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南极腹地的男人

2016-05-16 13:27陈霞
户外探险 2016年5期
关键词:腹地营地探险

陈霞

叛逆少年成功记

在找到南极这片乐土之前的八年时间里,精力充沛的Patrick Woodhead尝试过许多不同的户外探险活动,他曾加入一支帆船队完成跨大西洋南线的航行,不经意间破了世界纪录;曾在亚马逊河流上进行长距离漂流,结果被热带雨林的蚊虫咬得惨不忍睹;也曾前往中亚和喜马拉雅群山进行攀登,在吉尔吉斯斯坦首登数座未登峰。Patrick已经尝试了这么多疯狂的事情,对很多人而言是难以企及的,除了有钱有闲之外,他的原动力来自什么呢?

估计是经常被人问到这个问题吧,Patrick嘿嘿地笑了几声,缓缓地回答道:“要说最初的触动应该追溯到16岁那年。我去听了一位非常有名的英国极地探险家的讲座,当他拿出那些震撼人心的南北极照片时,我感到十分嫉妒—凭什么他可以过这么精彩的生活,而我将来要去上无聊的班?所以我决定做出改变,人生应该充满更多有趣的事情—这也是后来一直鼓动我不断尝试的内因。于是,我从大学辍学,雄赳赳地踏出校门,但并不是很清楚自己究竟要做什么。接下来的八年里,我一直都在探索,从亚马逊的丛林到喜马拉雅的群山,到大西洋的汪洋大海,最终,我将自己的心落在了南极大陆。”

事实上,在尝试过那么多种户外探险项目之后,Patrick发现自己不喜欢水、不喜欢湿热,也受不了蚊虫,相反,在寒冷的环境中却相当适应,所以他自称是“cold weather explorer”(高寒气候探险者),难怪南极这个大冰疙瘩成了他的最爱。Patrick相信宇宙的能量是循环的,他热爱南极,南极让他感到自己很特别,更能发挥自己所长。

Patrick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朋友的支持,有些朋友是那种喝着啤酒跟你说着某个地方多么神奇多么想去、但从未动身的人;还有一种朋友跟你聊着聊着就说我们去吧为什么不呢—Patrick表示很幸运有几个这样的朋友。于是2002年,一行四人来到了南极,以Kiting(风筝滑雪)的方式用58天纵跨了南极大陆(南北向),一不小心成为世界上抵达南极点最年轻最快的团队。但这并没有结束,一年后,其中两个朋友去了北极探险,而Patrick新组了一支队伍回到南极,去做一件更疯狂的事:由东至西横跨南极大陆,最终他们用了75天完成了1850公里的大穿越,Patrick成为全世界成功穿越南极大陆仅有的12人之一。这说明选对队友很重要。

成功背后的酸爽

每一次挑战成功是什么感觉?

“累爆了!”这三个字挤出的酸爽劲儿扑面而来。他苦着脸形容道:“就像战争中不断行进的队伍,让自己随时处在危险的边缘。因为身体会本能地反抗这一切—每天不够用的卡路里,一天比一天虚弱的体能,我们只能努力在自己崩溃前保持平衡。”他回忆第一次南极点之旅中,他们曾经不间断滑雪行进长达42小时,那是抵达南极点的最后一段距离;第二次南极穿越之旅中,也曾不间断滑行达40个小时—由于一名队员的妻子快临产了,他希望能尽早结束这次探险,催促他们咻咻咻地赶路。

格陵兰岛风筝滑行穿越中,Patrick曾在17个小时内行进了270公里,这期间他们只停下来两次,每次休息10分钟。“我们两条腿累得像灌了铅似的,膝盖磨损得仿佛都能发出咯咯声,浑身上下每一块肌肉每一个关节都疼得吱吱叫。根据我们绑在风筝上的追踪仪,我们的行进速度一度达到52公里/小时。还有我们脚上的冻伤,我们一个队员的脚趾严重冻伤坏死,最后不得不切掉两个趾头。”Patrick说那是他见过的最严重的冻伤。

