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两个阶段三个关键建立长护保险

2016-05-24 14:48戴卫东
中国医疗保险 2016年3期
关键词:护理员卫东城乡居民

□文/戴卫东

抓好两个阶段三个关键建立长护保险

□文/戴卫东

戴卫东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按照国际经验,各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模式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考量:一是老年人失能风险是否成为该国或地区的一个新的社会风险;二是该国或地区社会保障已有的制度模式,即路径依赖。探索我国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模式,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试点推行。在医保基金有较大盈余的地区,从医保个人账户中划转一定比例甚至可以是全部划转到城乡居民的长期照护保险账户;同时,地方财政给予补贴进入该账户。本阶段城乡居民不需缴费。参保对象是社会医疗保险缴费人,受益对象为65岁及以上经审核通过的重度失能老年人。

第二个阶段:试点结束后推广。城乡居民个人开始缴费,中央和地方政府给予补贴;城镇企业(含机关事业单位)由单位、个人共同缴费。国家建立调剂金。地方可吸纳福彩公益金等资金充实。本阶段受益者扩大到全体长期照护保险参保者。

在长期照护保险试点及推进过程中,要加强以下几个关键点建设:

一是建立完善的照护服务等级标准。为此,第一,抽样调查。在东、中、西部省份对一定数量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借鉴国外经验,按照ADL(日常活动自理能力)和IADL(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得分多少和大数概率确定3-5个失能等级(五个等级相对较科学)。第二,在全国省份展开大规模调查(例如每个省份5000-10000户)以掌握较准确的失能人口总数、地区各失能等级人口数,以及老年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和有效需求的情况。

二是构建健全的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体系。首先,着手高等院校的专业人才教育。在有相关专业基础的高等院校以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以扩大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规模。其次,建立养老护理员的培训体系。为更好地提高我国养老护理人员从业水平,相关部门应组织专家编写一套适合文化水平不高的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教材,增强其通俗性和实用性。建立一个政府与市场相互协作的养老护理员培训体系。最后,培养民营机构为主体、公办机构为补充的服务供方体系。

三是实施长期照护保险的当务之急。一是试点先行。这一点可以学习韩国。二是“粮草”先行。长期照护保险的筹资渠道是途径,终极目标是解决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问题。因此,失能等级鉴定机制、服务供方遴选机制、护理员培训机制以及服务质量监管机制“四驾马车”体系的建设要优先于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全面实施。

猜你喜欢
护理员卫东城乡居民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在困惑与坚定之间——年轻护理员的职场心态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医疗护理员工作满意度研究进展
祝卫东
浅谈优秀护理员的工作要求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江苏“聚焦富民”大打城乡居民增收主攻仗
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