写结合,创编经典

诗是语言艺术,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 的特点。要充分激发学生想象诗景、感悟诗情,读写训练是很好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完《清平乐·村居》后,我设计了以下读写练习:

读着 (诗句),我仿佛看到(听到) 我感受到了 。

巧妙设计补白点,既能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在练笔中进一步感悟作者诗词创作的意图,感悟诗词中的言外之意。

二、主导提升

(一)细品生疑悟诗意

中国的诗词,都是“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这个“思”字是大有学问的。诗人在创作古诗时,有特定的时代背景,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就会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乍看,是首写景诗。细品之下,学生就会产生疑问:这么冷的天,湖面都结冰了,这位老翁怎么钓鱼,他钓的是什么呢?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这首诗写的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孤傲的情感,抒发政治上的失意和苦闷,是首寓意深刻的诗。

(二)主题组诗乐积累

相同或相近主题的古诗,集中组合,实施组诗教学,使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大量接触主题相关的古诗,感受诗人的情怀,学习诗人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根据人教版现行教材,古诗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大类。

(1)自然风光:如《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

(2)思乡之情:如《静夜思》《秋思》《夜书所见》《泊船瓜州》等。

(3)乡村生活:如《村居》《乡村四月》《牧童》等。

(4)节日风俗:如《元日》《清明》《乞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古诗主题教学的建构,不局限于文本所提供的诗歌。本人在教学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就采用了组诗推进的方式,集中讲授思乡类古诗。即在学生品读完《秋思》后,带出孟郊的《归信吟》:“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并让学生对比体会:在诗人孟郊的眼中,乡愁是眼泪和墨水书写的家书;在诗人张籍的眼中,因见秋风而意万重,看似寻常的“又开封”,却道出了诗人那无法言喻的思乡情愁。主题组诗教学,有助于学生通过同一主题不同诗人的作品来领悟古诗词的深刻内涵。

(三)前后作品巧对比

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不同经历,决定了诗作风格的迥然不同。将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对比诵读,有助于学生了解古诗词中深刻的含义。如李白《独坐敬亭山》,如果孤立去看,很难理解其中含义。但对照其受奸人陷害后写的《赠从弟》:“一朝辞病归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才能理解到《独坐敬亭山》乃愤世嫉俗之语。又如在学习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时,我首先让学生阅读了许多辛弃疾早期的作品,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名作豪放而悲壮,就和《清平乐·村居》的清新明丽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在对比中细细品味出:戎马一生的辛弃疾,此时此刻更加被简单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所陶醉。

三、科学建构

我在进行古诗教学时一般分三步走:课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包括写作背景、诗人简介等;课中创设情境、自主感悟;课后引导学生收集同一题材的古诗,传诵提升。如学完孟郊的《游子吟》,收集其他思乡、思亲的诗;学完《赠汪伦》,收集送别诗;学完《元日》,收集描写节日习俗的古诗……学生通过 “一篇带多篇”的方式进行课外拓展阅读,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品味诗歌的能力自然一步步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我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参与开发建设古诗主题性学习网站——诗意童年专题学习网站,内容包括《寻找节日的诗情》《田园山水诗集》等。当学生开始沉醉诗中时,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文、开诗歌赏析会等。学生从学诗、诵诗、赏诗到作诗,在传承和发扬这些经典文化的同时,经历了一种生命的快乐。

猜你喜欢
乞巧清平乐现代诗
八月来临话七夕
《乞巧》
清平乐
仿写有模子,习作有样子——探究小学语文四年级现代诗教学
乞巧七夕
萧娴《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破解现代诗的路径:我们试读几首好诗
清平乐
清平乐
“21世纪中国现代诗群流派评选暨作品大联展”评选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