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群的第一个十年

2016-05-18 08:35高雪梅
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经济区珠三角成渝

高雪梅

城市群作为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自2006年首次提出迄今已经过去整整十年。

不久前,《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从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均衡性五方面,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环鄱阳湖这9个城市群进行了综合考量和评价。

长三角仍居首位,长江中游三城市群位于后段

报告显示,九城市群综合指数水平的排名依次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环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并列第八)。

其中,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在优质人口集聚、居民生活质量和文化发展水平上走在前列,位居第一阵营。

山东半岛城市群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基础,位居第二阵营。

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以及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基础薄弱,城市一体化程度较低,与东部城市群仍存在较大差距,位居第三阵营。

武汉城市圈和环鄱阳湖城市群资源挖掘和利用程度不够,发展理念和政策水平有限,与其他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位居第四阵营。

报告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介绍,本年度报告涉及城市总数达到118个,排名新增了处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综合指数结果反映出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分层化趋势仍然十分明显。

珠三角城市群综合指数值持续出现波动

从纵向发展上看,九城市群的各指标水平总体上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京津冀城市群的综合指数稳定上升,长三角城市群以十分明显的优势位居首位。

珠三角城市群的综合指数值则持续出现波动,表现出不稳定的特点,而成渝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及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综合指数增长幅度相对比较小。

新增加的长江中游三城市群从指标水平上看,也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但增长程度不明显。

这既反映出九城市群在城市人口、经济及生活文化水平方面均不断进步,也显示出京津冀和长三角在纵向发展上快于珠三角及其他城市群的事实。

层级分化日趋固化

在横向比较上看,九城市群的层级分化日趋固化,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并未好转,且优劣势短期内很难扭转。

比如说,山东半岛城市群尽管在东部仅居于二线,但总体发展水平仍高于中西部的成渝和中原。

中原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不仅经济基础薄弱,一体化程度较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均滞后,在发展思路与模式上也比较被动,依附并受制于东部而缺乏应有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觉。

长江中游三城市群本身的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城市群发展的范围和政策迟迟不出台,是该地区发展的障碍之一。

刘士林建议,中西部城市群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开发,关键在于如何回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和“人文城市建设”战略,依托自身优势,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地区“经济型城市群”的建设新路。

九城市群各有优势和不足

从基本格局上看,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的综合发展水平依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代表了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最高形态和前进方向。但各大城市群都在快速发展,差距正逐步减少。九城市群各有优势和不足,具体表现在:

京津冀城市群的文化发展指数一枝独秀,是中国名副其实的文化中心。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总量最大,牢牢占据着中国经济中心的霸主地位,同时生活质量指数领先,是较为理想的宜居城市群。

珠三角以绿色发展见长,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潜力大。

山东半岛城市群位居中位,有着巨大的赶超优势。

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以及长江中游三个城市群虽然在整体上落后,但在一些指标上也有优势。

走“文化城市群”发展道路

九城市群的面积超过12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3.3%;人口近6.3亿,约占全国的46.6%;GDP总额达到31万亿元,约占全国的66%左右。从面积、人口及经济总量看,九城市群不仅对中国区域与城市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其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其他城市群需要研究和关注的。

报告显示,我国城市群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从东部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群来看,尚未形成合理的城市层级和分工体系,发展进入瓶颈期。

二是从中部城市群来看,面临“隐形塌陷”困境。

三是从西部城市群发展来看,突破现实客观条件限制是难题。

四是我国城市群精神文化生态建设成效有限,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想差距明显。

刘士林表示,尽管各城市群的经济总量、交通基建和人口规模增长很快,但其“城市病”也日趋严重,不可持续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的本质是文化,文化城市群代表了城市群发展的更高形态。

报告建议,依托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和文化强国两大国家战略,将“文化城市群”作为落实“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和核心框架,转变以工业化、现代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导的经济型城市群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经济区珠三角成渝
轨道上的“双城”之路
成渝中线高铁开工 建成后50分钟通达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成渝共振,高质建设双城经济圈
珠三角,2012
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