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你满分技巧(五)

2016-05-14 20:36唐惠忠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青春文章

唐惠忠

满分技巧13 驰骋想象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表象(即头脑中保存的外界事物的印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形象思维的核心。想象多用于记叙文和小说中。

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 北京一考生

“疼……”

肩胛骨上的刺痛让我从混沌中渐渐清醒过来。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荒芜的景色,漫天黄沙飞扬。我挣扎着想要坐起来,但肩膀的剧痛让我所有的努力都变成了徒劳。

仿佛有什么动静。是有人发现我了吗?侧头一看,大步向我靠近的,竟然是一个汉军打扮的将军。他的脸就在我眼前咫尺之处,我不敢相信,穿着一身大将军服装的人竟有一张如此稚嫩的脸。他,难道是霍将军?

他走上来扶我坐起来,喂了我两口水,然后欣慰地说:“又多了一个幸存的士兵。”

我这才发现遍地都是尸体。远处有一队和我同样打扮的士兵向我走来,在我面前站住,向那个青年将军行礼:“报告霍将军,别处再无一人生还。”

这时我恍惚记起,我从21世纪穿越而来,成为霍将军麾下一名士兵。我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着这位霍将军。说他乳臭未干也不为过,他那并不厚实的肩膀,真能担当起将军的重任吗,真能担当起大汉兴盛的重任吗?

黄沙……尸体……边关……大汉军服……霍将军……我难道正与霍去病将军并肩作战?我的脑子尚未完全清醒,但已容不得我多想:烈日炎炎,盔甲沉重,加上左肩中箭,我再度昏死过去

醒来时我已在营帐之中,肩头已被包扎好。那队士兵围在一起,中间是霍将军。

“这是一场生死之战。我为将,尔为卒,你们可以离开,但我不可。家国一体,有国才有家,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好一个“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少年将军出语不凡。此时,钦佩代替了怀疑。只听得士兵们齐声应答:“吾等愿随将军坚守阵地,誓死不归!”

此刻已是傍晚时分,霍将军与身边的士兵围坐到一起,相互支撑着,以馍为食,以雪解渴,稍作休整后便连夜向漠北挺进。

后事自不必细说。

霍将军率部且行且战已有两千多里,共歼敌七万多人,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一路追杀,直至狼居胥山。在此,霍将军祭天地,封狼居胥,然后率部奔袭匈奴至贝加尔湖。这是怎样的气势!这是怎样的功业!

让人怎么也不敢相信的是,这样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这样一位天下无敌的英雄,竟然英年早逝,年仅23岁。

我又回到21世纪,看着周围17岁的少年还在懵懂度日,看到20岁的青年还得过且过并丝毫无人生打算。23岁的我会是怎样的呢?那时刚好大学毕业吧,是否正在为工作高不成低不就而彷徨踌躇呢?

人,要活多少岁才能展现自身价值?23岁的霍去病英名传千古,给了我们一个庄严的回答。

运用点拨

本文作者将自己想象为21世纪穿越去西汉的青年,由此跟随霍去病将军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战斗。漫天黄沙、遍地血腥等图景勾画出古代疆场的悲壮,引人回到那短兵相接的古战场。文章先说了霍将军外表的“稚嫩”,引出对他的怀疑,这属于欲扬先抑;接下来,表现了他对下属的关爱,并让“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句反复出现,把这位国家至上的将军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结尾处,作者表达了对霍去病英年早逝的惋惜,并有意将现代青年与霍去病相比较,引导读者针对理想前程、人生价值等进行深刻的思考,可谓古今对比,发人深思。

注意事项

文章中运用“驰骋想象”应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内容要合乎情理,并追求一定的意蕴。想象的鸟儿要从大地上飞起,离开现实生活的想象只能是胡思乱想。所以想象作文也要有时间、地点、人物,有事情发生的经过,不能任意杜撰,胡编滥造。二、行文要紧扣主题,思路清晰。写想象作文,决不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而要根据主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和扩展。

满分技巧14 引用化用

“引用化用”指的是在作文时巧引名人名言、诗文名句、歌词和人尽皆知的常理等,帮助快速拟题、构段、谋篇,并有效增强文章的美感和说服力。

青春不朽 江苏一考生

莎士比亚说:“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美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没有什么能逃过它横扫的镰刀。”

我内心涌起的感受是: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但是,唯青春不朽。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诚哉斯言,世间万物都会像暮秋树梢上的果实,在空气中渐渐失去水分,失去香气,渐渐干瘪、死去。但青春却像沙漠中的胡杨,活着三百年不死,死了三百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朽!

