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2016-05-14 19:11蒋丽萍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6年5期
关键词:电势弹力实物

蒋丽萍

“境”实为“景象”、“情境”;“情境”可为物理环境,也可为情感氛围.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目的,让学生从所熟悉的场景中去探究物理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感知和体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物理教学创设情境的方法较多,但还得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具体的教学需要而选择应用.对此,本文将结合物理课堂实践,对教学中常用的情境创设方法作简单分析,旨在结合教学而进行理论归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帮助.

一、创设实物情境,直观感知

实物的特点是利于直接感知,如“弹力”可直接用橡筋来感知,如“单摆”可直接用实物演示,但实物只是直观呈现,学生在观察中不容易透过实物而发现实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正如“弹力”中学生知道橡筋由弹性,但却不能直接得到“弹力”的概念.在物理课堂中创设实物情境,目的就是要用实物来促进学生直观感知,引出抽象的概念或定义等,这样可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如“弹力”的教学中,教师直接呈现几种弹簧,引导学生推、拉、提、压、举,思考在这些活动中力是如何产生.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弹力”的概念,在此结合刚才的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形变”、“弹性形变”进行解释,然后再对“弹力”的概念进行辨析.接着对弹力产生的条件进行探究,该环节中也可借助弹簧进行,如为让学生明确条件之一是“接触处要有弹性形变产生”,教师可拿着弹簧(不施加力),问“是否产生了弹力?为什么?”以问答而明确要产生弹力物体在接触处要发生弹性形变.

实物情境虽然利于学生直观感知,但教学中很多实物却无法搬上讲台,如“变压器”的教学不可能直接用变压器来呈现,只能借助模像直观方式呈现.同时,在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的过程中,要注重借助语言直观和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观察中归纳和思考,这样才能让实物情境的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思考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则问,问则通.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新问题的过程.在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所熟悉的实物、场景等而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完成知识的构建,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去探究,主动经历.在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注重以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辅以教师的点拨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以“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中的问题情境为例,在该课时中,首先要弄清电势和电场强度的关系,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是否一定高,二是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是否一定为零,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探究并得到电势和电场强度没有直接关系的结论,然后以教材中的图(如图1)而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点电荷q从A点移动到B点过程中,静电力做了多少功?由W=qUAB和W=Fd=qEd而推导得到UAB=Ed.追问“如果A、B两点间的距离不沿着电场方 向,公式中d应该取什么?”结合教材图(如图2)引导学生合作计算点电荷q从A点移动 到B点时静电力所做的功.由W=qUAB和W=qELcosθ得到UAB=Elcosθ和d=lcosθ,教师点拨并得到“当A、B两点的距离不沿电场方向时,d的取值应为力在电场方向的投影”的结论,引导学生将UAB=Ed变形而得到E=UAB/d,解释其物理意义.这样,整个课堂围绕问题展开,学生在问题引导下思考、交流,教师再根据学生交流进行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三、创设实验情境,动手操作

物理实验对物理学习的意义自不待言,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重视实验,甚至还出现了“背实验”的现象,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提倡以实验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思考问题,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而获得实验结论,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提高其动手能力.在创设实验情境的过程中,要注重先引导学生猜想,再以实验方式进行验证,获得结论.

以“电阻定律 电阻率”为例,由欧姆定律知R=U/I,但是否能说R∝U,R∝1/I呢?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呢?由此而引导学生猜想,确定要研究的是导体电阻R与L、S及材料 间的定量关系,进一步点拨让学生明确要研究的是R与L,R与S,R与材料间的关系,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如研究R与L关系时,需S和材料相同,L不同的两根导体),展示实验板,介绍数字型电压表量程及使用方法,请同学帮助实验(如图3),引导学生检查接线,并读数,教师借助课件处理分析数据,学生合作讨论得出R∝L,R∝1/S,R 与材料有关的结论.这样,借助实验情境,引导学生猜想然后实验验证,在动手操作中得到结论,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丰富,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创设活动情境,合作交流

教学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师生间的活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活动,从以往的物理教学实践来看,课堂中更多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且是学生在教师“指令”下去完成任务,学生不够主动.提倡创设活动情境,就是要在课堂中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以活动方式来促进学生去展开对话、交流、辩论、讨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而让学生更好地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物理教学实践中,创设活动情境的方式较多.如问答活.在新课导入为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可采用师生问答方式进行.如电势差的第二课时中先复习提问,如什么是电势能?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之间关系如何?什么是电势?电势的零点如何选取?又如练习环节中可采用小组比赛方式完成练习任务,如抢答、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等,这样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练习效率.创设活动情境,在情境中还是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活动而让学生去掌握知识点.如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直导线的磁场方向的过程中,当学生动手演示后,教师就需借助多媒体演示并点拨.

物理课堂教学,不同的情境创设方法作用不同,教学中不能混为一谈,相反要结合具体的教学而选择相应的情境.同时也需注意,情境创设并非在导入环节可以应用,在探究环节也可用情境来引导学生探究.教学中以情境而激发学生兴趣后,要及时以问题、任务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增强师生互动,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物理,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激活物理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电势弹力实物
巧用弹力带提升立定跳远能力
第五节:《电势差》学案设计
关于场与实物关系的一种探索
电场中能量问题的处理方法
班主任进行实物分析的实践路径
用电势分析法解含容电路问题
弹力球
弹力是什么?
如虎添翼等
“电势和电势能”学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