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的中国观探究
——以《雅加达邮报》的涉华报道为例

2016-05-23 07:26黄里云
学术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

黄里云



印度尼西亚的中国观探究
——以《雅加达邮报》的涉华报道为例

黄里云

[摘要]印度尼西亚是中国周边重要的邻国。历史上印度尼西亚与中国的关系错综复杂,自与中国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经历了结盟、断交到恢复关系后发展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观念是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对国家间关系产生着重要影响。研究作为东盟政治领袖的印度尼西亚对中国的观念至关重要。文章使用印度尼西亚主流英文报纸《雅加达邮报》2010-2015年涉及中国的报道作为语料,对印度尼西亚的中国观进行了梳理分析。结论表明,《雅加达邮报》对中国的报道比较正面,从观念上看,印度尼西亚对中国持较为肯定的看法,但是对中国仍然存在疑虑,南海问题成为印度尼西亚对华的最大担忧所在。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邮报》;中国观

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国家,是东盟最大经济体,同时还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最大的群岛国家、G20中唯一的东盟成员。印尼也同时处于两大洲两大洋的交汇点,横跨赤道。印尼因此长期被认为是具有发展前景的发展中国家,更具有成为地区性大国的潜质。作为东盟的创始国之一,随着印尼在地区和全球事务的参与度增加,印尼在地区和全球层面对我国周边乃至全球战略影响力日益凸显。在经济上,印尼近十年的高速发展使印尼走出了1998年金融危机,并且成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经济表现最为稳固的国家之一[1](P33)。在外交上,印尼自建国以来就一直遵循着“独立与积极”的外交政策原则。一方面强化印尼在东盟的领导地位;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地区与全球事务。

历史上印尼与中国的关系错综复杂,两国在关系好的时候曾形成了“北京-雅加达”同盟,而在印尼九三〇事件后两国关系则跌入低谷,断交达二十三年之久。自1990年中国和印尼恢复建交以来,两国关系逐渐恢复,2005年成为战略合作伙伴,2013年更升级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

作为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观念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典型的是温特笔下的美国出于敌友观念而对核武器所持的不同看法。他认为,在美国的观念里,拥有五颗核弹头的朝鲜要比拥有五百颗核弹头的英国更加具有威胁性[2]。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对朝鲜和英国的敌友观念的不同。作为一种物质力量的存在,核武器无论放在何处都是核武器。而敌友观念的差别则赋予了核武器不同的社会意义。

根据美国学者朱迪斯·戈尔茨坦(Judith Goldstein)和罗伯特·基欧汉主编的《观念与外交政策》一书的观点,观念可具体区分为世界观、原则性信念和因果信念三种表现形态。观念通过三种途径影响政策:在对自己的利益不明确时,观念起着路线图的作用;当存在着多种选择或存在着多种观念的竞争时,占主流的观念能够起到聚焦或粘合剂的作用,使持不同选择倾向的各方形成合作共识和联盟;观念可以植根于制度当中,形成长久性的影响[3]。

由此可见,观念对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随着中国与东盟关系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东盟却出现了热经冷政的情况,东盟在经济上依靠中国、政治上依靠美国的观点也十分流行。中国与东盟加强政治上的互信变得十分紧迫和重要。了解作为东盟政治领袖的印尼的中国观意义重大,因为理解周边国家的中国观“对制订我国周边外交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对我国企业走出去和文化走出去战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4](P1)。

研究中国与印尼关系的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中国与印尼历史上从友好到敌对的关系发展、中国与印尼的经贸关系等,涉及对中国的观念和认知的研究较少。现有研究中,许利平研究了印尼对中国观的演变[5],曹云华等以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的中国新闻报道为语料研究了东盟国家对中国的理解[6](P241-282)。总体而言,目前仍然缺乏新闻报道视角考察印尼的中国观的相关研究。因此作者以印尼主流新闻媒体的涉华报道作为语料,探究印尼对中国的观念问题,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一、语料来源及基本信息

作为大众媒体的主要元素,报纸在塑造读者对国内和国际层面的地缘政治意象具有特定且重要的作用[7]。也就是说,报纸在塑造读者对国家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印尼报纸对中国的报道是印尼对中国理解和认知的体现,通过对其进行考察,可以看到印尼在不同事务上对中国的观念,从而为中国理解自身在他国眼中的形象提供信息。