岂不闻学者、文学家钱锺书曾与其爱女争夺玩具,与之嬉戏?他虽已至知天命之年,却仍有如此童心,全无家长架势。原因何在?因其向往青春,确信成人世界远不如青春一隅来得自在快活!

如何才能达到钱先生之境界?

遥望濮水之滨的庄周,他可是世间第一等可爱的人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许多心怀抱负之人渴望施展才华,对着诸侯们喋喋不休地说着如何“治人”“治世”时,庄子则不然,他呼吁人们寻找生命,回归心灵的家园。“吾将曳尾于涂中”“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正因如此,庄子得以身处红尘而俯视红尘,身为众生而傲视众生,就算垂垂老矣,他的心仍是年轻的。

生命是自然的伟大创造,人是生命的最高形式。天地本宽而庸人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劳者自冗。青春只有一次,我们不该把它用来追求富贵名禄,而该用来追求精神的超然。“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岂不快哉?“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岂不妙哉?

章诒和说:“人的生命不在其长度,而在其质量,把每一天过好就行了。”是啊,我们该把每一天过好,活在当下,用心中的火焰点燃属于自己的太阳!

运用点拨

本文显著的特点是长于引用。开篇用莎翁名句,笔锋一转后亮出了“但是,唯青春不朽”的观点;接下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吾将曳尾于涂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等哲理名言,一一呈现笔端,并被熨帖地融入了自己的篇章;举庄子一例时,更是连引妙语,灵动自如。如此多的引用使得文章文采斐然。

另外,文章很讲究章法,一句“如何才能达到钱先生之境界”,有机地将思路导向“怎么样”这一层次;“用只有一次的青春追求精神的超然”是途径之一,而“把每一天过好,活在当下”则是途径之二。总的看来,全文逐层递进而又不露雕琢的痕迹。

注意事项

“引用化用”时需要注意,所引内容必须与所论证的观点或文章中心相一致,并且在行文上自然和谐,融为一体。否则,再好的名言警句、诗歌谚语等也无助于作文分数的提高。

聪明,不一定反被聪明误 四川一考生

满分技巧15 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即转换思考方向,对大多数人的见解说“不”。具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不全部认同,进行辩证的否定,也就是肯定一部分否定一部分:另一种是相对的否定,就是在一定前提下,完全否定某一常式观点。

常言说:“聪明反被聪明误。”我看不尽然。在我的意识里,聪明和老实就是两个极端,一个是天,一个是地。有人说,老实的人就是能脚踏实地的人,也正是这种更接地气的人才更容易成功。但我想说,聪明的人会插上一双远离地面的翅膀,因为俯视往往是观望这世界的最好角度。

聪明的人往往很主动。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秦兵攻打赵国时,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援,毛遂主动请求跟随。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个上午也毫无结果,毛遂于是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这才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老实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在一定情况下用来形容老实人恐怕再恰当不过了。老实人总是习惯于听从别人的安排,在行动上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有时甚至连自己的命运也被别人左右。而聪明人恰恰相反,他们会主动寻找机会,直面挑战。所以,我们是没有理由认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

聪明的人懂得出奇制胜。看过湖南卫视热播的教育节目《变形记》吗?我喜欢它,不仅是因为它成功地演绎了亲情的价值,更多的是因为它讲述了“聪明人”的故事。当然,我这里所说的聪明人不是单指智商。吴桐,《变形计》里的一个主人公,与另外两个城市人来到大山深处的一个农村,他们的“新妈妈”是一位残疾人,双脚不能行走。我为什么偏偏对吴桐的印象深刻?一半是因为他“蛊惑人心”的相貌,另一半则是因为他的聪明。试想,如果你急需一笔钱,而现在你面前有一家商店,你会怎么做?一般人都会选择留在店里帮店主卖东西,他则不一样,他选择把商店里的一些纪念品背到集市上卖,加上他的营销手段,业绩自然翻了好几番。看到这里,你是否还会坚持说“聪明反被聪明误”呢?

聪明人,老实人,就像拳击比赛中的两名参赛者。擂台上,我们需要的是能主动出击、能出奇制胜的选手,没有裁判会因为你的老实而同情你,上帝也不会因为你的老实而救赎你。我们不能被动得一无是处,我们要主动得豪气冲天。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坚持自己的不一样,没必要老实得忘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忘了表达最真实的自己。

不要认定聪明一定反被聪明误,试着让聪明成为你人生路上最傲人的财富。

运用点拨

本文在立意上运用逆向思维,对俗语“聪明反被聪明误”加以反驳,让人眼前一亮。文章一开篇就紧扣话题展开,既体现了考场作文的扣题技巧,又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态度,可谓两全其关。在结构上,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是中规中矩的议论文。分析问题部分运用两个分论点从正面立意,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观点,颇具说服力。在运用事例材料方面,作者的概括力较强,克服了一般学生过细过冗的毛病。此外,文章语言也具有一定的气势,且严密而准确。尤其在题目中就特别强调“不一定”,而不是“不会”,这就让读者没有机会质疑其立意,这也算是作者的聪明之处。

