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环境下公司财务治理机制研究

2016-05-18 05:57李艳峰
财政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利益机制财务

李艳峰



复杂环境下公司财务治理机制研究

李艳峰

内容提要:财务治理强调财务安全性和决策科学性,而财务管理强调资金效率。复杂环境要求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通过财务治理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本文运用复杂性科学理论,提出在管理熵值增加的趋势下,在财务治理中引入新的产生负熵的各种因素,特别是治理与管理互动的运行机制及更为适合的组织结构等,形成耗散结构;整合并建立一套可行的治理机制、管理机制,包括决策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及预警机制,从而促进提高财务治理效率和财务管理效率。

关键词:复杂环境财务治理耗散结构治理机制

*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环境下企业会计组织运行及其创新机制研究”(批准号70372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公司治理是各利益相关团体责权利关系的制度安排。公司治理关系中,权利配置是各种关系的一个前提,而财权是其中最基本的权利。财务治理正是通过财权在利益相关团体之间的不同配置,来调整利益相关团体在财务体系中的不同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财务管理则是公司在既定的财务治理结构下开展资金运动和价值运动。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都服务于有效的价值创造,财务治理更加强调财务安全性和决策科学性,而财务管理则更加强调资金效率性。这两者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财务治理决定了财务管理的基本框架,财务管理是对财务治理契约的具体实施,其共同受到公司治理复杂环境的作用并反作用于公司治理的改进。

一、财务治理的复杂环境

复杂性科学是系统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它整合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与突变论、混沌论和耗散结构理论等诸多新兴学科对复杂现象的研究,认为复杂系统处在有序和混沌之间不均衡的常态之中,遵守动态的进化理论。通过与环境不断地交换能量、物质和信息,系统内大量个体相互作用,产生自组织和自适应行为。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框架中的重要系统,可以视为自组织与自适应行为动态进化的过程。现代公司制度框架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按照契约理论,为了节约交易费用,相关利益团体之间以一系列实际或隐含的契约形式,界定他们以财权为核心的责权利关系。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及行为的不确定性,契约往往具有不完全性,相关利益团体之间仍然具有潜在的冲突,形成一个复杂系统。

根据公司治理理论,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有委托—代理关系,他们之间的利益不完全一致。基于经济社会中理性经济人的假设,经营者的偷懒行为或机会主义,会产生“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经营者利用自身优势,较投资者拥有更多关于公司经营的真实信息,投资者由于所获得的信息不及时或不完整甚至是虚假信息,无从对经营者实行有效监督,即使能够实现有效监督,也要考虑监督成本是否经济可行。另外,也要考虑如何能够确保经营者最大程度地实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目标,激发经营者的潜能,从而使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保障。这些都需要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正向激励。

然而,由于“免费搭便车”现象的存在,投资者个体、股东大会并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经由适当的组织设计,在投资者和经营者之间,由股东大会委托董事会通过对公司决策的控制与评估,希望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监督与激励。这里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是,由于股权的过度分散,董事会往往受经营者控制,“内部人控制”随之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迫切需要治理的问题。除此之外,我国很多公司的董事会在控股股东的控制之下,代表的是控股股东的利益,控股股东挖掘的“资金黑洞”严重地侵害了中小股东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人员及监管机构提出了健全对董事会的再监督机制,使之能够代表广大利益相关团体的利益。

根据契约理论,利益相关团体的概念不断向外延伸,从最初的创业股东到包括股东、债权人、经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又融进了供应商、客户以及社区等更广泛的团体。在与公司的关系上,他们彼此之间并无本质区别。他们根据拥有的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甚至于经营关系网络资本——所有权,在不断博弈中重新调整自己的地位,共同享有公司剩余控制权和分配权。如果公司治理仅仅考虑股东权利,就不可避免与其他利益团体的权利冲突,从而减失治理效率和经营效率。这需要形成治理与管理互动的良性循环,促进公司治理系统持续高效运行。

二、复杂环境下的财务治理研究之文献简要回顾

公司治理系统有三个基本要素:人、信息、资金。对人(高管层)的激励和约束是公司治理的主题之一,会计舞弊治理和信息披露也是公司治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对资金的运作进行科学决策、有效控制则是公司治理的另一个重要领域。Richard Pikeetal(1996)研究提出,在公司治理领域,无一例外地都离不开公司各利益相关团体在财权流动和分割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界定与协调。财务治理的缺失将导致巨大的财务危机。德隆系“资金黑洞”等案例就是由于缺少财务治理保证,控股股东违规占用巨额资金、上市公司巨额违规担保、滥用关联交易等引发的问题。