白色沙漠里的豪华营地

2003年,Patrick和另外三个队员被困在一个帐篷里面等待暴风雪消停,他们正在穿越南极大陆1850公里的长征途中。小小的帐篷里挤满了挫败感,帐篷外,暴风雪已经肆虐了四天,他们的补给所剩不多,更严重的是,他们互相已经没话可聊了。“我们当时就想,凭什么只有科学家和老派的极地探险家才能看见真实的南极?”当然他们所指的是南极内陆腹地。

当时,已经有不少人能够享受乘坐极地破冰邮轮绕着南极大陆边缘巡游的服务,然而,南极冰盖腹地几乎没有人可以触及。Patrick想,既然他们发现并体验了南极腹地令人惊叹和兴奋的离奇,当然其他人应该也可以。

于是,在那个小帐篷里,四个人突发奇想设计出一种新型营地。这种营地会有比较高的舒适度,有供暖,装饰风格很接近维多利亚时代早期探险家们配备的复古奢华装备—黄铜配件、皮毛座椅、野餐篮子等等。营地里会有一位很会做菜的大厨—目前的情况下,食物的可口程度实在令人堪忧,还应该有货真价实的极地探险者来担当向导。营地就要小小的,不要太大,限制人数,让每一个来这儿的客人都能按自己的节奏体验南极。另外,这个营地应该是完全环保的,以24小时日不落的太阳能和风能来产生电力和热能,“我们清楚这个营地一切的能量来源必须是南极自身——风能和太阳能是唯一的途径,对于我们几个在南极度过七十多个日夜的人来说,这一点再明显不过。”Patrick说道。

2005年,他一手创办了名为White Desert的极地探险公司,成为了史上第一个提供南极腹地探险的机构。他将带领客人乘坐私人飞机进入南极腹地,并在他们建立的温暖舒适的Whichaway营地安营扎寨。

说到在南极建立营地,Patrick透露真的非常非常困难。可以想象,要把物资一点一点运到南极腹地,这个过程有多么艰难多么昂贵。对于一般人来说,搭建一个帐篷是普通的事,但在南极,难度提升了上百倍,更别提在南极腹地建立一个豪华型的营地。最初建立帐篷时要考虑帐篷不会被南极冰盖上200公里/小时的劲风刮跑,能否经受住恐怖的暴风雪和超低的气温,市面上普通的固定器满足不了需求,因此搭建帐篷的很多材料都是特殊定制的。“当然一开始我们的营地只是个不怎么舒适的小帐篷,经过11年的打造,帐篷营地逐渐变得更坚固、更完善,也更舒适,这一点让我们引以为豪。”

2013年,英国哈里王子完成南极探险之后到访了营地,冒险家贝尔·格里尔斯(Bear Grylls)也在这里体验过风筝滑雪。如今,Patrick的公司白色沙漠(White Desert)在南极腹地的豪华营地(Whichaway)已经成型,这几年来已带领过几百人深入这片难以抵达的大陆,对于普通人来说,抛开所有的挑战不讲,这已经是一份难能可贵的殊荣。

南极,脆弱的美丽

南极的美是脆弱的。在南极,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守国际南极旅游业者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ntarctica Tour Operators,缩写为IAATO)所定下的严格条例,包括如何处理垃圾、如何管理运营、如何对待野生动物,等等。首先,进入南极腹地要取得许可并为此付出很大一笔钱,包括支付飞机进入南极的许可费用、补偿飞机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等。Patrick希望建造一个对环境不会造成显著影响的营地,比如使用太阳能发电,甚至计划研发新型的暖气。他希望他们做的这些事情对科学界也有积极影响,启发科学家们研究出更多环保的装置设备。