《雅加达邮报》(以下简称《邮报》)是印尼主要的英文日报,发行于1994年10月1日,内容涵盖了商业、政治和综合性新闻①Factiva数据库对《雅加达邮报》的介绍。。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印尼的中国观,作者通过factiva报纸数据库对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邮报》进行了检索,共搜索到新闻标题中包含“中国”的新闻报道全文共553篇,排除其中8篇重复的新闻,得到545篇。通过对这545篇新闻的标题和内容进行量化统计,得到印尼对中国的关注议题;根据对不同议题的关键新闻进行定性研究,总结出印尼看待中国的主要观点。

为了解印尼对中国关注的议题,作者首先将545篇涉华报道按照主题进行分类,统计出各类的篇数(见表1)。

表1 2010-2015年《雅加达邮报》涉华报道主题分类

通过表1可以看出,《邮报》对中国的报道在主题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九个方面,分别是印尼-中国的政治、军事关系,印尼-中国经贸关系,中国-东盟自贸区问题(事实上中国-东盟自贸区问题也可以归入两国经贸关系),南海问题,中国-东盟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对中国政治、经济、文教和科技的报道及其他。其他类别包括了观众的评论、读者来信等。

从报道的数量比重来看,两国的经贸关系所占比重最大,占了所有报道的24.2%,如果加上两国政治和军事关系的报道(16%),关于两国关系的报道达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一。对中国的内政、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等各方面的报道紧跟其后,占总数的17.1%。南海问题是报道的热点问题,占了12.8%的比例。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报道虽然从比例上只占7.8%,但其重要性并不能忽视。中美关系及中日关系虽然比列很小,但是也体现了印尼乃至整个东盟与中国关系中,美国与日本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从年份分布来看,2010年及2011年的报道数量大,分别为125和123篇报道。2012-2015年四年的全年数据都没有过百,而2013年则是最低的,仅有62篇。

二、结果与分析

(一)双边关系

总体而言,《邮报》中对印尼与中国双边关系持正面的态度,将中国视为具有地区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大国,注重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尤以经贸关系为重。但是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问题上,印尼民间存在一定的顾虑。而在冷战期间造成的印尼对中国的不信任仍然阻碍着印尼与中国更紧密关系的发展,对于中国的崛起,印尼也存在着逐渐适应的过程。

印尼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印尼是东盟国家中第一个成为中国战略合作伙伴的。2011年,印尼驻华大使易慕龙(Imron Cotan)接受了《邮报》的采访,对中国的崛起和印尼与中国关系发表了看法。他认为,中国的儒家文化强调和谐,因此中国在发展与包括印尼在内的周边国家关系中注重维持良好关系。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外汇储备庞大以及各方面潜力巨大,中国自然而然地引起了邻国乃至世界的关注。中国也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在对外交往中也注意避免惹怒邻国。他指出,印尼和中国关系发展良好,并且由于华人的桥梁作用、历史往来关系的源远流长、经济上的相互支持及印尼对中国在政治上的支持,两国关系有理由变得更加紧密[8]。

然而,印尼在与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存在顾虑,有学者甚至认为与日本打交道比与中国和美国打交道要更为舒适。由于冷战时期产生的社会不信任在印尼仍有市场,从而阻碍了印尼与中国的更紧密合作。

2014年10月印尼新一任总统佐科上台后,印尼加大力度吸引中国的投资,加入了由中国倡议并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并将雅加达到万隆的高铁建设项目交给了中国而不是日本进行建设。为此印尼内部开始有人质疑佐科是否准备放弃长久以来坚持的大国平衡战略。针对这一质疑,印尼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苏克玛(Rizal Sukma)对此进行了反驳。他认为,印尼对华政策是经过对国家利益的现实考虑后,按照经济和外交的“再平衡”以及“防范”两大原则来实施的。在经济上,印尼呼吁中国对印尼加大投资并不仅仅只针对中国,印尼对其他的合作伙伴也持同样的态度。印尼需要更多的直接外资投入来发展经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中国进一步参与到印尼的发展有利于印尼的国家及地区的利益。而在政治和安全上,印尼仍一如既往地要求中国对“九段线”进行澄清,反对中国在南海的造岛行为,并且敦促中国与东盟的南海领土争端国尽快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他还强调,印尼不仅只是与中国在政治和安全方面加深关系,与其他战略伙伴也同样如此。而且,印尼与美国及日本在政治与安全上的关系要比与中国深得多[9]。

