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6-05-20 16:58朱梦纤
2016年13期
关键词:遵义会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朱梦纤

摘 要: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所经历的曲折,所获得的成功,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态发展的过程。遵义会议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的召开顺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会议上形成了成熟的、坚强的领导核心,独立自主地按照马克思主义原则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民主地纠正党内错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做出了自身的贡献,对开拓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参考。

关键词:遵义会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和具体时代特征出发,逐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两大理论成果。遵义会议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的历史意义不仅仅在于结束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团,在党的生死关头挽救了党、红军以及中国革命,为红军顺利完成长征奠定基础,开创了抗战新局面,还在于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一、遵义会议的源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遵义会议是一场极为重要的会议,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遵义会议的召开,一方面是因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给中国共产党、红军以及中国革命事业的前进与发展形成了阻碍,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则是因为遵义会议召开的各方面条件均已成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在中国革命事业中亦彰显了它的力量。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它被国人逐步接受,甚至作为拯救和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呈现出新特色,展现强劲的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共产党人,首先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李大钊在同胡适“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中,提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它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所以,现代的社会主义,包含着许多把他的精神变作实际的形式使合于现在需要的企图。”①这初步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个观点的基本雏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的伟大先驱之一陈独秀,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认真研究中国社会的特征并较系统地观察中国社会各阶级,他既看到工人阶级的强大优势,又不忽视他们的不足之处,由而觉得“工人阶级在国民革命中——只是重要分子而不是独立的革命势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认识有他独特见解之处。幼年时期共产党,还不够成熟。需要依靠共产国际的力量,不能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党内甚至出现把苏维埃的经验与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的倾向,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步伐在这种情形中无法发挥原本强大的力量,使得中国革命事业一度处于低谷状态。

早起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不够成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却并未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进一步探索。毛泽东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后,基于实际出发,立足本国国情,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本质联系,将这种联系从理论上进一步深化,表现了他与众不同的真知灼见。《中国社会各界及的分析》一文中,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为工具,对中国社会各阶级逐个剖析,明确回答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朋友的问题。紧接着《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对农民运动的误解与诽谤,做出有力的反驳,以实际调查向世人证明农民运动并非是痞子运动,是惰农运动,揭示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潜力。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革命陷入低潮,党内两种不同的主张与趋势,使得革命前进的步伐困难重重。瞿秋白的左倾教条主义一度在党内占据上风,但是经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众多实践证明:“城市中心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屡次受挫,反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深刻反思问题症结所在。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当机立断,向南转移进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保存实力,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逐步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以实践论证“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②这个观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大革命失败后,党在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之时,一股不正之风悄然出现,给中国革命事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三次“左”倾错误,使中国革命偏离正确轨道,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严重影响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与生存。严峻的事实和惨痛的失败,让人们愈发清醒地认识到教条主义的本质,反思它的危害。遵义会议的紧急召开,及时纠正党内“左”倾错误,挽救了党和红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新起点。它的召开既顺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有成果继续发扬,而遵义会议所体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场原则和内在逻辑,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进程。

二、遵义会议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一)成熟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组织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由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共同推进。遵义会议作为这段历史上的一个闪闪发光点,它的意义可以以这样一句好话来评价“遵义会议以前,我们当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③遵义会议之前,党内长期存在“左”倾错误,当时党内领导人虽有夯实的理论基础,却缺乏躬身实践的经验,盲目按照教条行事,领导人对问题的看法脱离实际,不经过反复推敲论证,就上升为党的意志,这种政策制定的方法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在遵义会议上,党中央领导机构重新改组,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实则为“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最后决心的负责者”④,他的领导核心地位得到其他成员的认同。这是因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策前提是以实践为基础,以调查为工具,客观分析内外形势,科学做出判断,以民主集中制为依据达成一致意见,最后通过会议,上升为党的意志,是一个程序合理、体现民主的决策过程,有力地破除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在党内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奠定组织基础。

(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方向指引

遵义会议之前,党内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依据会议制定,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手段。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反映出党内所指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脱离实际,出现偏差,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由于不认识中国革命战争中的特点而产生的、表现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的严重的原则错误,包含在不顾主客观条件的‘左的急性病倾向,这种倾向极端地不利于革命战争,同时也不利于任何革命运动。”⑤在遵义会议上,绝大多数与会者对博古、李德二人的军事路线提出批评,同意毛泽东的看法,《遵义会议决议》大部分是对“左”倾军事路线的批评和正确路线的肯定,指出适合中国革命的战术,实行战略方针转变之时应采取的科学方法,指明党和红军当前的主要任务,明确与敌人的主要矛盾,否定之前错误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向新方法转变,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树立正确的方针,提供可靠保障。

