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常量&微量元素,你给宝宝补对了吗?

2016-05-14 15:37刘长伟
亲子 2016年5期
关键词:缺铁吸收率缺铁性

刘长伟

按照化学元素在机体内的含量多少,通常将矿物质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常量元素是指体内含量大于体重0.01%的矿物质,如钙、磷、钠、钾、硫、氯、镁等;凡体内含量小于体重的0.01%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称为微量元素。

家长们都非常注重宝宝的生长发育,生怕宝宝缺乏了某些营养,有些家长在听说孩子微量元素不足后,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给孩子拼命补。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宝宝易缺乏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钙、铁、锌、碘是婴幼儿时期易缺乏的常量元素或微量元素。

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体内99%以上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机体混溶钙池中的钙是维持多种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

膳食钙的来源

牛奶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绿叶蔬菜和菜花;动物性食物中,贝类钙的含量最高,其次鱼类、蛋类,畜禽肉类含钙量最低。

宝宝需要多少钙?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钙的适宜摄入量每天为:0~6个月龄200mg,7~12个月龄250mg,1~3岁:600mg 。

营养小知识:适宜摄入量是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例如:纯母乳喂养的足月出生的健康宝宝,从出生到4~6个月,他们的营养素全部来自母乳,故母乳中的营养素含量就是婴儿的适宜摄入量。换句话说,适宜摄入量能满足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

不同乳类的含钙量

一般来说,母乳含钙约为30~35mg/100ml,但钙的吸收率相对较高;配方奶中含钙约为50mg/100ml,钙吸收率不如母乳中的高;普通纯奶中钙的含量更高,可达为100mg/100ml以上;高钙奶中的钙可达140mg/100ml。

钙会不会摄入过量?

根据推荐摄入量,对于6月龄以内的健康宝宝,可耐受的钙的最高摄入量为1000mg,7~12月龄则为1500mg,1~3岁为1500mg,就算超过了,只要不是很大剂量,也不一定就会危害到健康。从饮食中获取的钙,一般不会过量,多了人体不吸收了就会排泄掉。如果不缺钙又去补充钙剂则可能会导致钙过量,轻则加重肾脏的排泄负担,重则对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也会影响其他矿物质的吸收。因此,尽量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钙,确实不足,可以补钙,但不能乱补。

人们常以为的“缺钙”实际上是缺维生素D

其实,对于奶量充足的宝宝来说,一般可以获得充足的钙,而真正容易缺乏的是维生素D。维生素D类似于钥匙,可打开钙吸收的“通道”。缺乏了维生素D会影响钙的吸收。通常所说的佝偻病,一般不是缺钙,而是缺乏维生素D。但缺钙也会导致佝偻病。

铁是所有活体组织的组成成分,是人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铁参与体内氧的运送和组织呼吸过程,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并参与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可催化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等。铁在人体体内含量不多,一般为3~5克,但却是人体中很重要的必须微量元素。铁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血色素酶类,参与造血功能,体内氧气的运输和组织细胞的“呼吸”,以及免疫、解毒和抗氧化过程等功能。

铁缺乏是全球最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症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全球大约有37亿人缺铁,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发展中国家40%~50%的5岁以下儿童和50%以上的孕妇患缺铁病。

据调查显示,我国婴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约为20%,而铁缺乏超过50%;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约为10%,而铁缺乏超过40%。而《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指出,2010年,6~12月龄农村儿童贫血(主要是是缺铁性贫血)患病率高达28.2%,13~24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0.5%。这提示,缺铁及缺铁性贫血问题在我国依然严峻。而如何科学合理地给准妈妈和婴幼儿、儿童补铁,显得尤为重要。

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

铁缺乏是指机体总铁的含量降低,随着铁缺乏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铁减少期、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和缺铁性贫血。而缺铁性贫血是最为严重的阶段,这个时候机体储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孕妇、婴幼儿对铁的需求相对较多,成为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

缺铁性贫血的危害

·孕妇

轻者皮肤黏膜略苍白,无明显症状。重者面色黄白,全身倦怠、乏力、头晕、耳鸣、眼花,活动时心慌、气急、易晕厥,伴有低蛋白血症、水肿,严重者合并腹腔积液。准妈妈患有缺铁性贫血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影响胎儿铁的储备,可能造成宝宝出生后早早地患上缺铁性贫血。而怀孕前缺铁易导致早产、孕期母体体重增长不足以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

·婴幼儿、儿童

大量的研究证明,缺铁可影响到儿童生长发育、运动和免疫等各种功能。铁缺乏可导致宝宝食欲下降,少数宝宝可出现异食癖;有的出现口腔炎、舌炎,严重者可发生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

