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录》选读

2016-05-14 16:16
月读 2016年5期
关键词:礼义国耻大法

廉耻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

国耻。(卷十三)

《(新)五代史·冯道传论》记载:“‘礼义廉耻,是维系国家的支柱。没了这四根支柱,国家就要灭亡了。妙啊,管子的立论!礼义是治理百姓的大法;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不廉洁之人什么都想索取,不知耻之徒什么事都敢做。人到了这种地步,灾祸、失败、逆乱、死亡,也就随之而来了。何况身为大臣,什么都想索取,什么事都敢去做,那么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呢?”然而在这四者之间,耻尤其重要。因此孔子论及怎么才可以称为士时,说道:“个人做事必须懂得耻。”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心,做了可耻的事还不感到羞耻,便是无耻了。”又说:“知耻对于一个人太重要了,那些搞阴谋诡计耍花样的人,是根本谈不上知耻的。”其所以如此,因为一个人的不廉洁,乃至于违犯道义,都是因为他不知耻。因此,做官的人无耻,可谓是国耻了。

文须有益于天下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卷十九)

文章不能在天地之间断绝,是因为它可以阐明道理,记述政事,体察百姓困苦,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啊。像这样的文章,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就多一篇的好处啊。如果涉及那些怪异、斗恨、悖乱、鬼神之事,写一些没有根据的话,抄袭别人的观点,作奉承谄媚的文字,像这样的文章,对自己有害,对别人无益,多一篇,就多一篇的损害啊。

猜你喜欢
礼义国耻大法
中国近代国耻教育的社会动员力量(1895-1927)
初中历史教学中国耻教育的途径
麟溪水长流
《论语》中的诚敬之道
冬日珠宝吸睛大法
考前预习大法,开学我也不怕
关于伦理道德的再思考
吸星大法
勿忘国耻,听奶奶讲
悫:在礼义中涵养性情的君子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