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寅教授治疗产后淋证验案一则

2016-05-24 00:19姜心禅范为之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淋证临床经验

姜心禅+范为之

【摘要】产后淋证为妇科常见病之一,中医治疗多以补益之法为主。 因岭南地区气候湿热,不可单纯以“补”法而为之。笔者撷取李坤寅教授治疗产后淋证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关键词】产后病;淋证;岭南地区;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56.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030-01

李坤寅教授师从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欧阳惠卿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近30年,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等疑难杂症的治疗有独特见解。吾有幸侍诊于侧,受益匪浅, 现将导师治疗产后淋证一则验案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1病例介绍

患者王某,27岁,2015年8月13日初诊。主诉:产后39天,尿频、尿急、尿痛伴腰酸10天。患者为初产,于2015年7月5日足月顺产一女婴。近10日以来,患者小便次数增多,平均0.5~1h/次,排尿时尿道口灼热疼痛,排尿后有尿不尽感,并伴有腰酸。近期纳差、食后返酸,腹胀,大便溏烂,2~3次/日。无夜尿。有少许恶露,眠可。产后至今无性生活。舌淡有齿印,苔薄黄腻,脉细数。中医诊断为产后淋证,证属气虚湿热下注型。治以补中益气、清热利湿通淋,以补中益气汤化裁。组方:制首乌15g,莲须10g,甘草6g,茯苓15g,麸炒白术15g,黄芪15g,麦芽30g,布渣叶15g,白茅根30g,淡竹叶10g,玉米须30g,广金钱草15g,金樱子肉15g。共5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排尿不适的症状已明显改善。纳差,大便偏烂,舌淡有齿印,苔薄微黄。守方去白茅根、淡竹叶、玉米须、广金钱草、金樱子肉,加熟党参15g,陈皮5g,粉葛30g,广藿香15g.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一周后随访,患者已无不适。

按:本例患者产后见尿频、尿急、伴尿道口灼痛,舌苔黄腻,脉细数,热象明显,且时值岭南地区湿热之气最盛之时,热蒸湿动,感湿热之邪无疑;然而妇人产后气血大伤,脾气多虚,故兼见纳差、腹胀、便溏等不适,形成了以中气下陷为本、湿热下注为标,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因而以黄芪益气为君,麸炒白术、莲须、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共收补中益气之功,茯苓健脾利水,制首乌补血,共为佐药。白茅根、淡竹叶淡渗利湿而不伤正,玉米须、广金钱草清热利湿,金樱子肉固精缩尿,全方补中益气,又举下陷之阳,气虚得补,阳气升提,湿热之邪尽除,脾运化水湿之用得复,则小便频数之症可除。二诊以患者以脾虚之象为主,故去清热利湿之品,而入健脾生清之剂以固本,其中粉葛替代原方之升麻,则燥性降低而升清阳之力不减。

2讨论

产后淋证属产后常见病的一种,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先天禀腻不足,脾不健运,加之生产损伤气血,致脾肾之气愈虚,清阳不升,固摄失司而致小便频数,治疗上应以补虚固本为法;然而导师指出岭南地区具有其独特的地域特点,南濒大海,北枕五岭山脉,夏季炎热而潮湿,患者感病多夹湿热之邪,治疗当应地制宜。如本病案中,纵使患者产后多虚多瘀,若一味地用补虚之法,恐闭门留寇,应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果敢地运用清热利湿之品以逐邪外出、顾护正气。

猜你喜欢
淋证临床经验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张锡纯治疗淋证的药—病—证用药规律
厉健运用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经验
曹奕治疗丹毒临床经验
张艳治疗胸痹临床经验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蒙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经验
“让爱继续”优秀临床经验征集项目通知
从“肾虚”论治老年女性淋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