严重缺铁会损伤神经系统,影响婴幼儿认知、学习能力和行为发育,可持续到儿童期,且是不可逆的损害,铁剂治疗也不能完全恢复损害的认知行为。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缺铁性贫血的儿童智商较正常儿童平均低9个百分点,我国发现贫血儿童的运动和智能发展指数较正常儿童低得多,因此对学习以及成年后就业都有着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缺铁性贫血可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儿童感染疾病机会增加。同时,缺铁时肠道有毒重金属吸收增加,如铅、镉等,进一步造成危害。

婴幼儿容易贫血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足月正常的宝宝,体内储存的铁及从母乳或配方奶中来源的铁,能够满足6个月的需要,6个月以后应及时添加强化铁或含铁丰富的辅食。由于辅食添加不及时或不当,是导致6~12月婴儿缺铁或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幼儿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铁摄入不足,也会导致缺铁或贫血。

孕期准妈妈患有缺铁性贫血可影响胎儿铁的储备,增加婴儿期患缺铁或缺铁性贫血的几率。而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和孕妇严重缺铁均可导致胎儿先天储铁减少,容易患上贫血。

富含铁的食物

食物中的铁有两种存在形式:非血红素铁及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由于受其他食物成分的干扰,吸收率极低,米面中铁的吸收率只有1%~3%。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不受其他食物成分干扰,吸收率较高。富含铁的食物包括肝脏、血块、畜禽肉、鱼类等,其中肝脏中铁的吸收率达30%。

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使植物性食物中的铁转变为能吸收的亚铁。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是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深色蔬菜如油菜、生菜、菠菜等,水果如鲜枣、猕猴桃、草莓、柑橘、橙子等。

通过饮食预防缺铁性贫血

·孕妇

孕期应注意摄入富含铁的食物。一方面摄入含血红素铁的动物性食物,如瘦猪肉、牛肉、羊肉、鸭肉、鸡肉及鱼类。动物血和肝脏含铁丰富,营养价值较高,但由于含有重金属等其他有毒有害的风险。有营养专家提示,猪肝中可能会含有重金属镉,对人体可造成危害。所以,要谨慎选择肝脏类和血块,在确定相对安全的情况下,每周可以适量进食1-2次。必要时,从妊娠第3个月开始,在医生指导补充铁剂及叶酸等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注意摄入黑木耳、红枣等食物,全谷类,这类植物性食物含有的铁吸收率不高,可能通过摄入含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和水果来促进铁的吸收。

对于摄入肉类、肝脏、血块等食物较少以及素食者患贫血的风险可能较高,可以选择强化铁的食品,如强化铁的酱油。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使用铁剂作为预防和纠正缺铁或缺铁性贫血。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提倡母乳喂养,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直至1周岁。人工喂养的应采用强化铁的配方奶粉,一般不需要额外补铁。由于牛奶中铁的含量和吸收率都很低,1岁以内不宜采用单纯牛乳喂养。

·足月儿

应尽量纯母乳喂养6个月,此后继续母乳喂养,同时及时添加富含铁食物如强化铁的米粉、肉类等。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应采用强化铁的配方乳,并及时添加富含铁的米粉、肉泥类。

·幼儿

应注意食物均衡和营养,纠正畏食和偏食等不良习惯,鼓励进食的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促进肠道铁的吸收。尽量采用强化铁的配方乳喂养。

缺铁或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是否为缺铁或缺铁性贫血需要医生进行诊断。一般情况,6个月以后的宝宝铁缺乏可以通过食物补充,摄入添加强化铁或含铁丰富的辅食。

而一旦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则说明体内储存的铁消耗殆尽,需要尽量可能查找缺铁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去除病因。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铁剂治疗。可同时口服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并在血红蛋白正常后继续补铁1~2个月甚至更长,恢复机体储铁水平。必要时,同时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营养小语:需要注意的是,宝宝长时间贫血危害很大,但过量补充同样会损害健康,同时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因此,不可盲目补铁剂,而是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

Q红枣、红豆、花生、菠菜能补铁吗?

A一谈到缺铁或缺铁性贫血,很多人就会想到多吃点红枣、红豆、花生、菠菜之类的。其实,这类植物来源的铁吸收率比较低(一般含铁也不高),一旦缺铁或缺铁性贫血了,靠吃点这些食物补铁显然是不靠谱的,即使不缺铁的人群最好还是需要摄入一定量的富含铁且吸收率高的肉类或鱼类等。

猜你喜欢
缺铁吸收率缺铁性
LF冶炼低碳铝镇静钢钙处理吸收率影响因素研究
3种铁肥对‘深州蜜桃’缺铁黄叶病的防治效果
同位素技术测定钙吸收率的维生素D补充临床试验荟萃分析
岭石叶面铁肥 缺铁黄化
严鲁萍教授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的经验
仔猪缺铁性贫血的综合防治
冷冻组织射频比吸收率规律的研究
体重决定猪回肠内的蛋白吸收率
新生仔猪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措施
小儿缺铁性贫血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