冯巧根(2000)、黄菊波(2002)等提出,财务治理结构应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形成科学的自我表现约束机制和相互制衡机制。Robert A.G.Monks(1998,Corporate Governance)认为,建立有效的财务治理结构是解决财务治理问题的关键,它的核心是通过一定的形式与手段,合理安排公司财务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和控制权,从而形成一套有效的财务制衡与激励、约束机制,协调相关利益团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杨淑娥、林钟高等都提出相似的观点。李秉祥(2003)认为,将治理简单地说明为分配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显得过于笼统,没有突出财务特色。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到,财务治理不应当只是基于分权与制衡而停留在内部治理结构层面。通过财务治理制度安排,应当达到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均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这一观点逐渐被后来费方、李维安等研究人员普遍接受。

费方(1999)认为,治理的中心是外部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有战略导向。李维安(2002)也提出,财务治理具有外部性与开放性,侧重的是对公司是否被适当的决策与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和控制。财务治理应当形成内外部治理结合。李维安等(2005)提出利益相关团体的概念,引入外部治理模式,认为随着公司治理的发展,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经营者、员工等主要治理主体也应参与到治理中来。程新生、李艳峰(2007)认为,资金的有效运行和决策的科学还需要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和监管机构共同发挥作用的外部治理。公司面临着来自内外部不同方面的竞争压力,必须适应竞争环境的动态变化,将并购、资本市场等与内部治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内外部结合的财务治理机制。

林钟高(2005)提出,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在战略层次上融合与相互影响。因此,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下,公司必须考虑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将其在预算或财务授权等契约中事先设定。然而,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相关利益团体之间的一系列契约是不完备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治理的难度。在我国,债权人、员工、客户等相关利益团体参与公司财务治理的相关机制尚不健全,内外部治理机制也需要进一步融合。Radner(2004)认为,公司内部结构设计主要视内部信息处理效率而定。确保信息及时传送与透明度的配套机制及其作用的发挥成为财务治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程新生(2012)认为,开展财务治理,不仅需要财务信息系统,还需要公司治理信息系统。引入系统工程中的复杂性科学,将公司的相关利益团体及其与内外环境的互动视为一个复杂系统。笔者认为,这一系统对外开放,在一定条件、一定时点上,各因素非线性强相互作用,可以局部形成随机有序,反过来又与公司内其他要素一起形成新的随机有序,从而促进公司财务治理效率和财务管理效率。

三、形成财务治理的耗散结构

按照管理熵(任佩瑜,2000)的思想,任何一种管理的组织、制度、政策、方法等,在相对封闭的运动过程中,总是呈现出有效能量逐渐减少、无效能量不断增加的不可逆过程。这是有序与混沌的角逐,也是组织结构中的管理效率递减规律,这表明公司仅仅依靠静态的内部治理提升公司效率是暂时的、片面的,例如,委托—代理链条的延伸,使公司拟代理成本增大。为了缩减代理成本而实行的监督,会使监督成本上升,同样影响公司效率。因此,必须摆脱封闭组织运动的弊端,在组织中引入新的因素或整合原有机制,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而增加负熵,产生管理耗散①按照管理上的定义,管理耗散就是当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复杂公司组织,不断地与环境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在内部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下,负熵增加,使组织有序度的增加大于自身无序度的增加,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和产生新的能量的过程。,进而在管理耗散过程中形成自组织和自适应系统的耗散结构。

普利高津(1982)认为,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状态下所出现的宏观上时空有序的耗散结构,使系统的熵流与秩序发生熵减,而熵减意味着系统将走向有序。形成管理耗散结构是公司发展的前提,否则,管理熵不断增加,公司有效能量逐渐减少,无效能量不断增加,最终公司将陷入混沌,导致失败命运。因此,财务治理不应是静态的逻辑框架,而是动态的过程,在原有系统管理熵值增加的趋势下,通过改造影响管理熵的因素,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在耗散结构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下,通过协同和突变,使组织整体实现负熵,反过来促使财务治理有序的进行和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

影响管理熵的重要因素包括了制度因素、组织结构、信息传递及文化因素等。在相对封闭的公司,这些因素有熵值增加效应。实际上,由于自组织和自适应性的存在,复杂系统中的这些因素也在持续变化,它们之间进行着复杂的互动影响,各因素通过互动产生的新的因素又参与到公司各因素新的互动中,并且产生其他新的因素。因此,在财务治理中要整合新的产生负熵的各种因素,如与管理互动的运行机制、更为适合的组织结构、管理信息的顺畅传递及有效的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和良好的企业文化等,形成耗散结构,最终提升资金率和财务安全性。从图1中可以看到,公司内外部财务治理机制结合,将外部市场间接作用力与内部治理因素结合在一起,更便于公司适应环境的变化,相互之间打破原有的平衡,进而形成耗散结构,提高财务治理效率。

