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华赛揭晓

2016-05-14 10:31
中国摄影 2016年5期
关键词:摄影奖哈苏雕塑

3月25日,第十二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在成都揭晓。俄罗斯摄影师谢尔盖·波诺马尔维斯的作品《彼岸》夺得年度新闻照片大奖,这是获得今年“华赛”时事新闻组照金奖的作品《欧洲难民》中的一幅。除年度新闻照片大奖外,其他8个大项、16个类别的金银铜奖分别被10多个国家的摄影师夺走,其中有18位中国摄影师获奖。“华赛”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是目前中国主办的唯一国际性新闻摄影赛事。

加拿大艺术家斯坦?道格拉斯获2016哈苏摄影奖

3月初,2016哈苏摄影奖揭晓,获奖者是加拿大艺术家斯坦?道格拉斯(Stan Douglas),他将获得1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在超过30年的创作生涯里,道格拉斯用摄影和录像手段,经过精心布置制造出了许多虚拟的历史瞬间——那些本可以出现却并未发生的历史。其作品涉及文学史、电影史和音乐史,体现了他对于种族、性别、身份、后殖民时代政治等话题的关注。哈苏摄影节基金会认为,斯坦?道格拉斯以极具创造力的方式在摄影、电影和表演艺术之间搭建起了桥梁。作为国际摄影界的盛事,哈苏摄影奖每年会颁给一位对于摄影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摄影艺术家,曾经获奖的包括保罗?格拉汉姆(Paul Graham)、胡安?方库贝尔塔(Joan Fontcuberta)、罗伯特?亚当斯(Robert Adams)、南?戈尔丁(Nan Goldin)、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等。

林博彦&黄承聪获得第八届三影堂摄影奖

4月9日,第八届三影堂摄影奖揭晓。来自香港和新加坡的摄影组合林博彦&黄承聪获得本届大奖,他们的获奖作品《两位业余摄影爱好者不合时宜的工具》系列从制造影像的工具、方法和过程入手,力图解构和反思摄影的根本元素。英籍华裔艺术家王岩凭借以长江为题材的作品《母亲河》获得了“资生堂摄影师奖”。今年此项比赛有471位参赛者,最后25组摄影师入围本届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无量”。展览于4月9日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开展,并持续到6月3日。玻璃球负片#18,2015 林博彦&黄承聪

横田大辅获得2016保罗·胡夫奖

3月中旬,1983年出生的日本摄影师横田大辅 (Daisuke Yokota)获得了由荷兰Foam摄影博物馆举办的第10届保罗·胡夫奖(Paul Huf Award),奖金2万欧元。横田大辅的照片以小型数字相机拍摄,印放出来后以6×7胶片翻拍,再多次翻拍,将影像扭曲、改变,以实验多种不同的手法,制造独特的影像质感。其代表作品包括《后院》《垂乳根》等系列。该奖评委会认为:横田大辅的作品充满原创与实验性,拓展了摄影的边界。

该奖为纪念荷兰摄影家保罗·胡夫而设立,只接受35岁以下摄影师的作品,注重摄影的艺术性、前卫性与创新性。去年获奖的摄影师冈部桃(Momo Okabe)也来自日本。

科学家研发出用DNA保存数码照片的新方法

面对数码照片的日益暴增,该如何满足越来越大量的储存需求?近日,华盛顿大学和微软的合作研究小组给出了方案:将数码照片的信息储存在DNA之中,与当下那些数年之后便会损耗的储存介质不同,此举可将信息保存几个世纪之久。这一整套技术允许编码和储存数字信息,并且借助DNA分子对其进行检索和恢复,它将比当前采用的归档技术更为高效。

它的效率有多高?举个例子:原先要用600部基础智能手机才能完全备份的1万GB的数据,只需要试管底部非常微小的“DNA收纳盒”便可全部储存下来。研究者对图像文件的数据进行编码后,将其植入人造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中,之后通过逆向操作进行检索,这一过程中的原始数据丝毫未受损。

预计到2020年,全球范围内的数码信息会达到44万亿GB,正因为如此,科学家才争分夺秒地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未来信息大爆炸的局面。

纽约公共图书馆摄影资料库免费向公众开放

近日纽约公共图书馆(NYPL)开放了一个新的在线资源库“摄影师身份目录”(the Photographers Identities Catalog,PIC),这个体量巨大的资料库收纳了超过10万名摄影师、工作室、相关公司的名单和信息。每位摄影师的资料中,除了常规的生平资料,还包括世界范围内收录了这位摄影师作品的艺术收藏机构,互联网上与这名摄影师相关的其他网站链接,标注有摄影师曾经活动过的地点的地图,以及摄影师曾使用过的摄影工艺等信息。这些信息几乎覆盖了摄影这一媒介的整个历史。截至2016年3月,已有大约115700个名字被列入了PIC的数据库,更多的摄影师将在未来被添加进去。

与个人无关——佐伊·莱欧娜德、辛迪·舍曼、罗娜·辛普森作品展

时间:02.19—05.1 地点: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该展展出了由佐伊?莱欧娜德(Zoe Leonard)的《费?理查兹档案》(The Fae Richards Archive)、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的《无题电影剧照》、罗娜?辛普森(Lorna Simpson)的视频作品《走廊》(Corridor)。三名美国女性摄影艺术家的作品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之后,涉及人的个性特征、虚拟角色与现实的参照等内容。展览以她们的作品对于性、身份认证、文化、历史和记忆的探讨,呈现展览主题:“与个人无关”(Nothing Personal)。

在雕塑与摄影之间

时间:04.12—07.17 地点:巴黎/罗丹博物馆

基于法国摄影史学者迈克尔?弗里佐(Michael Frizot)的策展点子,该展呈现了20世纪后半叶摄影与雕塑相结合产生出的新共鸣。参展艺术家的创作与摄影和雕塑直接相关,他们包括约翰?张伯伦(John Chamberlain)、赛?托姆布雷(Cy Twombly)、迪特尔?阿佩尔特(Dieter Appelt)、马库斯?莱兹(Markus Raetz)、马克?亚当斯(Mac Adams)、戈登?马塔-克拉克(Gordon Matta-Clark )、理查德?朗(Richard Long)和朱塞佩?佩诺内(Giuseppe Penone)。

在这八位艺术家的作品中,摄影与雕塑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展览探索了摄影与雕塑之间互相融合、互相关联的多种方式:有时候是借助独立的行为,有时候在作品被创作的一瞬间产生关联,有时候则表现在形式上的相似性等等。展出的作品涉及人体、光线、景观等内容,令人惊奇且极具说服力,呈现了由“雕塑”和“摄影”两种意象引发的、传统的“分类”在形式和概念双重层面所实现的极大拓展。

猜你喜欢
摄影奖哈苏雕塑
巨型雕塑
这些动物很好笑
我的破烂雕塑
光学变焦无人机
大疆收购哈苏“化学效应”或许没那么大
大疆或成为哈苏最大股东
第五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正式启动
摄影欣赏
自然雕塑
徐弘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