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县核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16-05-23 03:14高鹤
新农业 2016年5期
关键词:建昌县科技推广推广站

高鹤

1 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4年,建昌县栽植核桃15万亩,年繁育苗木100万株,苗木销售年产值987.20万元;坚果年产量2231吨,产值8925万元;主要推广栽植我省自主繁育的包括辽宁1号、辽宁3号、辽宁4号、辽宁5号、辽宁6号、辽宁7号、辽宁10号、礼品1号、礼品2号、寒丰、辽瑞丰等早实和晚实核桃良种10余个。建昌县在全国范围内被同行业认可,成功注册了“建昌核桃”国家地理商标;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荣获了首届中国森林食品交易博览会金奖和首届中国核桃大会银奖等殊荣。

目前,建昌县正着手进行核桃产业升级,带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实现可持续和“兴建富民”的目标。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草药,延伸核桃产业发展链条——引进核桃油、核桃乳等深加工项目等方式提高核桃生产附加值,解决核桃产业经营模式相对单一的问题,刺激并带动核桃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2010年以来,以省委、省政府“一县一业”为指导,建昌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建昌县推进核桃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和《核桃栽植目标考核指标及评分办法》,不仅保证了核桃产业的良性发展,也使广大林业工作者在今后的核桃推广等系列工作中能够有据可依,奖惩分明。2014年伊始,辽宁省全面推进“千万亩经济林工程建设”,建昌县紧抓契机,形成了以县级推广单位为依托,以乡镇推广单位为纽带,以广大林农技术能手为基础的核桃推广网络模式,举全县之力,不仅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而且正奋力打造成“中国优质核桃第一县”。

2 核桃产业发展历程

建昌县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大县,位于辽宁省的西南部,地处辽西丘陵山区,燕山余脉,东与兴城市接壤,西与凌源市毗邻,南接绥中县和河北青龙县,北靠朝阳、喀左两县。这里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降水500~800毫米,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无霜期180天左右,年均温8℃,极端低温-28℃,极限高温40℃,全县占地总面积479.3万亩,林业用地276.3万亩,占总面积的57%,其中有30万亩土层深厚的坡耕地,4万亩宜林荒地、荒坡、荒沟,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20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昌县区域经济发展滞后,是辽宁省为数不多的国家级贫困县。

2.1 核桃发展的星星之火

建昌县历史上没有人工栽植核桃的记载,只是山里零星生长着数量不多的野生核桃。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当时的国家林业部在全国选取19个试点进行区域试验,将建昌县列入其中,原因正是建昌县的地理位置处于核桃栽植理论上的北界,没有人工栽培先例。专家们选择将区域试验点建在县里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雷家乡灰窑沟村。专家们不知道,这次区域试验点选建在建昌县就好比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它给建昌县百姓留下了走向美好生活的无限希望,也成为日后建昌县林业发展的指路明灯。区域试验结束后,专家们拿着测试数据心满意足的走了,留下了45亩试验地和地里生长健壮的核桃树。那时候的核桃树还小,那时候的核桃树更没结果,那时候的农民们还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发财树”。

时间一晃就是十年,小小核桃树不仅长成了参天大树,而且已是硕果累累。那时正赶上全国市场搞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核桃也卖上了好价钱。于是,在灰窑沟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承包这45亩核桃园的承包期只有3年,而且到期必须轮换,承包价格一年高过一年,最高时曾达10.01万元/年。这片核桃树结的果让许多人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一些头脑活泛的农民打起了种植核桃的主意,可是,村民们没想到,看着喜人的核桃树却不容易栽。农民们感叹:核桃不好栽,要栽没有苗,有苗栽不活,栽活不会管!村里、乡里和县里的干部们也早就看好了核桃,想在全县大力发展,但又不知从何处入手。

多年来,辽宁省一直是全国核桃育种的强省,我国北方地区许多大面积栽植的良种核桃都是由我省选育出来的。但是,当时的辽宁省却是核桃栽植的弱省,核桃生长面积很小且以野生为主,良种核桃栽植面积近乎为零。