图1 复杂环境下的财务治理

财务治理的目标是“实现投资与融资的科学决策,并通过财务控制、组织结构实现效率经营”(程新生,2004)。反过来,组织形式的变革也对财务治理中的决策、激励及监督等机制产生影响。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降低管理熵值,再通过自组织与自适应系统,形成它们之间的耗散结构。例如,财务委员会及审计委员会独立于控股股东和高管人员,降低了“内部人控制”的管理熵值。通过建立健全财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组织结构,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连接起来,有利于公司整体实现负熵。实施独立董事制度也会产生负熵,只是由于配套机制欠缺,现实情况中导致了独立董事未能有效发挥应有的监督职能。随着治理机制的完善及耗散结构的形成,其将有益于强化财务治理。

四、系统的财务治理运行机制

复杂性科学要求公司必须坚持发展的组织设计观,建立发展型组织,基于对动态环境及不确定性本质的认知,提出建设企业文化,强调相应机制的保证作用,使治理与复杂环境互动,发展自组织与自适应系统,维持与改善耗散结构。在复杂环境中,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务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信息的收集与处理通常是条块状的、非系统性的,需在更广泛的视野中、更高的层次上系统化把握信息所反映的环境变化。这样的“系统化”需要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和治理信息系统完成,使公司能够建立市场即时调查分析系统、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重大偏差预警系统、及时反馈系统等,并将这些系统结成一个有机体。公司建立健全系统化治理运行机制,可以使公司在复杂环境中形成管理耗散结构,不断产生系统负熵。

(一)共同治理的财务决策机制

公司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有必要建立与之对应的共同治理的财务决策机制,增加整体决策的负熵,提升企业整体的财务运作效率与财务安全性。这要求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代理商、高管层与中下层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等相关利益团体能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决策中来。从激励的角度来说,这可以调动所有人力资源对公司增值的正能量;从治理的角度来说,这是对所有利益相关团体财权关系的一种加强,尤其表现在财务决策权限的合理分配上。外部各利益相关团体也是价值增值的贡献者,也应享有自己的决策权。通过财务委员会这一制度安排,公司合理配置财务资源,从财务战略和财务安全性的高度进行民主决策,这有利于上述问题的合理解决。公司不仅要明确划分不同团体的权利,还应将这些权利的行使放到统一的平台上,不断增加新的管理熵值,确保所制定的财务战略与决策得到有效执行。

图2 共同治理的财务决策机制

(二)系统的评价机制

公司财务安全及效率是财务治理的出发点,要在此基础上为业务流程、组织流程评价提供评价指标支撑。财务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组织体系目标的多层次以及定性与定量指标的进一步融合,要求对绩效评价进行全方位整合。评价机制有两个层次:一是治理层次的,由股东、债权人、董事会、监事会对经营者绩效评价,以及对董事、监事绩效评价;二是由经营者对其下属和一般员工绩效评价。绩效评价之目的在于形成一种机制,使其在远景目标与短期行为相结合的过程中,通过各因素的协同,相互作用力沿同一方向形成合力,强化耗散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进而提升公司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这需要公司建立适宜的组织体系与业务流程,突破传统部门功能界限,使主要业务流程的财务目标自上而下一致。相关利益相关团体应达成共识: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由财务委员会进行绩效评价;将筹资与投资、资金调拨纳入预算体系,建立资金跟踪评价系统,对资金来源和去向的安全与合理性进行评价等,评价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绩效,结合外部环境,评价是否能够形成耗散结构等。

(三)合理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在完善的绩效管理基础上建立起来,是制度化的激励手段和方式的有机组合。可以说,它考虑了公司系统中人的经济性因素,通过激励机制,将各相关利益团体结合到一起,从而减弱各财务子系统的不确定,保证它们之间实现有序的互动,形成耗散结构。激励机制的两个层次,一是治理层次的,由股东、债权人、董事会、监事会对经营者激励,以及对董事、监事激励;二是由经营者对其下属和一般员工激励。公司需要正确把握个体需求的动态变化,选择相应的激励手段并实现相应的动态调整和平衡。在激励机制框架内,设立薪金激励、职位升迁及消费激励、期权激励以及声誉激励等,并将其结合起来运用,克服不同主体之间偏好的差异可能带来的非制度上的矛盾,从而对资金有序运作提供一种“软”协调。在公司内部,对全体员工可基于全面预算管理,采用各种激励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除了对管理人员以及员工激励之外,董事、监事甚至债权人一样需要有相应的激励,形成有效的激励相容机制,否则,可能引起其他相关团体行为的“连锁”扭曲,破坏自适应系统的运行逻辑。公司应把激励目标定位在使公司成为具有自我驾驭和自我革新能力的激励性组织,从而走向正向激励的至高境界。同时,激励机制有效运行应有系统的评价机制作为前提,使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修正偏差。

