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四环线径河枢纽互通立交方案设计

2016-05-25 00:37孙洪德
工程与建设 2016年4期
关键词:环线五环匝道

孙洪德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武汉市四环线径河枢纽互通立交方案设计

孙洪德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径河枢纽互通为武汉市四环线与硚孝高速交叉处设置的枢纽互通立交,结合该互通立交方案设计对受限制条件下互通立交方案设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充分考虑工程规模、规划影响、交通转换等因素的前提下,进行了全面的方案比选,最终确定出推荐方案。

复合式;互通立交;设计

武汉市四环线为武汉市规划建设的环城高速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全立交、全封闭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00 km/h,双向八车道,路基宽度41 m;项目与硚孝高速及五环大道在63 km+000 m附近交叉,为满足交通转换需要[1-2],交叉处设置径河枢纽互通立交。

1 方案设计

(1) 建设条件:为解决本项目与硚孝高速交通转换需要,工可阶段在本项目与五环大道及硚孝高速交叉处设置径河枢纽互通立交;初测外业验收阶段,结合地方规划调整需要,取消径河互通服务型互通。

环境敏感点:东流港、东西湖区规划、五环大道等。

被交路:硚孝高速公路,路基宽度33.5 m,设计速度100 km/h,五环大道为城市一级路,路基宽度44 m,地方政府要求互通立交尽量减少对五环大道景观影响。

地质条件:地形平坦,分布标高在20~22 m,位于东流港附近,互通内地质情况较差,表层土为粉质黏土,其下主要为细砂。

周边交通:四环线与硚孝高速交叉点距离硚孝高速上径河互通(单喇叭)1.5 km,与东柏枢纽互通约3.2 km,四环线与五环大道交叉点距离五环大道与绕城高速交叉点处柏泉互通(单喇叭)约2 km。

交通量分析:径河互通立交各转弯方向远景交通年预测交通量[3]如图1所示,主交通流方向为孝感←→吴家山方向,次交通流为孝感←→武湖方向。

图1 径河互通

(2) 方案设计:工可方案(图2):工可阶段在五环大道与硚孝高速交叉处设置复合式径河互通,采用单喇叭+反对称双环式枢纽互通的方案,该方案存在与主交通流向不符,桥梁工程规模大,造价高,且枢纽互通占地规模大,与地方规划存在干扰,拆迁量大;硚孝高速已开工,匝道与硚孝高速衔接处对其影响大;匝道多次跨越五环大道,景观效果差。

初设外业验收方案(图3):本项目外业验收阶段曾提出单喇叭+Y型(方案一)及枢纽方案(方案三)进行比选,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考虑到四环线与硚孝高速均为高速公路,方案一较难适应交通转换需要,方案三工程规模较大,与五环大道干扰较大,故建议在方案三(半定向匝道)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互通匝道布局[4],提高服务功能,尽量降低工程规模。

初步设计方案:结合初测外业验收专家意见,初设阶段进一步优化枢纽互通方案匝道布局[5],降低工程规模,同时,减少与五环大道干扰。

方案一(图4):采用混合式互通立交方案,该方案先将主交通流孝感至四环线方向设计为Y型枢纽,然后再将硚口至四环线方向匝道与Y型枢纽连接,互通立交整体布局紧凑,工程规模小;同时互通立交布设于五环大道西侧,与五环大道基本无干扰。该互通方案与硚孝高速东柏枢纽互通距离较近,硚孝高速硚口至孝感方向需设置约650 m长辅助车道[1]将两互通连接;孝感至硚口方向两互通间距较大(922 m),设计中为降低工程规模,减少对硚孝高速影响,不再设置辅助车道连接[6]。

方案二(图5):采用混合式互通立交方案,该方案将主次交通流沿五环大道分开,减少对五环大道影响,匝道布局及平面指标与交通流相适应。该互通与硚孝高速径河互通距离较近,需设置辅助车道将两互通连接起来(辅助车道长364 m、633 m)。

(3) 方案比选[7-8]:各方案主要工程量,见表1所列。方案比选,见表2所列。

表1 各方案主要工程数量

表2 方案比选表

综合以上各因素,方案一工程造价低,实施难度小,可以满足交通转换需要,故推荐采用方案一。

2 结束语

可以看出,受限制条件下[9]互通立交设计应综合考虑建设条件、工程规模、交通组织等因素影响,抓住主要影响因素[10],深化方案比选,最终确定出最优方案。

[1] 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2] 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3] 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手册》编委会.交通工程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4] 李 聪.互通立交总体设计关键问题探讨[J].公路与汽运,2012(1):142~146.

[5] 卢思通.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思路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8):120~121.

[6] JTG/T D21-2014,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S].

[7] 黄振英.高速公路的互通立交方案比选研究及应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8] 吕大邦.基于公路设计新理念的互通立交设计[D].西安:长安大学,2012.

[9] 孙福杰.长安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剖析[J].公路,2013(1):182~184.

[10] 杨智生.互通立交设计有关问题的思考[J].公路,2015(12):80~85.

2016-08-11

孙洪德(1981-),男,山东嘉祥人,硕士,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U412.3521

A

1673-5781(2016)04-0478-03

猜你喜欢
环线五环匝道
山东首套ETC匝道准自由流预交易系统正式运行
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建成啦
美丽的川西小环线
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控制系统研究
匝道ETC自由流解决方案及应用效果分析
浅谈匝道ETC自由流应用
行纪阿里大环线
为什么奥林匹克以五环为标志?
五环数阵
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