南极的动物保护规则同样十分严格,例如,不能靠近企鹅五米范围之内。不论是哪家公司的向导都必须非常清楚这些规则,并告诉到访南极的每位客人。

至于垃圾,Patrick提到他们营地的两个处理方式,一是把垃圾带回开普敦处理掉,二是燃烧两次,彻底销毁,再把剩下的灰烬带走。至于废水,他们会用过滤器将废水过滤之后再倒回自然中。

Patrick表示很高兴听到我们问这些问题。“这很重要,让人们了解我们在南极做什么、怎么做,南极是如此珍贵,必须得到细致的呵护。我觉得有两种情况对南极来说都是摧残,一是根本没有人关心、没有人踏上这块陆地,二是乌泱泱成千上万的人来了南极,但并不在乎环保。这两种情况之间的平衡一定要小心地掌握。”鉴于白色沙漠的定位,参加他们南极之旅的客人(6.4万欧元/人,这是笔不小的数目)大多身居高位,也许是某集团的CEO,也许是某个部门的政府官员,甚至是王室成员,他们的到来可能会激发他们想要保护南极的心。但如果他们从未来到这里,就不会了解南极这个地方,也不可能关心南极冰盖会不会融化、是否被人类垃圾糟蹋。所以,让人们来到南极有一定重要性,但要控制在少量的人数范围内。利益与环保,这是所有从事南极旅游开发的从业者要平衡的重要问题。

帕崔克·伍德黑德

Patrick Woodhead

当代英国探险界颇负盛名的人物之一,南极专家,高寒气候探险者,他既是最年轻最快速抵达南极点的团队成员之一,更是完成从东至西穿越南极大陆的第一支队伍的领导者。在极地之外,Patrick已然在很多探险领域小有成就,他曾攀登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西藏的几座未登峰,曾在亚马逊河的不知名支流漂流而下,还曾参与航行横跨大西洋,创造大西洋南线最快的航行纪录。同时,他也是一名作家,著有《密室》(The Secret Chamber)、《禁寺》(The Forbidden Temple)、《冰层之下》(Beneath the Ice)等以探险为背景的悬疑小说。2008年,Patrick Woodhead入选由伊丽莎白女王所主持的英国皇家探险俱乐部(Royal Expedition Club),今年39岁的他,是该俱乐部最年轻的成员。

户外探险:起初你是如何对南极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的?

Patrick:去一趟南极的花费十分昂贵,而且距离遥远,所以首先,多读一些关于南极的书籍、多看一些相关视频,对南极了解得越详细越好。不过你也不能坐在沙发上纸上谈兵,你得去实际行动,你得去那个真实的地方看看。那么就得开始筹集资金,得找一个靠谱的向导来指导、训练你,让自己有能力抵达南极。一旦你去到了那儿,会发现这个地方比书上、纪录片上更加令人难以置信。

户外探险:在你去到南极之前已经是一个户外小能手了吗?

Patrick:是的。我那时已经在中国境内的喜马拉雅地区攀登过几座山峰,对在寒冷、强风等极端的环境下如何生存有了概念,也能摸清自己身体和技能的底线,以便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当你准备好了,就可以面临更加极端环境下的挑战。顺便提一下,中国有非常棒的户外资源,你们家门口就有雪山,在中国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户外探险:相比待在城市里,你会更喜欢纯自然环境下的生活吗?

Patrick:当然。在纯自然环境中体验过生活,才会对现代城市中的一切便捷条件心存感激——淋浴、美食等等,如果一味在舒适的环境下生活,一味去高档餐厅吃饭,就会失去生活的对比。此外,我认为人类很有必要走进自然,去理解为什么土地、森林、沙漠、海洋对人类那么重要,这样的人越多越好。

户外探险:鼓舞你从事户外运动的动力是什么?

Patrick:我一直都对户外充满激情,希望到80岁还能继续探索世界。所以激情是第一动力,此外,我也喜欢挑战,总是想在更加极端的环境下做一些真正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比如之前攀登雪山、横跨格陵兰岛等等。

户外探险:你在南极经营白色沙漠(White Desert)的初衷是什么?