由此可见,尽管印尼和中国的经贸关系不断加深,政治和安全关系不断发展,印尼对中国的顾虑仍挥之不去。印尼也明确表示与中国关系的发展不过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现实考虑。

印尼十分重视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相关报道倾向于将中国的发展视为机遇,中国经济对地区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中国13亿人口为东盟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但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东盟国家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主要是价格低廉的产品对东盟产品造成了挑战,同时中国吸引了部分外国直接投资[10]。

印尼将中国的经济发展视为威胁的观念主要表现在其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顾虑上。一方面原因是出于对中国真正意图的怀疑。在印尼,冷战时期造成对中国的历史记忆仍未消退,“中国被怀疑它正在采取(冷战时期)传播共产主义所采取的方式来遏制印尼的经济”[11]。

另一方面,印尼对自贸区可能损害当地产业而带来经济损失表示担心。伊曼·普里汉东诺(Iman Prihandono)从人权角度批评中国-东盟自贸区对印尼人民生活可能带来的“危害”。他说,自贸区建成后,来自中国的廉价的产品将会对印尼的农业、渔业以及制造业造成威胁;他还说由于中国的食品、饮料和化妆品以及部分中国玩具存在有毒物质,政府应当采取提高产品健康标准、加强管控机制、实施有效罚款和对受害者提供直接及适当的补偿等措施来保障市民的生活及环境的健康。他还指出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中缺乏对尊重环境和社会权利的条款,有可能将环境和社会置于脆弱的境地,导致外国投资者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对社会和文化权益的侵犯[12]。

对于中国倡导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以下简称亚投行),印尼总体上持欢迎态度。印尼认为,与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及日本主导的亚洲发展银行相比,亚投行能够为阻碍东南亚发展的落后的基础设施提供建设经费,从而促进东南亚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然而,印尼同样表达了对中国主导亚投行、领导地区秩序感到担忧,希望亚投行制定更公平的规则和更透明的程序,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体现共同发起国的立场。印尼希望美国及其盟国能够加入或者参与到亚投行当中来,那样中国就不能占主导地位,从而建设一个“亚洲的,而不是中国的银行”[13]。由此可见,印尼对中国的信任仍然不足,借助美国和日本来平衡中国的意图明显。

(二)南海问题

在南海问题上,印尼不是领土声索国之一,因此与中国没有直接的冲突。但是由于印尼是东盟国家的政治领袖,其地位使印尼十分关注南海问题,并在争端中充当调停者和“和平缔造者”(peacemaker)的角色。

对于南海问题的发展态势,印尼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以及担忧。《邮报》认为,南海问题“有可能影响印尼与中国关系”[14],南海争端冲突升级,已到了“令人警觉的地步”[15],南海问题“考验着中国与东盟的关系”[16],中国的南海领土主张甚至“威胁印尼的主权”[17],这都表明了印尼对南海问题的严重关注。尽管印尼声称不是领土的声索国之一,它对纳土纳群岛与中国所声索的领海有重叠之处表示出担忧,认为这有可能损害印尼的主权完整。

2011-2012年,印尼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雄心勃勃地想解决南海问题。但是印尼也认识到,南海问题涉及主权、南海具有战略价值、并且牵涉着崛起中的中国,绝非一个短期之内可以解决的问题[18]。当务之急是管控危机,降低争端国之间的紧张气氛,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冲突。因此,印尼再三呼吁南海各方重新回到《南海各方行为准则》上来,并以此推动更具法律约束力的“南海行为准则”的制订。印尼外交部发言人迈克尔·特尼呼吁“各领土声索国必须相互尊重,遵守联合国海洋公约的相关原则,通过和平协商解决问题,避免使用导致暴力升级的方法来处理争端[19]。印尼认为,尽管南海行为准则并不能解决领土争端,但是它创造和平和稳定的气氛,从而使得更为容易地找到解决方案[20]。

印尼恪守大国平衡战略,因此在南海问题上支持美国的介入。前总统苏西洛提出了南海问题解决的三个支柱:第一,不允许任何国家主宰此地区并发号施令,因此保持大国间的动态平衡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必须维持和平、安全和秩序;第三,应当通过和平方式来解决领土争端[21]。其中第一条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意思很明显是针对中国。为了阻止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取得优势,需要美国的支持来与中国抗衡。而也正是出于对这一点担忧,中国坚持要在双边的基础上与当事国进行谈判来解决争端,而非在地区和国际层面来解决南海问题。