(四)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复杂系统中,财务治理总是需要监督子系统,以使复杂系统进化具有一定范围和一定趋向,并由此增加系统的适应性。离开约束,系统会进入混沌。财务监督机制有两个层次,一是治理层次的,由股东、债权人、董事会、监事会对经营者层次财务活动监督;二是由管理人员对财务业务流程、分支机构财务活动监督。在这两个层次的衔接上,可由财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独立组织来实施,从而在整体范围保证耗散结构内各要素运动的有序性。财务委员会对公司财务战略执行情况监督,对公司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及资金运作过程产生的利益冲突等监督和调查;审计委员会对违规事件、舞弊进行独立调查;公司审计部门也不再仅局限于财务监督的范围,而是对审计委员会负责,从而将两个层次的财务监督有机联系起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市场反馈信息的吸收过程以及财务状况等进行监督。

(五)适时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在复杂环境中,为了实现财务治理目标,有必要建立多层次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揭示新的元素及风险波动的基础上,全方位分析财务活动的安全机理和成功机理,及时发现管理熵值上升的区域与混沌。这里所指的风险预警,不但内含了通常意义上对背离公司价值最大化风险的预先警觉,而且包含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或行为的“寻源”诊断与最终控制,将其“消灭于萌芽之初”,从而与公司未来的价值创造联系起来。因此,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在财务风险识别系统之外,建立风险评估以及模拟与控制系统。

在财务治理层面上,由独立于经营者和控股股东之外的财务委员会或审计委员会等机构组织、实施财务风险预警,提供公司治理信息(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大股东等关于资金运作的议案、重要的资金运作合同等信息)。在技术层面上,建立财务风险识别系统,需要有一套评价函数,评价函数应结合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建立单变量和多变量模型,从而有助于在综合评价基础上识别引起风险的一项或几项关键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寻源。借鉴复杂科学中的模块设计,使模拟与控制系统在综合权衡得失的各种模拟情形下,采取最佳的模式对风险进行纠正与控制,并将其纳入信息化的操作系统,分别对各层分类指标系统按一定标准在模型化过程中进行适时检测、基本检测和跟踪检测。

在复杂环境中,共同治理的财务决策机制、系统的评价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有效的监督机制、适时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这“五大”运行机制的整合,是实施财务治理的基础。开展财务治理不仅要健全公司财务信息系统,还要建立公司治理信息系统。在财务治理层面、财务管理层面以及技术层面上,形成耗散结构,利用这一结构,使组织整体实现负熵,提升公司财务治理效率和财务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成思危.复杂性科学探索[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

[2]李维安等.公司治理理论与实务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刘全成,张功富.企业财务能力评价:理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1).

[4]普利高津.普利高津与耗散结构理论[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5]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04(4).

[6]杨淑娥,金帆.关于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2(12).

[7]张道奎,黄招,郭燕.证券公司财务指标失败预警能力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1(1).

[8]Gleik James.Chaos:The Making ofa New Science[M].Viking Press,1978.

[9]John Child.Organization—AGuide to Problemsand Practice[M].Harper&Rawltd,1985.

[10]Richard Pikeand BillNeale.Corporate Finance&Investment—Decisionsand Strategies[M].Prentics Hall,Second Edition,1996.

[11]Robert A.G.Monks.Corporate Governance[M].Basil Blackwell Inc,1995.

[12]Stephen A.Rose,RandolphW.Westerfidld和Jeffrey F.Jaffe著,吴世农,沈艺峰等译.公司财务[M].第五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邢荷生)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s of Financial Governance in Complex Environment

Li Yanfeng

Abstract:Financial governance emphasized the secu rity of finance and the scientificity of decision-making, while financialmanagement emphasized capital efficiency.Complex environment required the combination of financial governance and financialmanagement,and improved financialmanagement level by financial governance.>sing complexity science theory,this paper proposed themethod of forming dissipative structures,that is,introducing new factorswhich generated negative entropy,especially themechanism ofgovernance andmanagement,aswell asmore suitable organization structures undermanagement entropy increased trend.On that basis,a setof viable governance andmanagementmechanismswere built,which including the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theevaluationmechanism,the incentivemechanism,thesupervisionmechanism and the early-warningmechanism,thereby contributing to improve theefficiency of financialgovernanceand financialmanagement.

Key words:Complex Environment;Financial Governance;Dissipative Structure;Mechanisms of Financial Governance

作者简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博士/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经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391(2016)02-0071-07

猜你喜欢
利益机制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水利财务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