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规避措施评价

2016-05-19 13:48仝玲玲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融资风险银行贷款中小企业

摘要: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风险,而风险如果处理不及时或者对风险评估不足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后果。本文首先界定风险管理的范围和不同融资风险的评估;接着分析融资风险成因;最后提出融资风险的规避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银行贷款;风险转移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与融资风险管理

1.融资风险分析

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的分析有利于中小企业管理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减少融资过程中给企业带来的一系列损失。首先,中小企业最常用的银行贷款融资业务带来的风险。由于利率、汇率、融资条件等筹资条件发生变化导致企业盈利能力降低和损失的可能性;其次,发行债券融资风险。由于受债券发行的时机、还款方式、时间限制、票面价值、发行价格等因素影响,运营过程中,哪个环节都有可能给企业经营带来损失;再次,股票融资风险。股票发行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发行数量、融资成本过高、租期内利率变化风险等。

2.融资风险的识别

首先,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受债权人的道德品质和债务人所处环境影响;其次,利率风险。借贷的期限、风险、流动性、物价水平、宏观政策等变化都有可能引起市场利率波动;再次,流动性风险。主要原因是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配置不当。

二、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

1.国家宏观政策原因分析

(1)经济运行周期的不同。时下经济运行带有一定的波动性。而这种波动需要经历几个阶段。如经济复苏、经济繁荣、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几个阶段的循环。因此,企业的融资和投资等活动都会被经济的周期波动影响。

(2)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生存和未来发展有着连带作用的影响。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不断深入,企业筹资领域和范围逐渐扩大,融资的数量和额度也在不断增加,融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

(3)体制因素分析。企业融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与体制因素的限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我国上市公司中,各行业垄断型企业占据了很大空间,其中部分公司的经营效益也不尽人意,而留给一些发展高科技速度快、创新能力强、效益好的中小企业范围很小。

(4)业务技术因素分析。目前因受技术条件和研发能力的限制,尖端技术人才和高科技人才相对匮乏,而这些因素在中小企业中又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造成在企业融资过程中,面临因技术落后而带来的技术性风险。

(5)不同行业领域分析。因受各个行业不同特点的影响,不同行业的盈利能力、行业周期、淡旺季等不尽相同。

2.微观因素分析

(1)融资方式选择不当。目前,我国企业融资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天使基金、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风险投资、集群融资、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等。融资方式的不同造成融资难易程度、资金的周期和成本也不尽相同,进而对企业的约束程度也不同。如果融资选择模式不当,无形中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和收益的减少,也会不同程度增加财务风险和其他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融资结构不当。企业融资主要有融资来源结构和融资期限结构两部分。首先,融资结构主要考虑目前企业融资资本结构的组合,是综合资本达到最低限度;其次,要考虑资产结构相匹配,使企业处于有可能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

(3)企业债务压力过重。如果企业负债超过一定比例会造成企业财务危机。一般企业在瓶颈阶段为了规模相应会扩大投资和融资机会,就不可避免的进行超过行业规定的惯例50%负债率经营,企业负债率不断提高,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日渐脆弱,导致企业潜在支付危机随时爆发。

(4)运营管理风险。主要是企业运营过程中由于对市场的判断存在不确定性,无形中增加风险的发生,如营业收入和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和股本利息。

(5)财务控制能力。首先,对资金管理缺少控制,将短期资金用于长期计划,导致财务风险陡增;其次,我国目前的市场是买房市场,企业普遍存在库存和滞销,企业为了增加销售机会和销售额,一般会采用赊销方式,造成大量应收账款的发生几率,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严重影响企业的运营和发展,造成企业偿债能力降低,进而产生财务危机。

三、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1.风险管理信息收集。首先,企业应全面收集与本企业经营风险相关和相关企业(如经销商、供应商等)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与本企业相关的信息预测(如国家政策取向、法律法规、高科技发展方向等),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必要的筛选、对比、分析、存储等;其次,在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方面,还需要分析国内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政策以及运行预测,尤其是在本行业以及相关行业内,国家对此政策、法律法规、技术创新的信息。

2.企业融资风险评估。首先,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确定风险评估的方式,尽可能采用定量的评估方式进行风险辨识、分析和评价。其次,通过分析预测损失发生的概率和幅度,尤其是评估融资后果对企业影响进行预计,通过分析,准确预测损失概论和损失幅度,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再次,制定风险管理的管控策略。要求企业根据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和外部环境,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幅度、风险管理有效性指标,选择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等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的总体策略。

3.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企业根据风险管理策略,针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方案包括风险解决的具体目标、所需的业务流程、所需的资源、关键性指标等,在事故发生时,怎样控制损失继续扩大,从而达到降低企业风险损失的目的。

4.风险管理的监督机制和预警系统。首先,制定风险管理监督机制,如企业重大风险、重大事件、企业重大决策、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关键点,对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形成风险评估、风险预警机制、风险管理策略控制、关键性控制活动及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控制。

参考文献:

[1]武艳,张晓峰,张静.企业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仝玲玲.中小企业市场营销风险管理评价[J].速读.2015,5.

[3]朱荣.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4]孔德兰.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融资策略研究[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4.

猜你喜欢
融资风险银行贷款中小企业
终于中了
一起由质押监管骗取贷款的贷案及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