2.2 科技引领蓄势待发

针对省领导提出的“辽宁省是否可以发展核桃产业的问题”,省林业技术推广站首先召开了专门的论证会,邀请当时国内众位林业专家,针对辽宁省的气候、土壤条件,核桃发展的可行性,以及国际、国内核桃市场前景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专家们得出结论:辽宁省在建昌县等适宜地区发展核桃具有一定的品种优势和技术优势,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发展核桃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省林业技术推广站起草了《辽宁省核桃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与开发1999—2005年总体规划》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就推广目的、品种、技术、实施范围、规模、步骤和预期指标等进行了详细说明,使良种核桃栽培并进一步扩大化发展成为了可能。在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后,省林业技术推广站的科技推广工作者们和刘万生老先生才赶赴建昌县。

发展核桃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苗木短缺和技术人员匮乏。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省、部级重点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组织技术人员,从解决良种核桃苗木繁育入手,以科技示范为主要推广方式,建设良种核桃示范林以展示科技成果、宣传教育群众,让广大农民对科技成果能看得见摸得着。并初步解决了苗木繁育、越冬防寒和早期丰产栽培三个阻碍当地核桃发展的关键性技术环节。拉开了建昌县核桃产业发展的序幕。1998~1999年间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先后以礼品1号、礼品2号等核桃新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核桃良种及其微体嫁接技术推广,核桃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等为题立项3次,争取省级财政资金74万元,地方配套216万元,在雷家店乡始建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繁育苗木能力每年达到5万株,在灰窑沟村等地建核桃良种示范园1000亩,并采取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等多种方式在当地广泛培养技术人员。技术推广工作很快就看到了效果,一批栽培核桃的农民取得了明显的收益。张喜华是灰窑沟村的农民,1997年他在自家承包的5亩地里种上了辽宁1号等优良品种的早实核桃,2003年进入初果期,年产值每亩可达4000~5000元。同村王树华家的核桃园收益更好。王树华也是在1997年栽了早实品种的核桃,2003年,每亩年产值近10000元。

2.3 核桃发展势如燎原

2000~2014年建昌县的核桃产业发展迅猛,备受瞩目。2000~2008年间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先后以核桃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核桃优良苗木繁育技术示范等为题立项9次,争取省级财政和国家资金167万元,地方配套326万元,逐步将苗木繁育、整地定植、越冬防寒等技术进行集成,逐步扩大苗木繁育基地,提高苗木繁育能力并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面积,开展技术培训。使核桃得到了稳步发展,雷家店乡周边乡镇农民栽植良种核桃的积极性不断增高。

继雷家店乡提出了要打造“全国良种核桃栽培第一乡”的规划之后,建昌县又提出了要打造“中国优质核桃第一县”的宏伟目标。建昌县核桃产业的发展获得了省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连续四任省委书记曾先后到雷家店乡视察、调研,进行工作指导,并将省长专属经费下拨至建昌县,用于核桃产业发展。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在2009~2014年间又先后以核桃丰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核桃良种苗木繁育技术推广等为题立项10次,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050万元,地方配套90万元。在前期技术培训,技术集成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进行相应技术革新,进一步将工厂化育苗、栽植密度与间作,病虫害防治技术加以集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技术体系。建昌县委县政府通过资金整合筹资4600万元,在大屯镇建立现代化的辽宁省良种核桃繁育中心,占地384亩,其中催醒室3栋占地2160平方米,嫁接室1栋660平方米,恒温室660平方米,培训室1栋732平方米,假植沟30条共计2100延长米,日光温室166栋占地面积105500平方米。建昌县核桃产业发展成为辽宁省农村经济转型和合理解决“三农”问题的先进典型。

2.4 产业延伸,后劲十足

核桃栽植面积逐年扩大,坚果产量逐年递增,建昌县的百姓乐了,领导也乐了。省林业技术推广站的林业科技工作者们在欣慰的同时,他们考虑的更多的是产业的后续发展。一是组织科技人员编写技术规程,建立良种采穗圃,进行科学规划以发挥建昌及辽宁地区在良种核桃栽培的后发优势,确保核桃栽培的良种化和品种化;二是积极为地方领导出谋划策——若要保证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拓展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使建昌县核桃产业由单一初级生产逐步向深加工产业发展。建昌县政府通过多方努力,成功引进北京汇源集团和河北绿宝露集团,进行核桃乳、核桃油等加工,使建昌县正逐步形成“山上种核桃,山下搞加工”的产、加、销一条龙格局。

3 主要经验

辽宁的核桃良种由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昌县核桃产业从无到有,真正实现了广大推广工作者树立的“推广一项技术,培养一支队伍,形成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推广目标,是辽宁省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的成功范例。通过对建昌县核桃产业发展历程的回顾,建昌县良种核桃栽培推广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3.1 成果转化和科技推广工作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理念