注意事项

展开“逆向思维”要注意,并非所有的作文题都适于求异、逆反,即使可求异的也不宜盲目拔高或任意贬低。进一步说,在运用这一思维时,要对自己的思维成果进行反思,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真正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提高与优良的思维品质的形成。

爱的生命线 湖南一考生

满分技巧16 一线穿珠

“一线穿珠”,指的是在构思文章时,选取一个与中心思想紧密相关的关键词或重要意象来联结文中所有的材料,进而形成全篇骨架,使文章线索分明,形散而神聚。

第一次仔细端详父亲的手,是在家中翻箱倒柜时无意中寻着的一张照片上,那是1995年的冬天,父亲与母亲结婚时照的。照片上的父亲意气风发,蓄着当时流行的中长发,伸出去给人递烟的手干净而且自然,手背晒得有些黑,但厚大而踏实,给人一种很有力量、很有精神的感觉。

我拿着照片端详了好一会儿,兴冲冲地拿去给母亲看。母亲看了有些惊喜,问我是从哪里找到的,没待我说话,她又感叹道:“看你爸爸那时候多年轻,现在都老了。”我指着照片上父亲的手对母亲说:“看,那时候爸爸的手多好看,手掌又大,手指又长。”母亲看了好一会儿,喃喃道:“那时候没怎么干活儿,手当然漂亮,看他现在的手成什么样了。”我本想随后去看看父亲当时的手是什么样子,但终因事情耽搁,竟忘记了。

再次端详父亲的手,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那时候,同学不知从哪里学来了一种看手相的游戏,“小半仙”们一个个拿起对方的手指指点点,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回到家,我拿起母亲的手煞有介事地替她讲解:“这是生命线,这是爱情线,这是事业线……”

父亲坐在一旁看我替母亲看手相,突然说要我也替他看看。我放下母亲的手,拿起父亲的手,触到他皮肤的那一刻,我愣住了,那种感觉让我想起了戈壁滩上的胡杨树干,充满了刺痛手掌的粗糙感。我的心头涌上一股心疼,轻轻将父亲的手移到眼前端详。这是一只怎样的手啊!黯淡的肤色几乎映不出一丝生命的光彩,因为常年与机油打交道,指甲里满是黑色的油渍,大大小小的伤痕布满手背,这些伤痕也都是黑色的!这油污已因他多年的劳动而将他的手侵蚀得像一块锈迹斑驳的铁片,哪里还辨得清生命线的痕迹?只见几十条黑线纵横在生命线的上方,将他的生命线分割得七零八落,却也将它扩展得很宽、很宽……我的眼眶湿了,既心疼又心酸,我亲爱的父亲的手,从光滑年轻到粗糙苍老,这么多年的劳作,他却从未向我提及。

泪眼蒙眬中,我依稀看到了父亲在烈日下劳动的模样。他蹲在地上,手上满是油污;他挨着滚烫的发动机,他拧着细小的螺丝,他的汗滴进浓烟里;他的手背上,黑色的伤口上面覆着刺目的红色血迹。即使在严冬里,他也不能停下来坐在火炉边烤烤火。父亲说每一桩生意都是一笔收入,每一笔收入都不能放弃。为了这个家,在严冬里他也咬牙坚持着,手里拿着冷得刺骨的铁锤、扳手,他的手又被冻得裂开了……我的父亲,用他的这双手撑起了我们这个家。

我吸了吸鼻子,很想对他说:“您的生命线很长,我愿意伴您终老。”

运用点拨

这是一篇十分成功的叙事文,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一线穿珠,结构严谨。全文以“手”为叙事线索,讲述了考生父亲的故事,写出了父亲一双手的变化,也体现了考生情感的变化(由浅入深)。这种构思方式是相当可取的。其二,善抓特征,精于描写。写父亲年轻时的手,突出其干净厚大;写父亲现在的手,突出其粗糙沧桑。文中“黯淡的肤色几乎映不出一丝生命的光彩……将他的生命线分割得七零八落,却也将它扩展得很宽、很宽”这一片段,浓墨重彩而细致入微,读来震撼人心。

注意事项

运用“一线穿珠”法,应注意文章要扣紧某个词或某种道具、某个意象来展开,只有这样,才能以此为辐射点,进行多角度思维,才有利于有层次地、深入地进行描述或抒情议论,从而使文意丰满而有韵味。

猜你喜欢
青春文章
青春睡不着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青春正当红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
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文章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