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漆”与“画”:谁是本原

2016-05-14 11:04陈乃惠
艺苑 2016年5期
关键词:本原画意

陈乃惠

【摘要】 “漆”与“画”,谁为本原。“漆”与“画”既对立又统一,若是离开“漆”而谈“画”的漆画,“漆性”往往会落空;若是离开“画”而谈“漆”的漆画,“画意”也会落空;同时漆画要是没有借助技艺对“漆”的造化来表现“画”的内涵,那也不是一幅好的漆画作品。

【关键词】 漆味;画意;本原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漆画是“漆性”和“画意”两者合一,既对立又统一。“漆”与“画”要是得法,则相得益彰;要是不得法,则两败俱伤。如果漆画只是单独追求“画”、“漆”或“技”,那只能是无病呻吟的漆画。“漆”是“画”的载体,“画”是“漆”的灵魂,“技”是“漆”与“画”两者之间的桥梁。优秀的漆画作品必须是以“漆”“画”“技”三者的相互融合而得以体现。

一、漆画:为何姓“漆”

顾名思义,“漆”是漆画的主要载体,“漆”独特的质色之美为漆画渲染出精彩的魅力。古代漆工道:“白如雪,红如血,黑如铁。”[1]2此话正是对大漆神奇色质的真实写照,白的洁净而温厚,红的鲜艳而滋润,黑的幽亮而含蓄,其神秘感和耐人寻味的质感决定了漆画要比其他画种别具魅力。可以说,“漆”太有诱惑力了,要是削弱“漆”的表现从而来显现画意的存在,那么,漆画的特性是否被弱化了?在笔者看来,答案是否定的。

“漆”除了有不同于其他材料质色美之外,还有很强的黏合性,人们常说“如漆似胶”即形容大漆这一特色。“漆”耐热、耐酸、耐磨、黏性强等,也是“漆”最为优异的禀性,决定它能与金属箔片、玉石、蛋壳等众多材料的粘合,其包容性和表现力的潜质是其他材质无法比拟的。漆画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漆”淳厚内敛、光洁温润的材质能把画意表现淋漓尽致,其质感、量感和色感对视觉极大的冲击力以及其可触感让人在讲求视觉美感的同时,也会感受到触觉的体验。

当前,尽管化学合成漆等媒介材质的介入,并较为广泛地运用在漆画上,虽然不能等同于天然大漆的质色美和黏合性,但其可塑性也是当代漆画艺术不可欠缺的材料。就拿油画来说,“油彩”虽是单纯艺术形式的表现或是再现,而不是对材料本身产生一种审美价值取向,但它能让观者看到肖像、景物等内容表达画面的精神内涵。正由于此,漆画家也能让“漆”由内而外地产生浑厚、光洁、温润的美感与画意,碰撞出更为炫目多彩的画面,更能体现出漆画内在的艺术价值。如图1中的作品所示,在尊重“漆性”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审美意愿选用木板、漆、麻布、金属箔等材料进行创作,从“漆性”本质语言出发,通过麻布与漆色语言的组合,“漆”与材料的完美结合使画面呈现出漆独特的视觉效果,漆的特质把图像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漆性”语言表达图像形式的魅力,烘托出“漆性”与时代材料更深层次的艺术文化内涵。所以,漆画之所以能立足于画坛,关键在于它不单有着大漆独特的美学特性,而且还能驱驾于众多材料,把漆画艺术表现形式推向无限的表现可能。

一个画种的前行仅有材料美是绝对不够的,忽视画家的思想情感表达的漆画,只能是材料在画面上的堆砌,显得孤立突兀而毫无内涵,也不能体现漆画的特性,而被沦为其他画种的附庸品甚至消失。可以说,“漆”作为漆画艺术语言表现的载体,是画家对“漆”之美追求的情感表达,是被画境浸染的漆。它是画家表达思想观念的载体,传递出画家审美意境的图像视觉符号,因此才具有了生命力和美学价值。它不单在外在形式上博取观众眼目的愉悦,而且与某些艺术思想不谋而合,更高层次地传达画家的审美境界,所以欠缺“画意”的绘画是难以成功的。所以,“漆性”与“画意”是否统一,是衡量漆画作品好坏的基本标准,也是现代漆画创作者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二、漆画:要不要“画意”