辽宁省地处我国东北、华北和内蒙古三大植物区系交汇地带,生态类型复杂多样,树木林林总总,若要发展林业产业可不是随便在哪个山头,随便种哪些树都可以的,而是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在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工作中,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始终坚持“五W”的工作原则,即选定适宜的林业科技成果,确定适宜的推广地区,根据不同的推广对象,使技术推广的受体在适宜的时期内应用正确的技术措施。建昌良种核桃的推广立项正是秉承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理念,并且在做好全面调研和行业专家充分论证后,才有理有序地推进相关工作。在百姓最需要的时候做出推广核桃的决定,让良种核桃栽培得到广大老百姓和当地领导的充分认可,更成为了建昌县核桃产业最终成功的保障。

3.2 成果转化和科技推广工作要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在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工作中,要符合“三个结合”的条件,即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符合群众利益需求。本世纪初,国家在大力开展生态建设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各级地方干部也欲为当地建设建功立业,而广大农民又急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生产,改变贫穷面貌。在当时的建昌县,推广良种核桃栽培,无疑是把“国家要绿,干部要绩,农民要利”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林业技术推广站的科技推广工作者选准时机,因势利导,及时主动地将良种核桃栽培技术送到农民们的手中,传授栽植核桃的技术,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得到了干部的支持,实属恰逢其时,民心所向。

3.3 成果转化和科技推广工作要重视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古语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核桃发展得好,不是一个单位能够做到的,也不是几个人能够做到的。省林业技术推广站的科技推广工作者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在进行示范推广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员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指导、技术咨询等活动,注重培养专业的技术员。通过对地方科技推广工作者们连续几年不断地理论知识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现场演示,他们掌握了核桃良种繁育、栽植、果园管护等技术,以便随时将核桃丰产栽培技术教给村里的农民们。据不完全统计,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在建昌县举办大型培训班79次,培训农民7491人,发放《核桃栽培实用技术》等技术资料6000余份,培养出专业技术人员25人,培养出农民技术员63人,提供就业岗位9292个,发放技术光盘数万张,千方百计地使当地农民全面掌握核桃相关技术。

3.4 林业科技推广工作队伍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先锋队

林业科技推广是连接林业科研与林业生产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林业科技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是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先锋队。纵观建昌县核桃产业的发展历程可见,核桃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基本成熟,然而良种核桃栽培在辽宁省却长期得不到发展。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充分发挥人才优势,通过良种推广和技术示范相结合的正确途径,采取技术培训和广泛宣传的科学方式方法,让广大农民看到科技的力量,走完了科技成果传播到农民手中的“最后一公里”,引领、带动广大农民发展核桃产业,完成了让优秀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终极使命,以“四两拨千斤”之力,使核桃产业在建昌县发展得稳定、和谐、可持续。

综上所述,一项科研成果从科研中产生,到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是一个复杂、漫长的发展过程,更是老百姓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通过对建昌县核桃产业发展成功经验的总结,可以将成熟地推广工作经验归纳为以下六个字:取势,明道,优术。

4 结束语

林业属第一产业,林业与第一产业中的其他行业一样,具前期投入大,投入时间长,项目收益率低等鲜明的特点,但它又是国民经济的最基础的行业和未来国家经济得以安全运行的保障性行业。林业事业的发展和成就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支撑,其中,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功不可没。

十年来,建昌县良种核桃产业在百姓的渴盼中、在领导的关注下、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后初具规模。有人说这十年时间太长,也有人说这十年时间太短,但是无论如何,尽管建昌县的农民们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却是春华秋实,百姓们过得有了奔头……建昌县核桃产业发展的成就,犹如一把利剑,横空出世,不仅体现着辽宁省委省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正确引导,更体现了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成果带动第一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是我省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中不可磨灭的一笔。建昌县核桃产业的成功,也为辽宁省林业甚至整个第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猜你喜欢
建昌县科技推广推广站
乡村e站助力科技推广
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省农机推广站(省农机鉴定站)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经典诵读集中交流学习活动
建昌县水栒子园林苗木培育与紫草间作高效经营技术
【辽宁】建昌县农业农村局召开2019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启动会议
基层农技推广站O2O模式的探索
建昌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浅议
宜春市油茶科技推广成效与经验
甜玉米空秆的原因与防止措施
水土保持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吕梁市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