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好好买房?

2016-05-25 23:34
新民周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买房住房价格

前几天去郊区,路过一片别墅区。忽然间,看见马路两侧出现了一大批黑压压的人群,一色黑西服套装。很奇怪,这是干什么呢?

车近了才发现,居然是售楼先生们!大太阳底下,个个西装领带汗水淋漓,手拿一叠叠售楼广告,不时向过路行人汽车挥舞叫喊,手写的白纸黑字赫然写着“XX别墅仅售2300万!”

卖别墅卖到这个境界,想想也真是醉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经过住房制度的改革,带来了市场化活力和住房生产力的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就以上海来说,不太久之前,上海的人均住房面积几十年间还都在个位数徘徊,“改善人均4平方米以下居住面积”,曾经作为一个重要工作目标在大力推进。如今,上海的人均居住面积,已能与发达国家媲美。特别是随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上海的人居环境也越来越好,附带着上海的住房价值也在日新月异地提升。

与城市化进程和城市价值提升同步,上海的房屋价值及其价格,也在不断上升,伴随而来的就是越来越红火的房屋交易市场。这当中既有市场化发展带来的兴旺,也有市场规模扩大和市场价值提升带来的能级外溢。从绝对价格来说,二十年前一套100万元的公寓,如今的价格大约是当年的10倍。价格的变化,包含着城市功能的提升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也包含着价格提升过程中对未来预期的忐忑。这后一个因素,就跟交易的过程有关,也就是要归因于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那些中介们。

交易体现价值,表现在价格。那个红得发紫的鸡缸杯,实用的意义比200元或者500元一个的“鸡缸杯”,好不到哪里去。实际上在那次炒作般的拍卖之前,无论是它的价值或者价格,都不过是之后体现出来的那个价格去掉了若干个零的数字。况且在交易过程中作为加零依据的那些华彩身世,任何一个拍卖行都会讲得绘声绘色,但任何一个拍卖行又绝对不保证故事的真实性。所谓谁信谁买,谁买谁得,谁得谁信。这也就像那幅《功甫帖》,尽管有许许多多专家指出其中的纰漏,但是周瑜打黄盖,可以吗?打了之后,就打出了黄盖的知名度,否则三国那么大,谁想看黄盖?

房屋也是如此,土地加上建筑,就是它的本源价值。这之中若有附加的因素,那就是巧舌如簧和忐忑预期。某个地方同一个海景房,前一年2000万,后一年1000万或3000万,差别就在这里。美国人民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靠着“两房”们的奇思妙想,不花自己一分钱就可以买房,那个时候房价气势如虹,度过了“美好”的岁月。等到次贷危机一来,庞大牛气如“两房”都熬不过去了,房价只能折了又折,而房子依然还是那个房子。回到那个鸡缸杯,它有过几个亿的得意,也曾有过几百块的青葱,鸡缸杯依然还是那个鸡缸杯。

上海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管理,一直以来都有理有节有效,得到各界相当认可。一直以来强调要坚持市民居住为主,针对异常情况及时出台应对措施。一个最新的例子就是几个月前,房地产市场出现异动,不同消息来源似乎又有不同信息,加上市场的误读和炒作,一时间人心浮动,猜测纷起。上海立即对此明确表态,并且在3月25日及时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从严执行住房限购政策,从紧实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被称为“沪九条”的《意见》的出台,稳定了市场人心,稳定了市场预期,是适时适度进行调控的典范。同时,又针对房地产交易过程中的一些不正常情况,特别是中介乱象,出台了进一步整顿治理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管理,涉及千家万户、涉及广泛民生。市场要活,市场更不能乱。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中介起到了重要作用。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重要价值存在,对于中介市场才更需要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上海对中介市场出现的一些非正常情况,有区别、有针对地出台治理措施,根本在于要为广大市民和交易者提供一个更好更健康的房地产市场,让大家都能在一个公平合理、信息对称的市场中,好好进行房产交易。

当人们问起,在上海能不能好好买房?答案是肯定的。

猜你喜欢
买房住房价格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走街串巷找住房
借名买房,房子到底归谁?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
住房保障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