(三)独立自主意识的体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有力保障

政党是阶级利益冲突发展到近代的产物,作为阶级利益的代表和阶级力量的领导者,在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正确处理与其他国家政党之间的关系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议题,也影响政党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成效。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幼年时期,在处理与其他国家政党关系这个问题上,受到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处理问题的方法手段显得不够成熟,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共产党长期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对它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却忽视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问题、中国实际的了解程度,共产国际的指导由利大于弊逐步演变成弊大于利。遵义会议重要历史功绩之一就是在党内发扬了独立自主的意识。这次会议上,由于中国共产党人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反使他们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制定方针和政策。如毛泽东所言:“我们认识中国,花了几十年时间。中国人不懂中国情况,这怎么行?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⑥它改变了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父子党的关系,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形成了一个有力的保障,标志着我们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四)民主地纠正党内错误的方式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立新型机制

遵义会议是纠正党内矛盾错误的成功案例,这种纠错方式,符合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会议上,先由博古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做出总结,他的分析不够彻底;接着周恩来做副报告,较为准确分析这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并承担相应责任;随后,张闻天批判了博古错误的指导方法;最后,毛泽东对博古的报告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家各抒己见,共同商讨、客观看待问题,就事论事。与王明、博古之前为了使他们的“左”倾路线得到认同,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式有明显区别。遵义会议上,纠正错误的方法,为之后建立党内纠错机制提供了参考。党对于犯错误的人士实行说服教育的方式,以批评为主,不实行人身攻击,批评错误的同时指出原因所在,让他们加深对这些错误的认识,防止屡教不改。这种处理党内错误的方式更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从遵义会议后开始沿用,对提高全党思想认识水平有很大推动作用,党员整体思想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而这种处理错误的方式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彰显出独特优势。

三、遵义会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启示

(一)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本准则。遵义会议中对党内问题作出了实事求是地分析,对党在过去时间的成败作出客观评价,批评了博古等人的错误,净化了党内思想,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奠定基础。此外,遵义会议上,以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态度纠正原有错误路线,特别是军事路线问题,一下子很多人都接受了。如果当时说是整个路线问题,有很多人反而会不明所以,采取保留态度,阻碍问题的解决。这启示我们在推进党的建设之时,应当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有所区分,依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方法。党的建设主体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同志,只有实事求是地规范他们的行为和工作方法,才能使党的建设效果更为显著。党的建设中,党员、党员干部勇于正确面对自身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应贯彻这一原则,既不任意夸大问题的严重性,又不忽略问题的客观性,采取改过自新、团结进步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推进党的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二)坚持勇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毛泽东曾强调:“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⑦遵义会议在理论上批判了军事上不合理的短促突击论和“两个拳头打人”的战略技术,指出要依据自身情况和敌人实力进行部署,运用运动战避免面与敌人正面冲突,这是理论上的一种创新;实践上,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自主地改组了党的领导集体,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这亦是一项伟大的实践。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在遵义会议中均有所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一直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根据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有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三)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遵义会议之后,党十分注重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宣传马克思主义,不断拉近与各个阶层群众的距离,获得了深厚的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人民大众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大众化,使它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更加通俗易懂,为人们更为广泛的接受。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心之事,为大众分忧解惑。以最大限度反应、表达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理论导向,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的出发点和要求。不断准求理论表达通俗化,贴近大众生活、贴近百姓实际、贴近人民群众,将理论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而后采取多渠道方式传播,可以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最新理论成果为大众所知悉,潜移默化中巩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解:

① 《李大钊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9页

④ 《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页

⑤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0页

⑥ 《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39页

⑦ 《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页

参考文献:

[1] 丁俊萍,胡永干.遵义会议上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毛泽东研究,2015(01).

[2] 徐恒.遵义会议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多维理论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5(12).

[3] 于安龙,刘文佳.党的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遵义会议为例[J].长白学刊,2014(03).

[4] 谷正.遵义会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贡献[J].社会科学家,2012(12).

[5] 李仕波.遵义会议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多维理路[J].学术论坛,2012(9).

[6] 张耀影.简述遵义会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04).

[7] 杨超.遵义会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开拓[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04).

[8] 张乾元,饶宝美.遵义会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起点[J].咸宁学院学报,2008(05).

[9] 《李大钊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10]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页.

[1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9页.

[12] 《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页.

[13]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0页.

[14] 《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39页.

[15] 《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页.

猜你喜欢
遵义会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张闻天功著遵义会议
在遵义会议决议的指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