漆画为何要“画意”?毫无疑问,“画意”即艺术作品的绘画性,它既要“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又要“意味深长”的内涵,才能是画家艺术风格、艺术观念的显现。绘画性是漆画的基本品性,它要求从“漆”的艺术语言着手,挖掘“漆”自身表现的潜能,给人以视觉的享受、心灵的滋养。漆画不单是“漆性”之能事,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艺术。可见,倘若一味地强调“漆性”而忽视了绘画性,作品势必缺乏精神内涵,那么,漆画的个性美也将丧失殆尽。

古代,漆画是指在彩绘漆器上的装饰画;相对现代而言,它已经从“器画相随”到“器画分离”,成为独立的绘画艺术门类,其“绘画性”是值得肯定的。漆画的绘画性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彩绘射猎图漆瑟残片》,“漆”的绘画性表现已经达到了成熟的境界,此图超出了装饰图案的范畴,气韵生动的人物成为彩绘棺木上最具有视觉魅力的部分,可以说,它是我国最早纯粹有“画意”的漆画。漆画的绘画性之所以能延续到今天,那是因为漆画与其他绘画一样,画家立足于“漆性”和“漆趣”,遵循“漆”的艺术规律去追求“画意”的率真和大气,体现画家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素养。

绘画性不仅是画家表达的方式,也是画种获得独立的标志。漆画的绘画性与中国画、油画、版画的要求并无二致,它需要画家一种心念与心迹的“画意”,让“漆性”在绘画层面上发挥到极致,或泼洒淋漓、或凝重写实、或简洁朴素、或绚丽明快。由于绘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作,任何画家都有其自身的独到之处,千人千面、个性十足,有写实、装饰、象征、抽象等多种艺术形式,漆画也是如此。如图2中的作品所示,画家运用大面积鲜亮的红色与沉稳的黑色,借助艳丽的红漆与内敛的黑漆相配搭,白色在画面的点缀使得黑红色块“艳而不厌”“减而不简”,画面惊才绝艳而耐人寻味,呈现出既瑰丽又蕴蓄的美,这不单归结于色块的精彩配搭、彩绘厚薄的变化、渲染的浓淡、打磨轻重的不一,也是光洁明亮、温润透明而朦胧神秘的“漆性”与画家精神意境悄无声息的融合,将浓郁的“画意”的与“漆性”融为一体,“画意”十足,使人过目难忘。

这是画家以不同的民俗风情特色为出发点,感受和体悟生活中人物形体的美妙,通过特定的审美意境对物象在思维上的升华和强调,物与意的相互转化、深化和融合,进而化为对象物,它不是对物象直接简单不加选择的折射,而是主观之意的物象化、客观之象的意念化,让“画意”与“漆性”完美地统一。由此,漆画归根结底是画家心灵感受和灵动思绪最真挚微妙的表达,以漆的肌理、色彩、质感的独特性在形式上留下自己的主观印迹,是画家难以用言辞表达个人真切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任何一件好的漆画作品都是“漆”与“画”有机的结合,是形式和意蕴浑然天成的结晶。

三、漆画:是不是无“技”不成“画”

“画”与“技”,这显然是两码事。任何一种绘画都含有技法成分,但漆画与其他绘画相比,技法性更为明显。因为漆画的技法有其工艺性,即步骤的程序化,制作的精致性,可称之为“技艺”。“漆”与“画”两者的统一非“技”莫属,只有借助于“技艺”对“漆”艺术语言的提炼、升华和创新来表达“画意”,才会给漆画带来艺术审美价值。所以,“漆”和“画”的完美结合只有通过“技”的表现,如果过分的追求“绘画性”而忽视了其“工艺性”,则会使漆画失去其独特魅力而渐渐走向消亡;如果是过分追求“工艺性”而忽略了其“漆性”,那只能是材料无意义的堆砌,也会使漆画失去了有别于其他画种的特性,而被边缘化。