尽管如此,印尼同时仍希望与中国保持朋友关系。针对美国与印尼特种部队(Kopassus)的合作以及加入东亚峰会以换取印尼支持其对抗中国的举动,印尼国内专家认为不应当牺牲中国来取悦美国[22],而印尼官方也表示“印尼不要敌人要朋友”,希望与中国和美国都成为朋友[23]。这种矛盾心理也正是东盟的心理,既希望借助美国来平衡中国,也担心美国的干涉加剧中国的反应程度。

《邮报》报道认为,东盟各国的内部差异使得东盟无法在南海问题上形成对中国的统一立场,从而影响了东盟的凝聚力。在2012年柬埔寨举行的第45届东盟外长会议上,因为对会议公报是否涉及南海问题意见不一,东盟自1967年成立45年以来,首次没有对外发布东盟外长会议公报。这引起了包括印尼在内的东盟国家的担忧,认为南海问题导致了东盟不能形成统一的对外立场,有可能会损害东盟宪章所赋予的东盟的“中心地位、统一及和平的原则”,南海的领土和司法争端将会导致战争[24]。

印尼和东盟仍然对中国是否会采取武力方式解决南海问题感到担忧。对于中国海军力量的增长和中国海洋强国的建设,印尼和东盟显示出严重的关注。尽管中国和东盟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不断加深,中国的“魅力攻势”外交对减轻中国在地区内的恐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南海问题仍然是测试中国和东盟关系的试剂[25]。随着时间的推移,《邮报》对南海问题的报道体现出越来越深的焦虑。耶来米尔(Yeremia Lalisang)呼吁东盟应加速解决南海问题,否则中国一旦军事上和经济上变得更加强大,东盟将无法与中国抗衡,中国就更有可能使用武力解决南海问题[26]。甚至有人提出,应当把“南中国海”改名为“东盟海”,以突出南海的主导权应当是东盟,而不是中国[27]。

(三)印尼与中国的人文交流

《邮报》关于人文交流报道的比例很少,少数几篇报道是关于文化交流和到中国留学和学习汉语的。有报道呼吁印尼与中国应当加强文化、教育等非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印尼和中国的相互信任。

克里斯汀(Christine Susanna Tjhin)认为,如果中国与印尼之间的经济是“血”,政治和安全支柱是“骨头”,那么社会和文化支柱就是“灵魂”。缺少了“灵魂”,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仍然脆弱,很容易滑向疑虑和不信任。因此,应当在旅游、教育和青年交流方面加强合作。总体来说,两国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均衡、鸿沟和障碍,主要包括了语言、知识和信息鸿沟、财务限制以及机制的不匹配。软实力不能只靠国家来生产,还需要通过人文交流来塑造国家身份和增强软实力[28]。

在中国留学的印尼学生认为中国人对印尼了解太少,而且存在误解。与中国人热衷于到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旅游甚至投资形成反差的是,许多中国人不知道印尼的地理位置,并且认为印尼是“混乱的、充满灾难的、不安全,人们缺乏教养”[29]。

在《邮报》的报道中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印尼对日本与中国的态度。有报道认为与日本打交道要比与中国和美国打交道更舒服。尽管日本曾经在20世纪40年代对印尼实施了三年半的殖民统治,其对印尼和日本关系带来的伤害却没有冷战时期印尼与中国关系那么严重。冷战时期雅加达与北京之间产生的不信任依然盛行,从而使公众对与中国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产生抗拒[30]。印尼把日本当成其大国平衡战略的重要力量,用以平衡中国,但是在经济上却奉行现实主义的利益考虑,因此仍将雅万高速交给了中国承建。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使其谨慎保持与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大国之间的距离,同时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和竞争,取得利益的最大化。

三、结 语

根据《雅加达邮报》涉华报道可以看出,印尼对中国的报道整体而言是比较客观的。从报道可以看出,印尼与中国关系呈现经贸合作紧密,政治安全互信缺乏、人文交流不足的情况。南海问题是印尼乃至东盟与中国关系的焦点,印尼和东盟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可能采取的解决方法充满了焦虑。加强人文交流是让印尼民众了解中国的一个有效渠道,除了双方的短期交流以外,中国应当吸引更多印尼学生到中国来学习,尤其是博士、硕士层次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曹云华主编.远亲与近邻:中美日印在东南亚的软实力(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 Wendt, A. Constructing International Politics[J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ummer 1995, Vol. 20, No.1,p.73.

