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法藏智慧

2016-05-18 02:51许石林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6年14期
关键词:孩儿打人母亲

许石林

我在游玩时买了一根家法,就是那种用木头削制的用来打人的东西。以前看戏台上,家长生气,要打孩子,就说:请家法来。被打的孩子将一根类似棍子的家法取来,跪下,将家法高高地举在头上,请家长打自己。我觉得它很有意思,就跟苏三起解时戴的那个鱼形枷一样,挺漂亮的。

《三娘教子》中,寡妇王春娥白天织布、夜晚纺线,含辛茹苦地抚养前房留下的儿子薛倚哥,不料这孩子不好好读书,还顶嘴。王春娥被噎得一时语塞气涌,万千委屈悲愤聚集心头。

孩子一看,真的惹祸了,也吓傻了。这时候,老仆人薛保出面劝王春娥:孩子还小,不懂事儿,您就谅解他、消消气。单这样劝一方是不行的。试想,如果对方经这么一劝,孩子那边傻待着没表示,那长辈的尊严不还是丢了?所以,薛保又劝薛倚哥:看把你妈气的。你赶紧去赔罪,把家法请来。薛倚哥不敢,怕疼。

薛保教他:你对你母亲说,都是孩儿的错,请母亲责罚孩儿,给孩儿长个记性,下次再也不敢不听话了。你大声对母亲说:念在孩儿年幼,正在长身体,请母亲将家法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打在儿身,疼在娘心……我说妈呀,您就免了吧。

一番话说得很到位,又动人,王春娥的气也消了,一家人复归融洽。

我在旁边人身上使劲儿试了一下家法打人到底疼不疼。答案是:不疼,但响声挺大。它是一根木板中间掏空削成,即空心的,打下去,两片木板相互抵消力量,所以声音大,但打击力小,用来敲敲肩背、放松筋骨还可以。

这就是古人的智慧:动用家法惩罚,目的是教育人,也让家长消气,并不是真正的家庭暴力。打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让家长消气是目的,恢复秩序、规范礼仪、还原规矩才是最终目的。

有时候真让家长生气,随便抄起个家伙比如农具甚至刀枪什么的要打人,怎么办?“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你得跑。即便是家长动用了刀枪,也不是真把你当仇敌,要消灭,而是气极了,丧失理智了,你一定要跑。在这里,躲避、逃跑就是孝道。否则家长一时失去理智将你打伤打残打死,过后复归冷静,岂不是痛悔万分?此时,不跑就是成全家长的错误,就是不孝。

人与人闹矛盾,往往以气煞对方为能事。但以气对气,这是很不明智的。惩戒晚辈、下属,不要变态地真正伤害对方,施惩者和受惩者要有一个默契,不能搞成你死我活的那般真仇恨。所以,做晚辈、下属的,要能认错赶紧认错,千万别顶着,为一口没意义的气顶着,对谁都不好。

(摘自《桃花扇底看前朝》)

猜你喜欢
孩儿打人母亲
烧烤店暴力打人案,我们该如何看待
谁是谁的镜子?
打人的年纪
各有解释
给母亲的信
衣服
灵狐少年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五月,黑色花蕾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