漆画是绘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与壁画、油画、帛画等有着不同的表现技法,如有绘、贴、堆、刻、染、洒、皱、罩、拍、擦、填、磨等,每一种“技艺”都可以独立也可以综合运用,但“技艺”的表现不是材料简单的凑合或叠加,而是在画家创作意识的驱使下,主观意图与客观物象冲撞和契合过程中,将“漆”与“画”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漆”散发出“画”内在的韵味美,体现出材质的独特魅力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如图3中的作品所示,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图像下隐藏着不同的漆艺技法语言,如蛋壳镶嵌的花朵、绿色漆彩绘的叶子、红色漆髹涂的桌面,等等,再以红棕色的腰果漆通体罩上后,经反复的罩漆和研磨,由于研磨的轻重不一使画面呈出现若隐若现、丰富不同的色层变化,有白色蛋壳在经罩漆和研磨后呈现出暖灰色,同时绿色的叶子在磨显后也出现了让人预想不到的色彩效果,色彩隐约含蓄而美丽,画面色层的丰富性与打磨的偶发性使画面更加具有灵性之美。这样,画家运用精巧的工艺将自己的审美精神融入到漆画创作中,不同的工艺技法产生不同的视觉美感吻合了画家创作审美意念,技法、意境和创意的完美结合拓宽了当下漆画艺术表现形式,是作品的内在精神表达以及画家的艺术精神修养的体现。

四、漆画:“漆”、“画”、“技”如何为一体

任何一个画作从构思到完成,大体都需要通过技法对物质和精神进行沟通。而漆画是以“漆”为载体,通过“技艺”的表现来体现“画意”的,是“漆”、“画”和“技”相互结合的产物。漆画一旦从“漆性”剥离出来,只不过是借“漆”言画罢了;失去“漆性”的漆画,再好的“画意”也只不过是油画、色彩画而非漆画。

“漆”对“技”的运用应以画意的需要来定夺,合则采之、违则弃之、无则创之也。要是只重视“画意”,不注重“技艺”的修炼,“技艺”语言简单化,则会丧失漆画独特的艺术魅力;或是只重视传统“技艺”语言的继承而忽视其创新性,受传统“技艺”的束缚,则在画面内容和形式表现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从画者的角度来看,以漆为重者,则津津乐道于“漆”与“技艺”美之间,难免有模仿其他画种之弊,再好的“画意”也只是“浪得虚名”,这只能以漆的尺度衡量漆者对漆工艺的审美意境,没有更多绘画性的观照;以画为先者,则以思想的传导和意思的表达为主要,各种颜料和材料都有可能被画者使用,对大漆有限的“漆性”却是难以驾驭,这显然与漆画不相适宜。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可见,漆画是“漆”与“画”的融合浑成中,“漆”是为“画”服务的,“画”决定了“漆”的表现形式。如图4中的作品所示,显示出“漆”“画”“技”为一体的视觉感觉,这也是漆画最具诱惑性的一点。在技艺上,画家在底层铺设的银箔上通过沉稳的泼漆,或在皱漆的层面上髹饰银泥;红、黑漆的流淌、泼洒、涂刷形成人力不可为之的漆色美,以及黑漆的髹涂营造出深浅变化有致、层次细腻的肌理美,使画面泛发出灵动和生气;在画意上,画家从审美创作主体出发,不囿于客观物象的色彩、形体和空间,把握和理解其形体的内在结构规律,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渗入、转化到客观物象中,做到感悟生象、象由心生、物象传心的再现,向观者传达出非凡的画面节奏,是画家个人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趣味表达方式;在材料上,他没有离弃“漆”的精髓,在画面上,他大量的运用光洁、斑斓的漆色及金银材质的特质美等,让“技艺”、“画意”和“漆性”包容并蓄、相互融合与渗透,达到物我契合之境界。

可见,漆画是“漆”“画”“技”在画面中的综合表现,是画家的艺术修养和精神内涵与观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的画作。“漆”应以“画”的意境、品格的宗旨为优势,“画”的精神内涵应以“漆”为表现载体,“技”应是“漆”与“画”的媒介,只有将“漆性”与“画味”通过“技艺”的梳妆打扮,才能使漆画体现出作品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伊文.漆水寻梦[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本原画意
刘少民
秋意
交错群与旗传递点本原非对称2(v,k,4)-设计
回归教育本原的生物学教学
本原性问题驱动下的高等数学变式教学
挖掘课本原题潜能,焕发课本习题活力
哲学上的本体论思维方式
中国新画意摄影展展现“画意中国”
中国新画意摄影展展现“画意中国”
心灵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