[3]刘东国.观念在外交决策中的作用——对《观念与外交政策》一书的解读[J].外交评论,2015,(5).

[4]徐利平主编.前言.当代周边国家的中国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5]许利平.当代印度尼西亚的中国观演变[J].南洋问题研究,2013,(2).

[6]曹云华,唐翀著.新中国——东盟关系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7] Mawdsley, E. Fu Manchu versus Dr Livingstone in the Dark Continent? Representing China,Africa and the West in British Broadsheet Newspapers [J ].Political Geo -graphy,2008,(5).

[8] Abdul Khalik. China, RI Destined for Friendship[N]. The Jakarta Post, 29 April 2011.

[9] Rizal Sukma. Insight: Is Indonesia Tilting toward China? [N].The Jakarta Post,2015-12-11.

[10] Ali Rama. China's Emergence and its impact on ASEAN [N].The Jakarta Post,2010-02-04.

[11] Lilian Budianto. RI deals with Japan 'more comfortably than with China, US'[N].The Jakarta Post,2010-02-17.

[12] Iman Prihandono. Human rights and the ASEAN-China FTA[N]. The Jakarta Post,2010-01-12.

[13] Simon Tay, A new bank for Asia, not China [N ]. The Jakarta Post,2014-10-18.

[14] Lilian Budianto.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a potential rift in RI-China ties: Envoy [N ]. The Jakarta Post,2010-05-05.

[15] Rizal Sukma. Insight: Calming the South China Sea is imperative[N].The Jakarta Post,2011-06-24.

[16] Rizal Sukma. The South China Sea is a test for ASEANChina relations[N].The Jakarta Post,2010-08-24.

[17] Veeramalla Anjaiah. China's SCS claim threatens RI sovereignty[N].The Jakarta Post,2014-03-17.

[18] Rizal Sukma. Insight: Calming the South China Sea is imperative[N].The Jakarta Post,2011-06-24.

[19] Mustaqim Adamrah. Go back to DOC, RI tells South China Sea claimants[N].The Jakarta Post,2011-06-10.

[20] Jusuf Wanandi. Insight: China's peaceful rise, community of nations: Zheng Bijian's strategy [N]. The Jakarta Post,2013-04-01.

[21] Abdul Khalik and Rendi R. Witular. US, China compete to woo RI over S. China Sea[N].The Jakarta Post,2010-07-23.

[22] Lilian Budianto. RI can't `sacrifice' China ties to court US[N].The Jakarta Post,2010-07-23..

[23] Erwida Maulia, US or China? RI wants to befriend both [N].The Jakarta Post,2010-03-19.

[24] Roby Arya Brata, Open war in the South China Sea[N]. The Jakarta Post,2012-07-28.

[25] Evan A. Laksmana, Is China failing SE Asia's test? [N ]. The Jakarta Post,2010-07-07.

[26] Yeremia Lalisang,ASEAN's procrastin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N].The Jakarta Post,2013-04-30.

[27] C.P.F. Luhulima , Can SBY end China's dominance in the South China Sea?[N].The Jakarta Post,2014-05-05.

[28] Christine Susanna Tjhin, Coping with ultra-nationalism in China[N].The Jakarta Post,2013-03-04.

[29] Dian Kuswandini. Stretching our wings to China[N].The Jakarta Post,2010-04-05.

[30] Lilian Budianto, RI deals with Japan 'more comfortably than with China, US'[N].The Jakarta Post,2010-02-17.

[责任编辑:刘烜显]

[中图分类号]D83.3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4434(2016)03- 0125 -05

[作者简介]黄里云,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云南昆明650091;广西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04

猜你喜欢
印度尼西亚
未来的家园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Short News新闻播报
印度尼西亚市场动态简讯
印度尼西亚—省的天空变成了红色
印度尼西亚外汇管理概览
论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群岛的仿宋锡钱
印度尼西亚・婆罗摩火山
↓未来交通——斯拉米特(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