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形象图示 助推思维发展

2016-05-26 06:02江苏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214000顾云峰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实物直观符号

江苏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214000)顾云峰



借力形象图示助推思维发展

江苏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214000)顾云峰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直观形象的图示能够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到问题解决的思路。由形象实物、线段图示、形象符号入手,借助直观图示助力数学课堂,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直观图示思维发展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儿童认知需要经历动作认知、图形认知和符号认知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对应着儿童思维的操作水平、表象水平和分析水平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借助直观图示,辅助学生从操作水平顺利过渡到分析水平?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谈体会和思考。

一、借助形象实物,建构数的概念

对于小学生来说,思维的发展是从动作认知过渡到符号认知,在这其中,有一个具有中介作用的思维,那就是图形认知。因而,教师可以借助形象的图示,激活学生的图形认知,帮助学生建构数的概念。

例如,教学一年级“认识20以内的数”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几个就是用几来表示”,我借助摆实物、画圆圈、计数器等直观形式,让学生先认实物,再画圈表示实物,然后认计数器上的数字,最后用实物表示计数器上的数……逐步从实物顺利过渡到圆圈,直到和抽象的数字有所对应,帮助学生一步步建立初步的数的概念。

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引导,让学生从动感操作顺利过渡到动作认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借助线段图示,探究数学算理

让学生理解计算算理是一个教学难点,也是一个关键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形象的图示,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算理,掌握基本算法。

图1

教师借助直观的线段图示,将内隐的算理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学生知其然而后知其所以然,思维趋向深刻。

三、借助形象符号,揭示规律内涵

数学规律的发现和应用是提升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借助直观形象的符号图示,引导学生感悟规律,进而揭示规律的本质。

例如,习题:学校走廊长24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要放多少盆花?解答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发现并理解“段数与盆数”的规律,放花的情况有三种:两端都放,两端都不放,一端放一端不放。基于此,我让学生用圆圈代表一盆花,画出形象的数学符号图示(如图2)。

图2

我追问:“你是怎么列式的?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列出算式“两端都放:24÷3=8,8+1=9;两端都不放:24÷3= 8,8-1=7;一端放另一端不放:24÷3=8。”由此,学生很快发现了规律:两端都放花,盆数比段数多1;两端都不放,盆的数量比段的数量少1;一端放另一端不放,盆的数量和段的数量相等。在求行列问题时,不能一概而论。

以上教学环节,教师借助形象的数学符号,让学生从表象上理解了摆花的三种情况,并体验到数学规律的本质内涵,为下一步的应用积累了经验。

总之,形象图示是有效的思维辅助工具,借助形象图示,可使学生从感性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思维,获得真正的数学理解。

(责编童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1-083

猜你喜欢
实物直观符号
以实物为背景的勾股定理问题
学符号,比多少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符号的由来
简单直观≠正确
当手绘遇上实物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基于Arduino控制的半实物模拟驾驶系统
变符号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