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1号”河蟹扣蟹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2016-05-17 04:04傅纯洁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7期
关键词:幼体河蟹规格

○何 俊 傅纯洁



“长江1号”河蟹扣蟹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何俊1傅纯洁2

河蟹养殖历来是“长三角”区域水产养殖中的特色品种,江苏省培育的蟹种一直都是省内特别是阳澄湖、太湖水系成蟹养殖的苗种首选,甚至远销湖北、安徽等省份,因其成活率高、规格整齐而广受欢迎。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河蟹苗种种质的退化,河蟹养殖的抗病性、规格等不断降低,使区域内的河蟹养殖户生产效益逐年减少。面对当前日趋严峻的形势,江苏省太仓市和东海县等区域尝试引进了“长江1号”河蟹大眼幼体新品种,进行试验养殖,力求为当地河蟹养殖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长江1号”河蟹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自2000年起,选择国家级江苏高淳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原种场保存的长江水系河蟹原种作为选育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和规格匀称为选育目标,通过连续5代群体选育,至2010年获得具有优质、高产特性的F5选育群体,2011年评定通过为新品种(GS-01-003-2011),是第一个长江水系河蟹新品种,也是我国审定通过的第一批淡水蟹类新品种。相对于常规河蟹品种,“长江1号”河蟹具有生长速度快、个体抗病害性强、养殖成活率高以及体型好、形态特征显著,具有长江水系河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典型特征等优点,深受欢迎,现将其主要生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一、池塘条件

1.池塘选择塘口面积选择5-10亩左右,呈长方形,坡比为1∶3,池深约1.5m左右,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2.池塘清整及防逃种苗放养前,放干池塘水进行曝晒,清除底部过多淤泥。在蟹苗放养前20天,每亩施用生石灰200kg进行池塘消毒。在池塘周围安装钙塑板或者塑料薄膜作为防逃设施。

3.施肥培水年初在池底每亩施已发酵鸡粪250kg作基肥,加入水后,每亩施用尿素或者过磷酸钙等无机肥提高池塘肥度,增加浮游动物数量。

二、生态环境

1.水草种植在离池塘边3-5m处种植三条纵向、宽2m的水花生草带,草带间距2m,在未种水花生草带的地方再搭配种植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水草的种植面积约占池塘面积的70%左右,主要用于河蟹的栖息与觅食。

2.微孔增氧架设微孔增氧设施,确保池水有足够的溶氧量,避免因蟹池中缺氧及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大量积累,危害河蟹的健康生长。

3.种苗放养5月中旬左右引进“长江1号”河蟹大眼幼体,当天赶回试验场地进行放养,亩放大眼幼体1.2kg左右,选择活力强,大小均匀,老嫩一致,光洁度好的优质幼体。“长江1号”河蟹大眼幼体放养情况统计表见表1。

表1 “长江1号”河蟹大眼幼体放养情况统计表

三、日常管理

1.水质调控苗种放养初期,水深保持0.5m左右,并保持隔天换水,换水量应掌握在1/4左右,应经常保持水质肥、活、嫩、爽,pH值为7.5-8.5之间,每隔20天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用量为每亩10kg左右。其作用一方面水体消毒,另一方面增加钙质,有助于河蟹蜕壳。进入7月份,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步把池水加深到1m左右以控制水温升高,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打开微孔增氧,提高池塘溶氧量。具体开启方法:闷热天气和连绵阴雨天气,晚上开启;晴天下午2点以后开启。

2.饲料管理大眼幼体放养时,因池中有大量浮游生物,一周内无须投饲,其后开始喂食开口料(饲料主要成分有鱼粉、玉米、小麦、菜饼、豆粕等,其中鱼粉比例在30%左右)。其后,随着扣蟹的不断生长,喂食饵料的量不断增加,鱼粉的比例相应逐渐减少,大概在扣蟹进入7-8期之后喂食量趋于平缓,维持在2kg/亩,鱼粉比例下降到10%左右,直至上市销售。养殖期间每天早上7-8点喂食一次,并且在当日下午的巡塘时用大的筛网沿池塘边查看饲料吃食情况,为下次的饲料投喂量作参考。

3.用药管理每隔20-25天用纤虫净全池泼洒一次,防治寄生虫及病菌,饵料中拌些大蒜素,防止肠炎病;施用EM菌和肥水宝等,改良水质和底质,保持池塘良好的生态环境。

4.巡塘管理加强巡塘工作,坚持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巡塘时注意观察河蟹摄食、活动、生长及池塘水质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做好应对。例:水草生长过密要拉稀,过少要及时补种;及时消灭蛇鼠、水鸟等敌害生物;查看防逃设施和池埂有无漏洞等。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及时做好每天的饲养、用药等台账的记录工作。

经过养殖试验,总结出以下几点:①大眼幼体放养初期,“长江1号”相比于普通河蟹,并没有明显的优势特征。在经过相同的日常管理、喂食用药过程中,进入4-5期,试养的5户养殖户池塘中,经过观察测算,生长情况良好,成活率都在80%以上。进入8月中旬,试验池塘中的河蟹长势明显比周边常规池塘河蟹好,规格也偏大。②9月22日观察河蟹长势情况,规格相对齐整、匀落,没有大大小小之分,很好的改善了河蟹的竞食环境,为河蟹的高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平均规格较大,活性也比较强,与常规河蟹相比提高了质量上的优势,拓阔了养殖户的销售渠道。③“长江1号”个体抗病性明显强于常规普通品种,在高温季节中,因寄生虫、细菌、病毒等引起的疾病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品种,有效的降低或者减少了微生物制剂、杀虫剂等投入品的使用,为河蟹的生态化养殖提供了保障。“长江1号”河蟹扣蟹产量统计表见表2。

通过“长江1号”河蟹新品种养殖试验的总结,对比参照常规普通品种,在成活率、产量、规格、抗病性等各方面,都强于传统养殖河蟹,这为后续引入“长江1号”河蟹养殖试验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坚定了试验区坚持不懈的加大推广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的信心,服务广大水产养殖户,切切实实提高渔业经济效益,不断推动区域现代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表2 “长江1号”河蟹扣蟹产量情况统计表

(通联:1. 215400,江苏省太仓市水产指导站太仓市太平南路57号电话:13584924414;2. 222300,江苏东海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猜你喜欢
幼体河蟹规格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黄海近岸潮汐锋海域蟹类幼体日间垂直迁移特征❋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闭月羞花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探究“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实验创新
奇异海蟑螂Ligia exotica幼体的生长特征研究
山钢日钢1.2mm极限薄规格带钢的生产实践
饥饿和水温对海月水母碟状幼体游泳能力的影响*
河蟹“水瘪子”病及防控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