Patrick:初衷是希望给所有想到南极探险的人提供一个接应点。这件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投入很多钱、很多努力,还需要一些运气。我们在不断创新,包括在南极腹地建立营地,以及与中国的高端户外探险机构NTS大自然学院的合作,都独具开创性。另外,能将自己的事业和爱好结合于一体再完美不过了。

户外探险:白色沙漠营地距离南极点多少公里?是否为客人提供一些户外体验项目?

Patrick:有大约2400公里,很远的距离。通常客人会乘坐我们的小飞机前往南极点,不过也有客人想要尝试一些比较户外的项目,比如爬山、徒步,他们不会象我那样花费几个星期持续地长征,只是希望有一两天的行程里可以玩点真格的。所以,我们会带着客人在营地周边进行攀登、徒步、冰窟探索。大多数客人没有太长的假期,通常七八天的行程,我们会尽可能让他们体验到南极这块陆地的真实面貌,回到营地时又舒适放松。

户外探险:你们也利用风能来发电吗?

Patrick:我们尝试过,这的确是个风能丰富的地方。问题在于,那样就需要巨大的风车,那并不容易做到,另外,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电能,所以目前我们有太阳能就够了。未来也许在更广泛的科考活动中,南极的风能值得考虑。

户外探险:两次南极探险中你都有同伴的吧?

Patrick:当然,我并不是孤身一人上路,还有另外三个同伴,其中一位是非常著名的极地探险家Paul Landry,他曾在一年之内抵达地球的三个极点(南极点、北极点、珠穆朗玛峰),我们两次都同行,配合默契,像一个团队。有一个团队挺好的,可分享彼此的探险经验。

户外探险:在你之前的各种探险中有受过重伤吗?

Patrick:我还好,没受过什么严重的伤。只是当我们在快速行进中,寒风如铁,会把我的脸割出一道一道的伤口;我被一些小家伙咬过,比如蝎子、食人鱼。哈哈,其实我很幸运。

户外探险:你曾经攀登过不少高峰,作为一个cold weather explorer,没有想过登上世界第三极吗?

Patrick:我是曾经在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西藏攀登过一些高峰,跟海拔高度比起来,我比较偏爱那些未登峰。将来应该也会去攀登8000米级的山峰,但不会选择珠峰,那里人太多了。等等看吧,这不是特别着急的一件事儿。

户外探险:是啊,你现在经营着公司呢。你是和你妻子一起在经营白色沙漠这个公司吗?

Patrick:当然,我们两个轮流换班,一个人在南极忙着的时候,另一个就在开普敦带孩子。她负责一些部门的工作,我负责另外一些,我们分工做得不错。这意味着,我们的对话总是关于工作和孩子,而不是对方,不过,我们得学着在这些话题之外多准备一些娱乐消遣才够完美。

户外探险:你个人将来还会去做一些极限挑战吗?

Patrick: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只是现阶段工作比较忙,还在构思阶段。我非常喜欢风筝滑行(kiting),所以我想将来去沙漠里感受一下,其中一个特别想去的地方就是中国的戈壁沙漠,我想将沙滩车(buggy)和风筝结合完成戈壁大穿越。我喜欢这个主意。我知道戈壁里荒无人烟、条件艰苦,但说实话,还能比南极更荒吗?所以类似这种真正的挑战我还会去做的。此外,我还想多试试飞行,比如开着小飞机在非洲某些地方飞行。刚果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国家,我曾在那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下次就开着小飞机去吧。

猜你喜欢
腹地营地探险
带领学生走进诗歌的“腹地”
一场关于书的探险
回归营地活动
恐龙会谈恋爱吗
去探险
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综述
基于SWOT分析法的台州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
跟踪导练(四)6
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
板龙很呆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